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斯巴达克斯(乔万尼奥里着长篇小说)

(2020-01-07 05:16:22) 百科综合
斯巴达克斯(乔万尼奥里着长篇小说)

斯巴达克斯(乔万尼奥里着长篇小说)

《斯巴达克斯》是义大利19世纪作家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讲述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时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角斗士起义。

以斯巴达克为首的角斗士们为争取自由和尊严,奋起反抗罗马人的暴政,他们英勇顽强地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斗争,一次又一次地出奇制胜,重创罗马军队。角斗士军队最终被强大的敌军包围并消灭,斯巴达克斯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两千年多前那场被压迫者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塑造了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斯的不朽形象。

该书同时还虚构了主人公与苏拉(古罗马独裁者)的遗孀范莱丽雅相爱的情节,反映了革命者在战场上的悲欢离合,人情世态。《斯巴达克斯》问世以来,曾先后被译成数10种语言;义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曾高度讚扬了《斯巴达克斯》的人民性,指出它是当时风行国外的为数极少的义大利小说之一。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斯巴达克斯
  • 外文名称:Spartacus
  • 作品别名:斯巴达克思
  • 创作年代:19世纪
  • 文学体裁:长篇小说
  • 作者: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义大利)
  • 首版时间:1874年
  • 字数:563000
  • 章节:22

