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 6 月 2 日,南京师範大学一个崭新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诞生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学院,而是教师教育的一种新型机构。它标誌着已经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的师範教育模式正在走向终结,新的适应于 21 世纪需要的教师教育模式正在形成,也标誌着师範大学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南京师範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英文名: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 简称:南师大,英文缩写:NNU
- 创办时间:2005 年
- 类别:公立大学二级学院
- 学校类型:综合师範类
- 属性:211工程
- 所属地区:中国南京
- 现任校长:胡敏强
- 主管部门:江苏省教育厅
- 校训:正德厚生 笃学敏行
- 主要院系:汉语言文学(师範方向), 历史学(师範方向)英语(师範方向)
- 学校地址:中国南京市文苑路1号
- 院长:杨作东
- 院党委书记:张杰
学校简介
在中国,独立的封闭的师範院校体系,是以满足教师数量需求为特徵的。这样一种体系差不多存在了一个世纪。随着基础教育教师数量的基本满足,教师的质量要求愈加突出,而师範院校自身的变革发展也为培养更高质量的教师提供了条件。更高质量的教师,必须在开放的条件下,在具有更高水平的综合性的学科平台上,根据专业化的要求来培养。能够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要求的机构,在学科综合化的大学里,就是教师教育学院一类的组织。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教师教育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封闭的教师教育体系被打破,一个新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正在形成。这种变革反映在师範大学内部就是师範大学学科的综合化和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在开放化条件下发展教师教育,决定了师範大学必须对教师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打破封闭独立的教师教育体系,并不意味着取消具有独立性的教师教育,而是要加强教师教育的专业性,或者说要真正实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在已经实现了学科综合化的师範大学里建立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以整合、协调师範大学校内外各种教师教育资源,使教师教育在更高水平的学科平台上得到强化和最佳化,从而真正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升到专业化的水平,为基础教育培养更高素质的师资。
在这种背景下,南京师範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应运而生。这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 。南京师範大学作为中国现代师範教育的南方发祥地,在中国教师教育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师範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保持着教师教育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南京师範大学建立教师教育学院,是为了在综合性的大学里能有专门的机构来思考、研究、规划、管理、统筹和组织实施教师教育,这是对教师教育的实质性的加强,是进一步打造师範大学的教师教育特色和品牌的重要举措;建立教师教育学院,是要重新整合、统筹教师教育资源,将教师教育做优、做强。培养更多的优质的教师,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南京师範大学作为中国师範教育的南方发祥地,已经发展成为保持着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在学科综合化的背景下,根据国家建立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要求,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南京师範大学建立了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以统筹校内外各种教师教育资源,相对独立地开展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专业化教师人才培养、在职教师培训、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及教师教育研究等活动,弘扬学校百年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打造在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职前教师培养基地、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及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基地。
办学规模
根据基础教育对教师质量的要求,南京师範大学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教育学院承担着全校师範生教师专业化培养任务,自2005级起全面实施教师教育本科新课程建设计画,对在校2007级、2008级、2009级师範生进行“2.5+1.5”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基础教育培养优质师资。“十一五”期间注册进入教师教育课程学习的本科生达4000人左右。2010年起,教师教育学院通过教师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学科专业的优势互补,对汉语言文学(师範)、数学与套用数学(师範)、英语(师範)、历史学(师範)、思想政治教育(师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範)、物理学(师範)、化学(师範)、生物科学(师範)、地理科学(师範)等10个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行由教师教育学院招生和管理,教师教育学院和各相关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双向强化的培养模式和机制。音乐、美术、体育、教育技术等师範专业教师专业化培养工作由教师教育学院统筹安排。符合教师资格申请及毕业条件者由教师教育学院统一办理教师资格认证及就业派遣等手续,学习成绩优异者可免试推荐攻读校内外硕士研究生或报考全国统招研究生。

办学模式
根据南京师範大学做优做强教师教育的要求,教师教育学院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定了教师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面向基础教育开展了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学院通过免试推荐的方式,遴选了5届各学科优秀本科生进入教师教育专业进行“4+2”模式本硕贯通培养,同时面向全国统招各学科研究生,覆盖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生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科学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等研究方向。
师资力量
国家级教学名师: | |||
夏锦文 | 马景侖 | ||
教育基本理论教学团队: | |||
李学农 | 杨跃 | 邱莉 | 周晓静 |
许立新 | 冯天荃 | 刘春琼 | 刘建 |
章滢 | 邵博学 | 王加强 | 安春梅 |
樊晓 | |||
学科教学及教师技能教学团队: | |||
仇奔波(地理) | 赵媛(地理) | 陆真(化学) | 李广洲(化学) |
姚锦祥(历史) | 陈荣华(美术) | 徐飈(美术) | 戴南(信息技术) |
徐文斌(数学) | 宁连华(数学) | 葛军(数学) | 马复(数学) |
汤振纲(语文) | 程传银(体育) | 吴伟(物理) | 陈娴(物理) |
邓林(音乐) | 张伊娜(英语) | 刘学惠(英语) | 陈莉萍(英语) |
钱焕琦(政治) | 谢树平(政治) | 汪忠(生物) | 曹志江(生物) |
马丽娅(语文、教师职业技能) | 杨霞(语文、教师职业技能) | 李园(语文、教师职业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