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欠族”,指没到月底就把钱全花光并透支消费的一个族群。
月欠族一般都是年轻的一代(80后、90后)。“尚未脱离啃老族,昂首踏入月欠党“是这一代职场新人的真实写照。
“月欠族”不属于“月光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月欠族
- 外文名:yueqianzu
- 解释:没到月底就透支消费的一个族群
- 人物:赵阳
- 分类:汉语
相关介绍
“尚未脱离啃老族,昂首踏入月欠党。”这句话成为不少刚出校园的90后职场新人的真实写照。身为“月欠族”的职场新人们,前半月拿着票子过着“飞一般的日子”,后半月数着日子犹如“死一般的感觉”。
有人按照“患病程度”的不同,将“月欠族”群体分成了三个类别:凭着自身条件挣钱、收支相抵的,叫“一败天地”;败完了自己又开始啃老的,叫“二败高堂”;到了年龄找了个和自己一样的伴侣,叫“夫妻对败”。
自身经济问题
人物:赵阳,大学毕业两年,就职于中关村某网际网路公司。
为了早上多赖会儿床,减少上班来迴路上的折腾时间,赵阳把房子租在了北京大学附近。与同事合租两居室,两千多的房租,加上水电网路,每个月工资的一大半都被填进了无底洞。
工作两年后的赵阳无比怀念自己的学校时光。“上学的时候,只要开学交上住宿费,就不用操心房租了。偶尔还能拿个奖学金,改善改善生活。现在啊……”赵阳叹了口气。赵阳说,工作之后,每顿不足十元的“沙县小吃”一直是他的忠实伴侣。
除去租房、吃饭,一到月底,赵阳的工资账单基本为零。单身的赵阳很庆幸自己还没有女朋友,“我一个大男生花不了多少钱,日子过得都还这幺紧巴巴。谈恋爱的事情还是再等等吧,起码加了薪才敢找女朋友。”
工作以来,赵阳最怕的事情就是朋友结婚。刚刚过去的十一,他又跑回厦门参加了大学室友的婚礼。“好朋友选在假期里结婚,我总不能推託自己没有时间吧。假期里火车票难买,只好买了机票。路费,份子钱,加上在厦门的吃住,只能跟同事借钱应急。”
父母经济问题
人物:王燕,大学毕业半年,就职于北京某事业单位。
2013年七月份刚刚参加工作的王燕,在毕业之前就跟父母达成了协定:前半年的房租由父母来付;工作转正之前,上学期间享受的生活费不能停。“我就是想让家里起码再养我个一年半载的。”
六个月的试用期间,王燕每月到手的工资不足两千。而读书的时候,光生活费就不止这个数。“交通费、通讯费、朋友生日、同事聚会,一笔笔小账加起来,居然是那幺一大笔钱。如果仅仅靠试用期间的这点工资,我连基本生活都维持不住。”
工作之后的王燕也切身感受到了赚钱的不易,之前买条上千块钱的裤子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的她,越来越多地逛起了淘宝。然而,淘宝成了她新的败家渠道:烤箱,小盆栽,照片墙,形形色色的收纳盒……每次看到这种“小萌物”,王燕都忍不住“出手”。
虽然一直从家里拿着零花钱,王燕的工资却一点没攒下。眼看着快要过了试用期,房子马上就要续租,跟父母的协定也要到期了,王燕下半年的房租还一点都没着落。王燕说,除了再跟父母张口要钱,自己确实也想不出什幺其他的办法。“现在工作了,即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好意思一直嚷嚷着要钱。实在不行,就再去申请张信用卡。”
家庭经济问题
人物:崔涵,毕业两年,就职于北京上地科技园区。
连续几个月,崔涵似乎陷入了一个“月初还钱,月底借债”的怪圈:每到月初,崔涵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还钱。然而到了月底,钱包瘪瘪,自己揭不开锅,又不得不到处借钱。有时候,月底借钱的数额还要超过月初还钱的数额,于是钱一边还着,债却一边积着,着实让崔涵头疼不已。
崔涵的女朋友张月在石家庄生活,两个人的钱一大半都花在了恋爱上。到了周末,如果没有什幺脱不开身的事情,就一定得凑到一个城市见上一面。碰上小长假,还要旅旅游来增进感情。崔涵最怕的是女朋友生气,女朋友每次一闹脾气,崔涵就得费心思买礼物搞惊喜来哄女朋友开心,“几场脾气闹下来,把银子也都闹没了。”
身为“月欠一族”,崔涵也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伸手跟家里要钱。“工作之后,别说给父母钱了,连一件礼物都没有买过,这已经让我挺难过的了。再怎幺缺钱,也不能跟家里要钱。”
建议
计画经济、自我克制消费、尝试投资、不贪玩乐、务实恋爱、细分购物、订立计画不大肆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