内容简介

公元前78年11月10日早晨,罗马城居民纷纷往斗技场涌去。这里将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角斗表演。退休的罗马执政官、大奴隶主苏拉(古罗马独裁者)为了在欢乐中忘却自己生花柳病的痛苦,他出钱让罗马市民狂欢三天。
1960年美国电影《斯巴达克斯》宣传海报1960年美国电影《斯巴达克斯》宣传海报
大斗技场矗立在帕拉丁山和阿文丁山之间的莫尔西亚山谷中,这是一座巨大的、惊人的建筑物。它有2180罗马尺长,998罗马尺宽,场内可以容纳12万以上的观众。30个色雷斯人和30个沙姆尼特人今天要在这里进行角斗表演。其中一个角斗士叫斯巴达克斯。他是希腊北部的色雷斯人,在与入侵祖国的罗马人作战时做了俘虏,后来被卖给角斗场老闆,充当一名角斗士。他威武有力,在角斗中,打败了所有的对手,夺得了最后胜利。全场观众为斯巴达克斯欢呼,要求给这奴隶以自由。美丽的贵妇人范莱丽雅对斯巴达克斯产生了爱慕之情。她建议苏拉解除他的奴隶地位。苏拉同意了,范莱丽雅也答应了苏拉的求婚要求。
罗马的角斗士们忍受不了奴隶主的压迫,常到维纳司酒店密谋聚会。刚获得自由的斯巴达克斯成了他们心目中的首领。一次,斯巴达克斯拯救一个被妓院老闆打得鲜血淋漓的妓女。原来,她竟是斯巴达克斯多年未见的妹妹密尔查。斯巴达克斯通过斗技场老闆的介绍,把密尔查送给范莱丽雅当女僕。
罗马贵族卡提林纳是个有野心的人物。在他豪华的客厅里常聚集一批对现状不满的贵族。他们想联络斯巴达克斯和角斗士们一道向元老院进攻。但斯巴达克斯拒绝了。他认为角斗士是一批被剥夺了自由的奴隶,而卡提林纳只是一批被排斥的贵族。角斗士要为获得自由、夺回失去的祖国和家乡而斗争,而贵族们则是为了由“自己来代替目前的执政者”。两者是不能走到一块的。
斯巴达克斯博得贵妇人范莱丽雅的青睐,要他到苏拉的库玛别墅去管理一所角斗士学校。他接受了。这位脸庞白皙,有着漆黑的头髮和大眼睛的女人,给斯巴达克斯留下了极其强烈的印象。他认为她象智慧女神一般优雅、朱诺一般高贵、维纳司一般具有诱惑力。
不久,苏拉病死了。范莱丽雅要求斯巴达克斯和她住在一起,把整个身心献给她。但他回答她说,他有更崇高的目标,他要把一生献给奴隶的解放事业。
在罗马奉祀牧神的节日,以斯巴达克斯为首的角斗士在林中密谋起义。这事被戏子梅特罗比乌斯偷听到了。他自以为拯救了罗马,去向贵族恺撒告密。恺撒出于自己的野心,没有把戏子的告密去报告政府,而是亲自跑来找斯巴达克斯。他认为斯巴达克斯已组织了两万名角斗士,如果这支队伍由他来指挥,“不出几年他就会征服全世界,变成罗马的统治者。”他提出和斯巴达克斯合作,吸收他参加他的远征队。斯巴达克斯拒绝了。他说,他不能抛弃他的被奴役的弟兄们,“我要争取自由,我要为每一个人,每一个不论大小强弱的民族争取自由。”
奴隶起义的主力集中在加普亚城的角斗士学校,那里有一万名的角斗士。斯巴达克斯发现讯息已走漏了,便和战友埃诺玛依跳上马,急驰到加普亚去,想提前发动起义,但他的马在路上出了问题,被罗马执政官派出的使者抢先一步到达加普亚,城里已经戒严了。
角斗士学校受到罗马官军的包围。斯巴达克斯领导角斗士们夺取武器库,未获成功。他只好率领一批角斗士冲出敌人的包围,往维苏威火山退却。一路上,斯巴达克斯发动贵族庄园的奴隶暴动,充实了自己的队伍。到达维苏威山时,起义部队已有600余人了。
罗马政府派来一千人的讨伐队。起义的奴隶把他们打垮了。接着,三千罗马官军在统领克罗提乌斯的率领下进行了第二次围剿。官军构筑营垒把维苏威山围得水泄不通。山上缺粮,斯巴达克斯感到情况严重,便命令角斗士砍伐柳条做成软梯,巧妙地将战士从悬崖上缒下去,奇袭敌人的后方营垒,把敌人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起义部队离开维苏威山,进攻瑙拉市。但攻入城后,发生了抢劫事件。斯巴达克斯立即把队伍集合起来,严厉地谴责了这一行为,并进行了军纪的整顿。他认为严明的军纪是使军队能战胜敌人的可靠保证。不久,从罗马城逃出的奴隶克利克萨斯,带领了两千个奴隶来会合。至此,起义人数已由最初六百人增至万人。
罗马官军的第三次讨伐,是由普勃里乌斯将军率领的。斯巴达克斯以分头击破的办法,先在卡齐陵打了个歼灭战,消灭了普勃里乌斯的副将傅利乌斯,又在考提峡谷解决了普勃里乌斯本人的队伍。起义军进攻和包围了加普亚城,逼迫城里的提督和元老院放出角斗士学校五千名角斗士,这样起义部队大大地扩充了。接着,斯巴达克斯又在阿昆纳第二次挫败了普勃里乌斯新徵集的兵士。
妓女爱芙姬琵达见斯巴达克斯节节胜利,带了全部财产来投奔他。这是个希腊女人,有着修长而结实的美丽的身躯。那张令人吃惊的、象雪花石膏一般洁白的极美妙的脸,泛出可爱的红晕。优雅的前额上面,罩着火红色的极柔软的头髮。两只象海波一般蔚蓝、杏子一般的大眼睛,燃烧着淫蕩的火焰,发出使人不可抗拒的魅力。她要求做斯巴达克斯的传令官,斯巴达克斯同意了。
斯巴达克斯在阿昆纳战役胜利后,带领了三百名骑兵去库马别墅会见情人范莱丽雅。在那儿,他和老管家进行了一席谈话,表达了他要为奴隶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决心。范莱丽雅再次要他留下,不要去冒风险。他回答说:“我爱你,但我不能背叛我的不幸的同志们。”第二天,他回到了部队。这时起义部队已增至五万人,斯巴达克斯把他们编成十个军团,他被推举为大元帅。
罗马第四次讨伐军由贵族奥莱施杜斯率领。他组织了一支三万人的队伍。斯巴达克斯在芬提城附近,把他打垮了。这使罗马元老院大为惊惶失措。罗马人不得不红着脸承认斯巴达克斯是“一个刚毅、勇敢而又相当老练的统帅。”执政官卢古鲁斯亲自找斯巴达克斯谈判,他以功名利禄和允许他和心爱的女人范莱丽雅正式结婚为条件来收买他。但斯巴达克斯毫不动心。他提出罗马必须以大量的武器来交换俘虏,否则他要下令吊死俘虏。
妓女爱芙姬琵达爱慕斯巴达克斯,而他则忠于自己的情人范莱丽雅,拒绝了爱芙姬琵达的爱。于是,这个“美女蛇”恼羞成怒,离开了斯巴达克斯,去当埃诺玛依的传令官,企图挑唆起义部队不和,对斯巴达克斯进行报复。
斯巴达克斯企图把奴隶暴动转为全面内战。他派人去联络贵族卡提林纳,但遭到卡提林纳的拒绝。于是,斯巴达克斯便拟订了一项向阿尔卑斯山进军的计画。斯巴达克斯打算把奴隶们分散到各自的故乡去。他认为罗马帝国还很强大,起义部队在义大利境内作战,罗马人便是“安泰”(叛徒),想要彻底打垮罗马,只有发动一切被压迫民族同时起义。他这种计画遭到起义军中另一首领埃诺玛依的反对,埃诺玛依在妓女爱芙姬琵达的挑唆下,把一万起义部队撤离了大营。结果这支分裂的队伍很快被罗马军消灭了。
斯巴达克斯接连打垮了两个执政官海里乌斯和伦杜鲁斯的军队。在摩季那之战中,又击溃了高卢总督的军队。角斗士们被接连的胜利沖昏了头脑。以康尼克斯为首的七个军团坚决要求向罗马进军,支持斯巴达克斯向阿尔卑斯进军的意见处于劣势。但他不愿意抛弃战友,迁就了多数人的意见。
罗马元老院内吵吵嚷嚷。由于军事上的失利,贵族们都害怕充当指挥官去和斯巴达克斯作战。最后,才由一位野心勃勃的投机家克拉苏出任指挥官。他动员了大批人力和物力来和起义部队作战。开初,他接连吃败仗,后来隐藏在起义部队中的内奸爱芙姬琵达,把斯巴达克斯的作战方案泄露给他。从而使斯巴达克斯在迦尔冈山受到重挫,损失了三万军队,并失去了他的亲密的战友克利克萨斯。
为了对克拉苏进行复仇,斯巴达克斯在鲁比城以奇兵突袭的办法,打败了罗马兵,俘虏了四百个贵族。在克利克萨斯的葬礼场上,他下令被俘的贵族互相角斗。贵族们被逼着动起武来,奴隶们开心地笑着,发出了轰雷一般的鼓掌声。
接着,斯巴达克斯在葛鲁门特和克拉苏交战中失利。他放弃了向罗马军进军的计画,把部队调头向南,準备进军西西里岛。同时,他和海盗们谈判,要他们提供渡海的船只。但海盗们欺骗了他,到时没有把船开来。斯巴达克斯便发动战士自己造船。渡船造好了,又遇到暴风,把上船的兵士刮回崖边,有的船只被海浪吞没了。这时,克拉苏为了切断斯巴达克斯北上的道路,在鲁丁半岛上建筑了一条横越整个半岛的长垒,并挖了壕沟,斯巴达克斯面临断粮的威胁,下令战士伐木填沟,突破了克拉苏苦心经营的防线。克拉苏十分惶恐,感到胜利无把握。他写信去联络从西班牙战场上班师回来的庞培部队,和从米特里达梯斯作战胜利返回的卢古鲁斯部队,要他们共同围剿斯巴达克斯。
起义部队中,以康尼克斯和卡斯林斯为首的军团又闹分裂,结果他们被敌人歼灭了。这样一来,起义部队受到很大的削弱。斯巴达克斯只剩下五万兵力了。他只好用旋磨打圈的办法来消耗克拉苏的力量。正在这时,他接到范莱丽雅来信,告诉他庞培和卢古鲁斯的大军已起程前来包围他了,要他和克拉苏谈判,结束这场战争。于是,斯巴达克斯私下找克拉苏商谈,由于对方提出苛刻的条件,谈判破裂。
斯巴达克斯想在庞培等人的大军尚未赶到之前,打垮克拉苏的军队。他把起义军布置在布拉达纳斯河畔与克拉苏展开了大决战。他向士兵们提出了“不是胜利就是死亡”的号召。但在这场恶战中,占优势的克拉苏九万大军打垮了五万起义部队。斯巴达克斯和战士们共同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奴隶起义失败了。被罗马俘虏的六千名起义战士,全部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作品目录

