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藓状火绒草

(2020-05-26 01:11:53) 百科综合
藓状火绒草

藓状火绒草

藓状火绒草是一种菊科、火绒草属植物。根状茎被鳞片状枯叶鞘,有细根。根出条极多数,直立,纤细,坚挺,全部被密集宿存的枯叶,或顶端有多数密集的叶组成簇状莲座状叶从,从叶丛上生长花茎,全部密集成长3—6厘米且径达20厘米的垫状体。花茎在花期开始生长,高1—8厘米,纤细,直立或斜升,被白色棉毛或有时脱毛,有少数的叶,节间长2—10毫米。分布在锡金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4,000米的地区,多生在乾燥石砾地、高山潮湿草地、湿润以及岩石上。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藓状火绒草
  • 拉丁学名:Leontopodium muscoide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 亚纲:菊亚纲(Asteridae)
  • :菊目(Asterales)
  • :菊科(Asteraceae)
  • :火绒草属
  • :藓状火绒草
  • 分布区域:产云南西北部(贡山、维西)
  • 是否中国特有:否
  • 是否引种栽培:非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徵

藓状火绒草,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被鳞片状枯叶鞘,有细根。根出条极多数,直立,纤细,坚挺,全部被密集宿存的枯叶,或顶端有多数密集的叶组成簇状莲座状叶从,从叶丛上生长花茎,全部密集成长3—6厘米且径达20厘米的垫状体。花茎在花期开始生长,高1—8厘米,纤细,直立或斜升,被白色棉毛或有时脱毛,有少数的叶,节间长2—10毫米。根出条的叶线状匙形,基部扩大成鞘部;花茎基部叶在花期生存,直立或稍开展,狭长线形或匙状线形,长6—20毫米,宽1—1.5毫米,顶端尖或钝,有微小尖头,边缘稍反卷,两面被白色或上面被灰色密棉毛,或基部较宽而被近绢状毛,下部叶在基部扩大成褐色或紫红色无毛而半抱茎的鞘部。苞叶多数,与茎部叶同形或较宽,宽不超过2毫米,较花序长1.5—2倍,两面被白色棉状茸毛,开展成径约1.7—2.5厘米的苞叶群。头状花序单生,径8—10毫米,稀较小。总苞半球形,长4—5毫米,被棉毛;总苞片2—3层,顶端尖,无毛,褐色,常撕裂,露出毛茸之上。小花异形或雌雄异株。花冠长3—4毫米,雄花花冠管状漏斗状,有披针形裂片;雌花花冠管状线状。冠毛白色或上部稍黄色,基部硫黄色,有细密锯齿,在雄花上部稍厚,在雌花极纤细或有时下部较厚。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无毛。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4000—4400米的高山湿润草地、湿润或乾燥,石砾地、岩石上。

分布範围

主要产于云南西北部(贡山、维西)。

物种区别

横断山脉特有的美丽的垫状植物,花茎在花期才开始生长,有精緻的星状苞叶群,根出条长,有基部扩大成宽鞘的叶,在本亚组极为特殊。可能与小叶火绒草L。MicrophyllumHayat、a和雅谷火绒草L.JacotianumBeauv.比较接近。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