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三大战役全纪录

(2019-10-21 11:03:11) 百科综合
三大战役全纪录

三大战役全纪录

《三大战役全纪录》内容简介:在人类历史上,战争是一个永不中断的话题。在每个时代、每个国家,它都会以前所未有的面孔出现。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那短短一年,无疑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大地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段。辽瀋、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力量,彻底改变了这个国家的走向。在这场战争中,伟人的、智者的、愚人的、懦夫的命运搅拌在一起,敌我对阵的战场被他们搅得天翻地覆。整箇中国的局势因为他们而翻江倒海……在由血泪涂抹的斑驳画面上,我们透视国家的命运;在穿越时空的厮杀声和呻吟声中,我们倾听民族的脉动。

基本介绍

  • 书名:三大战役全纪录
  • 作者:文朝利 杨帆
  •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页数:389页
  • 开本:16
  • 定价:48.00
  • 外文名:Sand Azhanyi
  • 类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1509512, 7511509517
  • 品牌:北京金荣伟艺图书有限公司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三大战役金记录》中,除了正面战场的交锋外,在隐蔽战线上的斗争更是扣人心弦。《三大战役全纪录》在描写前线厮杀的同时,也用第三只眼观察着叙述着,为读者发掘曾经在档案馆中尘封的真实潜伏和激烈暗战。以此作为探照灯,呈现原本我们在历史中可能错失的风景。
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那短短一年,无疑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大地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辽瀋、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力量,彻底改变了这个国家的走向。
辽瀋战役:一个长征时期的“红小鬼”——林彪,不到40岁便统帅东北百万雄师。一个国民党抗日老将——卫立煌,中国远征军司令,战功彪炳。两者对决充满悬念,结果令人瞠目结舌。52天之内林彪一口鲸吞蒋军47万部队,解放了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这一锅“夹生饭”,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在66天之间硬生生地“煮熟”了。这锅里急火炖着的是黄百韬,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的55万余大军,无论是持续时间、作战地域还是参战兵力和结果,这场战役都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战。
平津战役:战场硝烟滚滚,在燕赵之地——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最后一场收官之战已将这场对决推向尾声。傅作义审时度势,终于为北平带来了和平的钟声。
64天,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捲走了国民党52万部队!

作者简介

文朝利,1976年出生,贵州省贵阳市人,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係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工作,上尉军衔。喜爱军史战史研究和文学创作,已出版的作品有:《你可能不知道的法国》、《六十年语录》、《深圳语录》、《看邮票读中国历史》。
杨帆,山东济南市人,毕业于山东大学,自由撰稿人。从小喜爱中国历史和现代政治、军事史,因2009年独自创作《杜月笙大传》而小有名气。先后出版《国民党去台高官大结局》、《中国军阀的最后岁月》等多部传记文学作品。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辽瀋战役
引子:第一个胜仗
第一章:决战序曲——扭转东北战局
四平保卫战,迷雾重重
战略大反攻,四平遗恨
秋冬季攻势,吓跑陈诚
蒋家起纷争,上下失和

第二章:锦州战役——扼住蒋军咽喉
伟人大手笔,关门打狗
奔袭北宁路,攻克义县
谋东西对进,老蒋令难行
锦州攻坚战,一锤定乾坤
塔山阻击战,血肉筑长城

第三章:解放长春——没有硝烟的战场
久困长围中,攻心为上
曾泽生起义,兵不血刃
郑洞国投诚,长春光复

第四章:辽西会战——“剿总”主力覆没
聚焦廖兵团,难下决策
黑山阻击战,以少胜多
辽茜大会战,兵贵神速

第五章:攻克瀋阳——蒋军兵败如山倒
总司令撤退,一波三折
轻取瀋阳城,再传捷报
营、葫溃逃,老蒋出局

第二部:淮海战役
引子:济南攻坚战
第一章:战幕拉开一一“小淮海”变成“大淮海
提出小淮海,剑指徐州
拟立总前委,沙场点兵
老鸦陈血战,轻取郑州
战略大决策,中野东进
徐州争弃守,左支右绌
蒋桂大斗法,将帅离心

