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黑网乌梢蛇

(2020-05-18 08:38:39) 百科综合
黑网乌梢蛇

黑网乌梢蛇

黑网乌梢蛇,(学名:Zaocys carinatus)为游蛇科乌梢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常栖息于云南南缘热带季雨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

俗名青乌梢。亚种体色基本以绿色为主,十分漂亮,体形较大的无毒蛇,体全长可达2.5m。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至体后部消失。栖息于海拔1600m以下的中低山地带,常在农田、河沟附近。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黑网乌梢蛇
  • 拉丁学名:Zaocys carinatus
  • 别称:青乌梢、龙骨鼠蛇
  • 二名法:Zaocys carinatus(Gunther,1858)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爬行纲
  • :有鳞目
  • 亚目:蛇亚目 Serpentes
  • :游蛇科
  • :乌梢蛇属
  • :黑网乌梢蛇 Z. carinatus
  • 分布区域: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的云南
  • 英文名:Ptyas carinatus
  • 保护级别:无危(LC),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形态特徵

黑网乌梢蛇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
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
网。头盘在中间,扁圆形,大多眼大不陷而有泽;颊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捲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

地理分布

缅甸,泰国,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爪哇,婆罗州)中国仅分布于云南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生性胆小,行动极为敏捷,善攀爬,爱活动,但少具缠绕能力,大多白天活动。

食 性

蛙类为主,小杂鱼、泥鳅、黄鳝为辅。因黄鳝的市价有时稍高,规模养殖时则很少投餵。乌梢蛇生性胆小,行动极为敏捷,善攀爬,爱活动,但少具缠绕能力,大多白天活动。久不投食后会发现乌梢蛇有追逐捕食的习性,主要以捕食活食为主。
黑网乌梢蛇黑网乌梢蛇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药用价值

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咼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症,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