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冉是指孔子门下优秀的三位学生(冉雍、冉耕、冉求)的合称。
三冉在孔门十哲之列。《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
基本介绍
- 本名:冉耕、冉雍、冉求
- 所处时代:春秋
- 出生地: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冉堌镇
- 主要成就:孔门十哲
- 职业:学者、孔子学生
- 国籍:东周鲁国
释义
孔门三冉,指中国儒家学派早期的三位学者冉耕、冉雍、冉求,他们是山东省定陶县冉堌镇冉堌集人,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三。
人物介绍
冉求
青年时期的冉求,曾做过季孙氏的家臣,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

在《春秋左氏传.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春,齐为鄎故,国书、高无丕,帅师伐我,及清。季孙谓其宰冉求(此年冉有三十八岁)曰:齐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三桓之后: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御诸竟。季孙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间。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鲁之羣室,众于齐之兵车。一室敌车,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列,齿也)。季孙使从于朝,俟于党氏之沟。武叔(叔孙氏)呼而问战焉,对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音智)?懿子(孟孙氏)强问之,对曰: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共音恭)。武叔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阅兵)。孟孺子洩帅右师,颜羽御,邴洩为右(将帅所乘兵车:将帅居左,御马者居中,卫者执戟居车右。兵车:御者居中,车左之人执弓矢,车右之人执戟以卫)。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季孙曰:须也弱(樊须,字遟,孔子弟子,是年三十一岁)。有子(冉有)曰:就用命焉(言樊遟懂得服从命令)。季孙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徒卒(皆步兵),老幼守宫,次于雩门之外。五日,右师从之(不积极参战)。公叔务人见保者(姬为,字务人,鲁昭公之子,鲁哀公之叔),而泣曰:事充(徭役烦)、政重(赋税重),上不能谋,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矣,敢不勉乎?师及齐师,战于郊,齐师自稷曲。师不逾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逾之。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右师奔(逃也),齐人从之(从音纵,追也),陈瓘、陈庄(二人齐将也),涉泗。孟之侧(孟孙氏之族人)后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冲锋陷阵在前者勇,撤退殿后者勇,自谦之辞,不自伐功也)。林不狃之伍曰:走乎(逃也)?不狃曰:谁不如?曰:然则止乎?不狃曰:恶,贤。徐步而死(从容战死)。师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宵,谍曰:齐人遁。冉有请从之三(从音纵,追也),季孙弗许。孟孺子语人曰:我不如颜羽,而贤于邴洩。子羽锐敏,我不欲战而能默(虽心有怯战、想着逃跑的话,忍住不说出来),洩曰:驱之(奔逃也)。公为(公叔务人)与其嬖僮汪锜乘,皆死,皆殡(嬖童姓名曰汪锜,亦用成人葬礼,棺椁等装殓),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殇,非正规葬礼,多用于未成年者之死,用瓦罐等装殓)。冉有用矛于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
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后随孔子周游列国。子有多才多艺,性谦逊长于政事,孔子称讚其才可于千户大邑,百乘兵马之家,胜任总管职务。孔子晚年归隐鲁国 ,受到子有很多的照顾。唐赠徐侯,宋封彭城翁,必封徐公。
冉耕
冉耕(约公元前544年-?):汉族,字伯牛,世称“冉伯牛”或“冉子”。鲁国陶(今山东省定陶县冉堌镇冉堌集)人,
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中国春秋时期着名学者、孔子门徒。为人质朴,擅长待人接物。官至中都宰。有“郓侯”、“东平公”、“郓公”、“先贤冉子”等封号。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
冉耕像

冉雍
冉雍是孔子的弟子,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
《论语注疏》卷五引马融曰:“雍,(孔门)弟子,仲弓名,姓冉。”

仲弓父,贱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
即:你好好乾,会有出头日的。你虽然父母是贱人,你也当然是贱人,但只要你勤奋努力,即使入不了仕途,大人虽欲勿用尔,山川其舍诸?你还可以当个小巫祝小祭司,对山川祈雨,奉祀,献祭。当时巫祝不吃香了,孔子本人就吃了亏。
献祭本质是通过牺牲自己的一些或全部利益来对神表达忠诚,感激,忏悔和信赖等感情。你能够割捨的东西越多,证明你的信心越大。
《墨子》中,墨子献书楚王,楚王当面褒奖:良书也。私下却大骂:墨子,出身贱人也,贱人何可厚也!
《中弓》第一支简“季桓子使仲弓为宰,中弓以告孔 子”,从而引发了师徒之间的对话。仲弓根据《史记索隠·仲尼弟子列传》引《家语》是“伯牛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嵗。”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推测仲弓是孔子较为早期的学生,如果是这样那幺他为宰时也许还比较年轻。无论如何当仲弓得到季桓子的任命时将这个讯息告诉了孔子,并徵求老师的意见。从《中弓》简文看好像仲弓比较乐意接受这个使命,并有了长期为季氏家族服务的打算,所以孔子说:“汝思老其家”。
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
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
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着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如荀子在他的《儒效》篇中,就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即仲弓)是也。”
及孔子卒,恐失圣道之传,他与闵子诸贤,共着《论语》120篇。又独着6篇,谓之《敬简集》。自经秦火,书已不存。冉雍死后,葬于曹州东南60里冉堌镇冉堌集,与伯牛、子有合祠,在其故里茶堌坡(今菏泽冉堌镇冉堌集)建祠专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