第二章:碾庄合围一一黄百韬灰飞烟灭
包抄黄兵团,迅如惊雷
追击63军,九纵发威
杜聿明出山,骑虎难下
一纵围窑湾,瓮中之鳖
国统区乱局,风雨飘摇
解围黄兵团,刘杜犹豫
碾庄圩攻防,困兽犹斗
邱李遭阻滞,寸步难行
蒋介石求和,元旦文告
围歼陈官庄,势如破竹
假降真逃跑,李弥漏网
邱清泉突围,自杀身死
杜幸明逃亡,大鱼落网
战争史奇蹟,硝烟散去

第三部:平津战役
第一章:保卫石门——千里风云指顾中
华北王坐镇,前途未卜
酒席泄天机,偷袭石门
台前配幕后,文攻武卫
处处受阻击,计画落空
十六字方针,各怀鬼胎
以战来逼和,一盘大棋
为保存实力,和平试探

第二章:新保全、张家口战役——长蛇阵斩首行动
佯围张家口,调虎离山
密云攻坚战,打草惊蛇
血战鸡鸣驿,迟滞郭部

序言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是一个永不中断的话题。在每个时代、每个国家,它都会以前所未有的面孔出现。
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那短短一年,无疑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大地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段。辽瀋、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力量,彻底改变了这个国家的走向。在这场战争中,伟人的、智者的、愚人的、懦夫的命运搅拌在一起,敌我对阵的战场被他们搅得天翻地覆。整箇中国的局势因为他们而翻江倒海……在由血泪涂抹的斑驳画面上,我们透视国家的命运;在穿越时空的厮杀声和呻吟声中,我们倾听民族的脉动。
1948年3月,当东北解放军的冬季攻势结束后,东北战场的军事形势已经乾坤大挪移,东北地区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获解放。9月,辽瀋风起云涌,一个长征时期的“红小鬼”——林彪,不到40岁便统帅东北百万雄师。一个国民党抗日老将——卫立煌,中国远征军司令,战功彪炳。两者对决充满悬念,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在辽宁西部和瀋阳、长春地区,我东北解放军“关门打狗”,52天之内林彪一口鲸吞蒋军47万部队,解放了东北全境。11月6日,华东、中原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展开了一场殊死决战,淮海战役这一锅“夹生饭”,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在66天之间硬生生地“煮熟”了,这锅里急火炖着的是黄百韬、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的55万余大军。无论是持续时间、作战地域还是参战兵力和战果,这场战役都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战。
11月29目,平津的战场硝烟滚滚,在燕赵之地——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最后的一场收官之战己将这场对决推向尾声。1949年的1月1甘,风雪交加,蒋介石发表《元旦公告》宣称愿与中共商讨和平。而毛泽东的新年献辞却说,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他甚至用7一个洋比喻,不做伊索寓言里的“农夫和蛇”。
面对傅作义的500公里“长蛇阵”,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两个兵团斩首去尾,毛泽东“天津方式”、“北平方式”、“绥远方式”多种谋略并举,傅作义审时度势,终于为北平带来了和平的钟声。64天,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捲走了国民党52万部队。
战争不仅是前线官兵之间的血火较量,更是策划者之间胆魄与智慧的较量。本书通过对每场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的进行真实介绍,向读者展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带读者回味已经逝去的幕幕精彩和迷茫。在分析战争的同时,对于战争的规模、战术、心理变化等发展过程,也作出自已的评述!
在这一年的洪流中,五万万中国人都不可避免地经历大时代的洗礼。解放军渡过长江后,国民党政府经广州、重庆、成都最终迁往台湾,三大战役的硝烟虽然散去,但那些在三大战役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却开始了自己截然不同的命运。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许许多多的人所做出的自己的选择,并影响着此后台湾海峡激流的走向。
在三大战役中,除了正面战场的交锋外,在隐蔽战线上的斗争更是扣人心弦。本书用在描写前线厮杀的同时,也用第三只眼观察着叙述着,为读者发掘曾经在档案馆中尘封的真实潜伏和激烈暗战。以此作为探照灯,呈现原本我们在历史中可能错失的风景。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