加里波第给乔万尼奥里的信
11、从加普亚诚到维苏威火山
献辞
12、斯巴达克斯的远见卓识使队伍从六百人扩大到一万人
1、苏拉的慨举
13、从卡其陵之战到阿昆纳之战
2、角斗场上的斯巴达克斯
14、仪仗官辛普烈齐奥显示了他最高贵的品质
3、维纳斯酒店
15、期巴达克思打败另一个将军并摒绝了一个女人的极大诱惑
4、斯巴达克斯获得自由后的活动
16、姑娘脚下的雄狮,惨遭暗杀的使者
5、卡提林纳的三榻餐厅和范莱丽雅的密室
17、流浪艺人阿尔托利克斯
6、威胁、阴谋和危险
18、执政官出征 卡梅陵之战 埃诺玛依之死
7、死神怎样比狄摩菲尔和梅特罗比乌斯抢先了一步
19、摩季那之战·叛乱·克拉苏的阴谋活动
8、苏拉逝世的后果
20、迦尔冈山死战 火葬克利克萨斯
9、一个醉汉怎样把自己想像为共和国的救星
21、在鲁康尼亚山民中活动的斯巴达克斯 自投罗网的捕鸟人
10、起义
22、最后几次战斗 布拉达纳斯河畔大血战 斯巴达克斯之死

