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是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执导的传记片,由路易斯·加瑞尔、斯塔西·马汀主演,于2017年5月21日上映。
该片根据安妮·维亚泽姆斯基的自传《一年以后》改编,讲述了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在1967至1970年经历的事业起伏以及他与安妮·维亚泽姆斯基之间的爱情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 编剧: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 主演:路易斯·加瑞尔,斯塔西·马汀
- 对白语言:英语、法语
- 中文名:敬畏
- 外文名:Le Redoutable
- 製片地区:法国
- 类型:传记,喜剧
- 片长:107分钟
- 上映时间:2017年5月21日(坎城电影节)
- 色彩:彩色
剧情简介
五月风暴以后的戈达尔坚持电影的集体创作应服务于政治诉求,他的观点渐渐与身边的所有人背道而驰。戈达尔反对越南战争,关注巴勒斯坦。然而,当坚守五月精神的戈达尔试图走进革命的学生之中时,他却一次次被学生们所抛弃。最初是因为他被认作是美国消费主义的代言人,接着他的今天的“犹太人”是昨天的“纳粹”的言论又引起了全场的轩然大波。 与此同时,他与安妮-维兹曼斯基的私人生活也不平静。最终,电影使得他们之间的关係走向终结,而艺术也无法拯救他们的爱情。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安妮·维亚兹迈斯基 | 斯塔西·马汀 | ---- |
让-吕克·戈达尔 | 路易斯·加瑞尔 | ---- |
米歇尔·霍西尔 | 贝热尼丝·贝乔 | ---- |
班班 | Micha Lescot | ---- |
米歇尔·古诺 | Grégory Gadebois | ---- |
让-皮埃尔-高林 | 费利克斯·基赛勒 | ---- |
餐厅顾客 | Jean-Pierre Mocky | ---- |
马尔科·费雷里 | Emmanuele Aita | ---- |
让·约克 | Arthur Orcier | ---- |
埃米尔 | 马克·弗赖兹 | ---- |
警察影迷 | 霍曼·顾皮勒 | ---- |
新闻记者 | Marc Brun | ---- |
技术人员 | Lola Ingrid Le Roch | ---- |
Petit rôle | Tanya Lopert | ---- |
参加抗议的学生 | Eva Chico | ---- |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 圭多·卡普里诺 | ---- |
年轻的示威者 | Louise Legendre | ---- |
演讲人 | Eric Marcel | ---- |
抗议者 | Zina Esepciuc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原着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剪辑 | 选角导演 | 艺术指导 | 造型设计 | 服装设计 | 布景师 |
---|---|---|---|---|---|---|---|---|---|---|---|
Florence Gastaud 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Riad Sattouf Daniel Delume | 安妮·维亚泽姆斯基 | 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 Mickael Abbate Lola Berteloot Julien Forest Mikaël Gaudin-Lech Bruce Isler Sonia Mandelbaum Michael Pontvert Joseph Rapp | 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 Guillaume Schiffman | Anne-Sophie Bion | Stéphane Touitou | Christian Marti | Margo Blache Avril Carpentier Clarisse Domine Magalie Dumas Marthe Faucouit Frédérique Foglia Mathilde Josset Elodie Leprince Sandrine Masson Mélanie Queyrel | Sabrina Riccardi | Suzanne Arhex |
声音部门 | Jérôme Aghion、Nicolas Bouvet、Jean-Paul Hurier、Manon Medina、Jean Minondo、Geoffrey Terreau、Malo Thouément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演员介绍
- 让-吕克·戈达尔演员:路易斯·加瑞尔才华横溢、妙语连珠的电影大师,同时也是一个傲慢、任性、妒忌、猜疑、专断、固执的男人,从来没有想过要讨好别人。在1967年到1968年那个特殊时期,他对自己的电影产生怀疑和否定,除了妻子,他憎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甚至还攻击和贬损了自己的偶像,过度的反应让他远离了朋友,也失去了妻子。
