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徵
茎稍木质,横走或直立,长达40厘米,分枝长4-20厘米,径1-2毫米,被白色棉状茸毛,全部有密生的叶,不育茎顶端并有密集的叶丛,节间长0.5-1.5厘米;下部叶在花期枯萎或凋落。叶平展,线状倒披针形,长1.5-3厘米,宽0.15-0.3厘米(根据原始记载达6.5×0.5厘米),顶端尖,有细小的尖头,边缘多少反卷,基部常稍狭,无柄,两面被白色棉状密茸毛或上面被蛛丝状毛,不久上面绿毛,无茸毛而被密腺毛;中脉在下面凸起。苞叶多数,与上部叶同长,较稍宽,两面被白色厚茸毛,开展成密集的、径约3-5厘米的苞叶群。头状花序4-6个或多数密集,径4-6毫米。总苞长约4毫米,总苞片3层,内层顶端尖,撕裂。小花异形或雌雄异株。花冠长3毫米。冠毛白色,较花冠稍长;雄花冠毛上部稍粗厚,有细锯齿;雌花冠毛细丝状,稍有齿。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乳头状突起。花期6-9月,果期至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400-2600米的开旷坡地。
分布範围
主要产于四川西部(康定)。
本种提示
此植物与艾叶火绒草同样被密腺毛,但不育茎有枯萎宿存的叶和顶端的叶丛,与钻叶火绒草正相同。
科学分类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桔梗目 Campanulales
菊科 Compositae
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旋覆花族 Trib. Inuleae
鼠麴草亚族 Subtrib. Gnaphalinae
火绒草属 Leontopodium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桔梗目 Campanulales
菊科 Compositae
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旋覆花族 Trib. Inuleae
鼠麴草亚族 Subtrib. Gnaphalinae
火绒草属 Leontopodium
火绒草属的天然杂种 Leontopodium × 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