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1918-2008》是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玛丽·弗尔布鲁克。本书深入浅出地追溯了德国自1918年以来惊心动魄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动荡。
基本介绍
- 书名:德国史:1918-2008
- 页数:399页
- 装帧:平装
- 语言:简体中文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2月19日)
开本: 16
ISBN: 7208104344, 9787208104341
条形码: 9787208104341
尺寸: 24 x 16.8 x 2 cm
重量: 558 g
作者简介
玛丽·弗尔布鲁克,伦敦大学学院德国史教授,曾任《德国史》杂誌的第一届编委会成员、英国德国史学会主席。在德国历史和比较欧洲历史研究领域着述颇丰。主要着作有:《德国简史》(2004年第二版)、《两个德国之解读(1945-1990)》(2000年第二版)、《对专政的解析:东德内幕(1949-1989)》(1995年版)、《大屠杀之后的德意志民族认同》(1999年版)、《史学理论》(2002年版)、《人民的国家:从希特勒到昂纳克的东德社会》(2005年版)。
内容简介
玛丽·弗尔布鲁克编着的《德国史(1918-2008第3版)》包括魏玛共和国的自我毁灭、纳粹统治时期骇人听闻的种族大屠杀和军事侵略、冷战时期以民族分裂为代价的别具一格的政治试验,以及民主德国的崩溃和崩溃之后两个德国于1990年在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联邦德国主导下的统一。不仅如此,本书还评述了冷战结束后的德国历史,认为直到今天德国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一个分裂的民族,并探讨了这种无形的分裂的原因。
《德国史(1918-2008第3版)》已出过两版。在这个第三版中,作者做了大量的增补和修改。增改的重点,一是增加了20世纪早期历史部分的篇幅;二是大量吸收了近年来有关纳粹时期的历史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有关大屠杀问题的学术争论;三是就1990年统一以来的当代德国历史专写了一章。这一章所特别关注的是在进入21世纪之际,德国人重温自己的历史、纪念往日的冤魂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意义。
目录
译者序
第三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谢辞
第一章 德国历史导论
第一部分分 裂的社会:魏玛共和国与第三帝国
第二章 魏玛共和国:起源与特质
20世纪初期的德国
“最后一次自上而下的革命”
不彻底的1918年11月革命
魏玛宪法和《凡尔赛和约》
政治动荡和经济混乱
表面上的稳定,1924—1929年
黄金的二十年代·魏玛共和国的社会和文化
第三章 民主的崩溃与希特勒的崛起
先天不足的妥协
纳粹党的崛起
经济危机和民主政治的瓦解
希特勒通往权力的道路
第四章 一个民族共同体吗?1933 1939年的国家、经济与社会
一体化与希特勒统治下的国家
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
经济和社会
政权的激进化
第五章 战争、种族灭绝与战败
大规模的灭绝和大屠杀
抵抗运动与德国的战败
第二部分分 裂的民族:两个德国(1945—1990年)
第六章 占领与分裂(1945 1949年)
盟国与政治生活的框架
德国政治的民主化?
非纳粹化与再教育
经济的恢复与改造
冷战与德国的分裂
第七章 尘埃落定(1949—1961年)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宪法与政治制度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宪法与政治制度
失去的机遇(1949—1961阜)
两德的对外关係
阿登纳的德国
鸟布利希的德国(1949—1961年)
第八章 变革与稳固(196l—1988年)
60年代的民主德国
“东方政策”和互相承认
70年代和80年代的联邦德国
昂纳克统治下的民主德国
第九章 分道扬镳的两个社会
生活水平
两个德国的教育和社会化
两德的妇女和家庭
第十章 政治与国家
民主德国的政治制度
联邦德国的政治制度
国家、军队、法律与秩序
第十一章 政治异议与反对派
民主德国的异议人士与反对派
民众抗议与被孤立的知识分子
教会与政治异议的扩散
联邦德国的异议人士与反对派
第十二章 文化分殊与民族认同的纠葛
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分裂的民族:两个德国的民族身份与历史意识
政治文化的变化模式
结论:两德的民族身份与政治文化
历史依然拒绝走开吗?
第十五章 20世纪德国的内部张力与变革
第三帝国的历史地位
两种转变:1945 1989年的两个德国
英文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