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斯巴达克斯起义发生于公元前73年至71年,是由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反对罗马奴隶主统治的大规模奴隶起义,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曾经席捲整个义大利半岛,其人数之多,时间之长,範围之广,在古代世界实属罕见。 公元前73年,被罗马人沦为角斗奴隶的色雷斯人斯巴达克,在罗马南部的加普亚城率70余名角斗士起义。后起义军迅速扩大,转战义大利南北,屡次打败罗马军。公元前71年春,起义军在南方阿普里亚与罗马军进行决战,斯巴达克斯壮烈牺牲,起义宣告失败。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沉重地打击了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促使奴隶制剥削方式发生变化,起义后隶农制开始发展起来,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罗马从共和向帝制的转变过程。
斯巴达克斯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斯奴隶起义

时代背景

乔万尼奥里对斯巴达克斯起义的史实发生强烈的兴趣决不是偶然的。1848年革命运动失败后,义大利继续处于分裂状态,奥地利、西班牙和法国的军队控制了义大利许多地区。封建势力和外国势力互相勾结,残酷镇压革命运动。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从50年代末开始,义大利统一运动重新高涨。在统一运动中存在着资产阶级民主派和资产阶级—贵族自由派的对立。右翼的自由派主张通过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妥协来建立统一的君主立宪的政权;左翼的民主派则主张摧毁义大利各地的封建小王朝,驱逐外国势力,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他们脱离农民,对农民的反封建斗争持戒备心理。右翼曾经长期支配了统一运动,而左翼的民主派虽然进行过英勇的斗争,在重要关头却又表现出和封建势力妥协的倾向,不能把运动引向正确的方向。这样,1870年统一后的义大利仍然保存了君主政体和大量封建残余。乔万尼奥里是加里波第的战友,在加里波第的军队中立过战功。斗争的结果使他痛切地认识到:祖国虽然统一,人民付出了鲜血,但资产阶级的民主派的理想却并未实现,斗争远没有终结,还需要卓越的政治远见,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英武的气概;要千百倍警惕混入内部的敌人的破坏。无疑,是这一切使乔万尼奥里想到了斯巴达克斯,写下了以他所领导的奴隶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创作历程

在关于斯巴达克斯起义的历史文献中,记载较完整的是普鲁塔克(46-124)的《希腊罗马名人传》中的《克拉苏》传和阿庇安(1世纪末到2世纪70年代)的《罗马史》。但是这些文献,包括《内战记》在内,对起义的记载仍嫌粗略。在认真钻研分析这些史料的基础上,乔万尼奥里充分发挥他的艺术想像力,藉助大量的合理的虚构铺写成一部规模宏大的长篇巨製,是难能可贵的。
乔万尼奥里在写作时,凡是他认为可以与史料相一致的地方,他都儘可能採取了史料,比如斯巴达克斯的身世,起义从爆发、发展以至失败的全过程,包括斯巴达克斯的行军路线,都与历史记载大体相合。但乔万尼奥里也扬弃了一些史料。例如,阿庇安曾记载,克拉苏为了挽救罗马军队的颓势,恢复了残酷的“十一法”,结果完全改变了军队的士气,在这之后,在一次战斗中,上午和晚上共消灭了起义军1.2万人,而罗马军队死者仅三人,另有七人受伤。显而易见,这里的最后的说法根本不可信,乔万尼奥里未加採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小说里又加进了若干虚构的材料,就人物论,除斯巴达克斯外,埃诺玛依、克利克萨斯、苏拉、克拉苏、恺撒等都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密尔查(斯巴达克斯妻子的原型)、爱芙姬琵达等却是虚构的。