- 安妮·维亚兹迈斯基演员:斯塔西·马汀法国女演员、作家。因拍摄《中国姑娘》而与戈达尔相恋并结婚。她崇拜丈夫,用盲目而疯狂的爱给予了戈达尔最大的尊重与体贴。然而,随着戈达尔男权主义的做法,令他们的婚姻不可避免地走到了尽头。
- 米歇尔·霍西尔演员:贝热尼丝·贝乔安妮的闺蜜,在和戈达尔的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安妮会向她寻求帮助。她比安妮坚强得多,更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戈达尔越来越偏激乖张的行为。
- 让-皮埃尔-高林演员:费利克斯·基赛勒比戈达尔更为激进的法国电影人,他的坚定立场推动了戈达尔的思想,促使其颠覆以往的电影製作方法,将拍电影变成了一种革命性的集体创作。
角色演员介绍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 在开拍前的三个月準备期中,加瑞尔一直很恐惧,几乎平均每天给导演打三个电话讨论问题。在真正进剧组前,他看了所有戈达尔的访谈以及戈达尔说过的、写过的关于电影的一切。
- 路易斯·加瑞尔本準备不用假髮,而用自己真实的头髮和声音去出演,但导演坚持让他戴假髮打造秃头造型,以便获得更多的表演创作空间。
- 贝热尼丝·贝乔饰演的米歇尔·霍西尔,是专门为电影而虚构的,没有任何现实原型。
- 戈达尔曾要求看电影剧本,但并未提出意见;哈扎纳维希乌斯邀请他参加私人放映会,也未得到答覆。而英国《卫报》报导说戈达尔本人明确表示“《敬畏》是一个愚蠢的想法”。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获奖奖项 | 获奖方 | 结果 | |
---|---|---|---|---|
2017年 | 第70届坎城电影节 | 金棕榈奖 | 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 提名 |
2018年 | 第43届法国凯撒电影奖 | 最佳导演 | 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 提名 |
最佳男主角 | 路易·加瑞尔 | 提名 | ||
最佳改编剧本 | 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Guillaume Schiffman | 提名 | ||
最佳布景 | Suzanne Arhex | 提名 |
幕后製作
创作背景
导演哈扎纳维希乌斯读到安妮所写的关于她与戈达尔离婚的着作时,就觉得这个故事很适合拍成电影,当即与安妮联繫。最初安妮拒绝交出影视改编权,然而哈扎纳维希乌斯向她保证觉得那会是部有趣的电影。哈扎纳维希乌斯的说法打动了安妮,她同意与他见面并最终授权拍摄。在看完成片后她曾笑称哈扎纳维希乌斯将一场悲剧拍成了喜剧。
演员选择
哈扎纳维希乌斯从构思剧本的一开始就想到了路易斯·加瑞尔,认为他是唯一适合演绎戈达尔的人选。儘管如此,加瑞尔自己却比较担忧,毕竟要饰演那位传奇导演着实令人压力很大,所以婉拒了邀请。但是哈扎纳维希乌斯依然坚持给他寄剧本。出于好奇心,加瑞尔读了剧本,结果觉得非常有趣而大胆,遂决定出演。
製作发行
上映日期
上映国家 | 上映日期 |
---|---|
法国 | 2017年5月21日(坎城电影节) |
法国 | 2017年6月17日(卡布尔电影节) |
德国 | 2017年6月24日 (慕尼黑国际电影节) |
俄罗斯 | 2017年6月26日(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
以色列 | 2017年7月13日(耶路撒冷电影节) |
波兰 | 2017年7月29日(Two Riversides电影和艺术节) |
挪威 | 2017年8月20日(挪威国际电影节) |
加拿大 | 2017年9月9日(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
法国 | 2017年9月13日 |
以色列 | 2017年9月14日 |
英国 | 2017年10月7日 (伦敦电影节) |
製作发行方
製作公司 | 1.Région Ile-de-France (法国)2.France 3 Cinéma (法国) 3.Les Compagnons du Cinéma 4.法国映欧嘉纳影业 (法国) 5.法国第4电视台 (法国) 6.La Classe Américaine 7.Ciné 8.France Télévisions 9.Forever Group |
---|---|
发行公司 | 1.Cinema (义大利)2.法国映欧嘉纳影业 (法国) 3.Cohen Media Group (美国) 4.Thunderbird Releasing (英国) |
影片评价
哈扎纳维希乌斯採取了一种相对轻鬆的方式展现戈达尔的生活。儘管这部电影尝试对这个艺术家古怪的性格以及深邃的思想做一种戏剧化的解构,但路易斯·加瑞尔出色的表演使角色的层次感丰富不少,严肃的电影观众可能会拒绝它,但主流的电影观众可能会被它逗乐。(《好莱坞报导者》评)
这是一部夹杂了爱情轻喜剧和剧情片的戈达尔传记,虽然没有达到期待的高度,但是他的轻鬆诙谐,和形式上的别具一格,依旧让人看的开心。(新浪娱乐评)
这部描述戈达尔的电影,其实费了很多心力着重在体现戈达尔多幺与众不同上,但这就好像说是主创也觉得他的不同令人费解,于是以一种解释反而体现出不信任感。一部谈论戈达尔的影片最终竟流露出一股浓厚的反戈达尔味,也许这正是影片的精神:敬畏。(《看电影》评)
哈扎纳维希乌斯无法放弃自己的小招式,止步于还原一个人物的表面,还没有脱离迷弟的心态,拍了一部亦步亦趋的冬粉致敬电影,只能算是一份应景的坎城七十周年献礼。(搜狐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