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1793)是蜜蜂属体大的一种,单脾成排,俗称排蜂。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等地。工蜂体细长,头、胸、足及腹部端部3节黑色,基部3节蜜黄色;上唇及下唇栗褐色;触角柄节及口器黄褐色;翅黑褐色,具紫色光泽,以前缘室及亚前缘室色最深,后翅色稍浅。雄蜂触节鞭节褐色;胸部黑色;并胸腹节、腹部第1—6节背板大部分、中足及后足均红褐色;前足黑褐色;后足胫节长度与基跗节长度的比为5:3。大蜜蜂为野生蜂,性较兇猛。栖息环境随季节不同有迁徙习性;由于处在野生状态,故天敌较多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大蜜蜂
- 拉丁学名:Apis dorsata
- 别称:排蜂、岩蜂、挂蜂、西双版纳俗称马长蜂
- 二名法:Apis(Megapis)dorsata Fabricius,1793
- 界:动物界
-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亚门:具颚亚门 Mandibulata
- 纲:昆虫纲 Insecta
- 亚纲:有翅亚纲 Pterygota
- 目:膜翅目 Hymenoptera
- 亚目:细腰亚目 Apocrita
- 科:蜜蜂科 Apidae
- 族:蜜蜂族 Apini
- 属:蜜蜂属 Apis
- 种:大蜜蜂
- 亚种:指名亚种、小舌亚种、炳氏亚种
- 分布区域: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等地
形态特徵
工蜂体长16一18mm;体细长。唇基刻点稀。头、胸、足及腹部端部3节黑色,基部3节蜜黄色;上唇及下唇栗褐色;触角柄节及口器黄褐色;翅黑褐色,具紫色光泽,以前缘室及亚前缘室色最深,后翅色稍浅。体密被短毛;头、颜面毛稀而短,灰白色;颅顶、中胸背板及胸侧板被密而长的黑褐至黑色毛;小盾片及并胸腹节被蜜黄色长毛;足被黑色毛;前足各节外侧毛黄色,较长;中足及后足基跗节内侧被金黄褐色毛;腹部第1—3节背板密被黄色短毛,其余各节被褐至黑褐色短毛。
雄蜂体长16—17mm;複眼大,顶端相接,褐色;触节鞭节褐色;胸部黑色;并胸腹节、腹部第1—6节背板大部分(除亚端缘黑褐色)、中足及后足均红褐色;前足黑褐色;后足胫节长度与基跗节长度的比为5:3。体毛浅黄至灰黄色;複眼密被短的黄毛;唇基被黑毛;单眼周围、颊、前足腿节外侧、胸部及腹部第1—2节背板及腹板均被黄色长绒毛。
地理分布
海南、广西、云南;日本,泰国,缅甸,寮国,越南,高棉,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生物学习性
大蜜蜂为野生蜂,性较兇猛。栖息环境随季节不同有迁徙习性,5—8月在高大的树上筑巢繁殖,子代蜂出巢后,由于受胡蜂等天敌袭击,而在林间流动。9月以后,迁至较低河谷的岩石处及茂密的灌丛中,筑巢贮蜜越冬。一般在海拔2500m左右活动,巢筑于高出地面10m以上的树叉处,一棵树上有蜂1群至数群甚至百群。巢脾为单一垂直方向,长约0.5—1m,宽约3—10cm。脾上部和两侧为贮蜜区,下部为繁殖区。年可产蜂蜜25--40kg。由于处在野生状态,故天敌较多,有多种鸟类、胡蜂类,巢内有蜡螟及小蜂螨等。
採访植物
砂仁、粗叶悬钩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