人物介绍

斯巴达克斯
斯巴达克斯在小说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在塑造这一形象时,乔万尼奥里倾注了全部政治激情。小说把以斯巴达克斯为代表的革命力量和反动的奴隶主阶级的你死我活的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把斯巴达克斯放在武装斗争的疾风暴雨惊涛骇浪中,成功地塑造了这位奴隶起义领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以及非凡的政治、军事和组织才能,多方而地展现了他的高贵品质。在苏拉举办的角斗比赛中获胜以后,他被释为自由人、但斯巴达克斯并没有因为自己得到了自由而放弃反抗。凯撒企图利用角斗士这支可畏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野心,斯巴达克斯坚决拒绝。在起义军势如破竹的情况下,罗马执政官化装来到起义军营地,企图收买斯巴达克斯。这个愚蠢傲慢的家伙胡说:“世界上应该有主人和奴隶;从前是这样,今后也永远是这样。”斯巴达克斯针锋相对,义正词严地回答:“奴隶和奴主的区别“并不是一向有的”,“以凌辱对付凌辱,以杀戮对付杀戮—这就是对待你们这种人应当採取的行动。”执政官答应给斯巴达克斯高官厚禄,但斯巴达克斯丝毫不动摇。“我希望看到自由的太阳辉煌地照耀,可耻的奴隶制度在地面上消灭。”这是他始终坚持的理想。也正因为这样,斯巴达克斯不同于资产阶级文学巾经常可以看到的脱离民众、蔑视民众的个人主义的英雄,而是奴隶阶级的战士和领袖。他把广大角斗士团结在“被压迫者同盟”周围,在这个基础上,把更广泛的成千上万的奴隶组织成浩浩蕩蕩的起义大军,用火与剑去捣毁奴隶主们的宫殿。斯巴达克斯是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他坚决果断,足智多谋。
范莱丽雅
范莱丽雅出身名门贵族,后来又成了苏拉的妻子,与此同时她又倾心于斯巴达克斯,以至不可收拾地向本阶级的一切偏见挑战,她蔑视自己的门第,承受了同胞们的轻视和亲人们的憎恨,她在不可压抑的爱情的冲动下,把她的心,她的名节以及她的一切都献给了他。
爱芙姬琵达
爱芙姬琵达原是个混迹罗马上层社会的希腊妓女。“对她来说,达到她的欲望就是美德。”还在角斗士们酝酿起义的阶段,她就暗中捣乱。在奴隶起义接连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候,她又怀着个人目的,混入起义队伍,取得了斯巴达克斯和其他起义领袖们的信任。但是,一当斯巴达克斯拒绝了她的爱情,这个象蛇蝎一样狠毒的“非常的女人”,立刻“两眼迸射着怒火”。她立誓复仇,阴检地把心里的反革命计画付诸行动。最初,她假意勾引埃诺玛依,利用埃诺玛依的幼稚探听到起义军的重要机密,使起义军的使者在途中惨遭杀害。接着她又挑拨埃诺玛依和斯巴达克斯的关係,导致埃诺玛依擅自带领自己的日耳曼军团脱离斯巴达克斯独立行动,结果陷入重围,被敌人全歼,埃诺玛依也不幸牺牲。随后她又将起义军的重要机密泄露给克拉苏,导致克利克萨斯及其3万高卢军团丧生;然而她仍然不肯善罢甘休,企图继续谋害斯巴达克斯的妹妹密尔查,但这一次她失败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是她应有的惩罚。
克利克萨斯
克利克萨斯,高卢人,是一位起义的英雄和卓越的将军,也是斯巴达克斯最亲密的战友;曾被卖为角斗士,斯巴达克斯的重要领导及忠实支持者,在起义中担任第一军团的军团长(统领)。后又成为高卢军团(3万人)的总司令。与斯巴达克一道挫败了许多的阴谋叛乱。但后来却由于艾芙姬琵达出卖计画,导致高卢军团及克利克萨斯在迦尔冈山被罗马军队包围,最后全军覆没。等斯巴达克斯赶到,战斗已结束。叛徒后被斯巴达克捉住杀死。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这本书出版于义大利统一后的1874年,描写的是古罗马公元前73年至71年爆发的一场由角斗士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隶起义。这是一部历史小说,由于作者本人年轻时即投入义大利复兴运动,参加义大利民族英维加里波第组织的志愿军,因此整部小说充满了一种反抗强权、追求自由的英维气概。
作者让小说的主人公来说出自己的理想:“起义者决定它奋斗到底的神圣目标,为被压迫的弟兄向压迫者和暴君夺回自己的权利,消灭奴隶制度,解放全人类。这就是他们全体同意準备进行的伟大战争的崇高目标。”
作为义大利反抗奥匈帝国统治的军队总参谋和小说家,作者在小说中复活了古罗马时代的英雄,健壮的身体、高超的格斗技巧、超人的智谋和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些都在斯巴达克斯身上得到了强有力的表现。即使在作为起义军敌对方的苏拉、克拉苏等人身上,作者也写出了这些人作为古罗马辉煌时期枭雄的那种强悍、精明和智谋过人等特点。因此,可以看出本书表达了作者生在末世对古罗马光荣的缅怀和呼唤。

