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北阳平遗址

(2020-04-24 21:33:07) 百科综合
北阳平遗址

北阳平遗址

北阳平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北阳平村西500米处,属新石器时代遗址。

北阳平遗址堆积厚,文化内涵丰富,其中以庙底沟类型为主,具有仰韶文化中晚期中心地位的特点,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

2005年,北阳平遗址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首选遗址,也是“十一五”期间国家资助的全国100个大遗址之一。 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阳平遗址
  • 地址:河南省灵宝市
  • 时代:新石器时代
  • 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 级别批次: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文号:国发(2001)25号
  • 序号/分类号:67/67
  • 批准单位:国务院

遗址简介

该遗址南北长近5公里,东西宽300~500米,有“十里长街”之称。发掘面积320平方米,发现灰坑27个,其中5000年前后的仰韶时期的灰坑24个,西周灰坑3个,发掘古墓葬5座,其中仰韶时期的墓葬两座,战国墓葬3座,发掘仰韶时期的房子3座,发现各种陶片、石器、骨器数10万件,有平底红陶盆、小口尖底瓶、夹砂灰陶缸等,属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北阳平遗址堆积厚,文化内涵丰富,其中以庙底沟类型为主,具有仰韶文化中晚期中心地位的特点,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

考古发掘

1982年9月,洛阳地区文物处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出墓葬、房基、灶膛、柱础、草拌泥铺底的屋基面及灰坑等遗蹟,出土的遗物有红陶盆、罐、瓮、鼎、小口尖底瓶及夹砂陶器等,进一步确定遗址为仰韶文化中期,且延续时间较长,直至商周。在历次複查中,还从北部、中部发现有双间房基4处,屋基面的白灰层厚3至4厘米,密度大而坚硬,为半地穴型。中部、南部有多处竖穴墓葬,距地表1米多,中部两侧各有壕沟一条,为灰土堆实,内含红陶、灰陶残片等。在北部还发现3处圆形烧陶窑。在遗址中部(阳程公路北)西侧发现含有金矿渣铺底的屋基面,屋基暴露于悬崖边上,距地表40厘米,长4.1长,下层为1厘米厚的草拌泥铺底,上为6厘米料礓石和金矿混合砸碎夯成的平整光滑的层基面。1987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北阳平遗址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北阳平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情况

地址

: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北阳平村西500米
北阳平位置

开放时间

:全天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