艺术特色

小说情节丰富,既有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又有缠绵悱恻的恋爱故事;既有胜利的豪迈,也有失败的悲壮;既有豪情壮志沖云天,也有柔情蜜意深似海;既有刀光剑影的古战场,又有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极具可读性。
该书在描写上具有类似电影般恢宏的效果,场面宏大、壮观,情节扣人心弦、高潮迭起,让读者欲罢不能。比如斯巴达克斯出场时十万罗马市民狂欢一般地观看角斗表演的场面,角斗士拚死角斗的场面以及看台上最高统治者苏拉、最美的贵族妇女,也是该书女主人公范莱丽雅及其周围的贵族子弟的言谈举止等,都真实地还原了古罗马辉煌时期大斗技场的盛况。而在这个英雄环境中的人物,也都具有英雄的性格和精神状态,比如斯巴达克斯作为角斗士与最高统治者苏拉追求的贵妇范莱丽雅之间的爱情,就是旷世绝俗的英雄与美人之间的爱情。而本书中反面人物苏拉的强悍与狡诈、刽子手克拉苏的枭雄气质,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作品影响

小说取材于公元前1世纪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古罗马奴隶起义的史实。乔万尼奥里以同情奴隶起义的态度和亲身参加民族复兴运动的体验,对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加以艺术上的再创造,写出了义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人民武装斗争,塑造奴隶起义英雄光辉形象的作品。
乔万尼奥里是立足于他当时义大利的现实来写这部历史小说的。他怀着明确的政治倾向,借用斯巴达克斯起义的题材,抒发了19世纪70年代义大利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社会政治理想。作者在书中明确表示,他写斯巴达克斯这样一位杰出的古代人物,是要“让后世这些丧失了英武气概而且日趋退化的子孙回忆一下他们祖先的事迹”,从而振作起来,为实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想而斗争。义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的英雄加里波第曾盛讚这部小说,认为它具有“伟大价值”。
义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在法西斯牢狱中曾写了一篇评论《斯巴达克斯》的文章,他讚扬《斯巴达克斯》的人民性,指出他是当时风行国外的为数极少的义大利小说之一。

作者简介

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1838年5月13日-1915年7月15日),生于罗马,年轻时在撒丁王国的军队里任军官,参加过反对奥地利占领者的斗争。后来志愿加入加里波第率领的远征军,在攻克罗马的战役中立下功绩。退役后在师範学校教授文学、历史,同时从事新闻和文学活动。他写过现代题材的长篇小说、历史小说、历史剧、诗歌和研究1848年义大利革命的史学着作,其中以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斯》(1874年)最为出色。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