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曼是2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德国作家。张佩芬编着的《托马斯·曼政治小说》收录他的《幻灭》、《特利斯坦》、《神童》、《在预言家的屋子里》、《雅伯和道·埃斯科巴尔如何大打出手》、《马里奥的魔术师》等六个中短篇小说。《托马斯·曼政治小说》创作特色:构思奇特、文风细腻、幽默,语言精緻。新版·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共18册),这套丛书还有《爱伦.坡神秘小说》,《卡夫卡荒诞小说》,《马克.吐温幽默小说》,《茨威格情慾小说》,《泰戈尔诗化小说》等。
基本介绍
- 书名:托马斯•曼政治小说
- 作者:张佩芬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2143689, 7532143686
- 外文名:Thomas Mann
-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 页数:185页
- 开本:32
- 品牌: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外国文学大师读本:托马斯·曼政治小说》由张佩芬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托马斯·曼是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政治小说》创作特色:构思奇特、文风细腻、幽默,语言精緻。
图书目录
选本序
幻灭
特利斯坦
神童
在预言家的屋子里
雅伯和道:埃斯科巴尔如何大打出手
马里奥和魔术师
幻灭
特利斯坦
神童
在预言家的屋子里
雅伯和道:埃斯科巴尔如何大打出手
马里奥和魔术师
序言
张佩芬
托马斯·曼是二十世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德国作家,在中国也不例外,他的《布登勃洛克一家》自六十年代初译成中文后风靡至今,许多人甚至誉为“德国式的《红楼梦》”。十年动乱后又陆续出版了他的不少中、短篇作品以及长篇小说《魔山》、《绿蒂在魏玛》和《大骗子菲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白》等,均获得好评。在世界文学範围,托马斯·曼多半算不上最受中国读者拥戴的作家,说他是我们阅读得最多的德国作家大概并不过分。
托马斯。曼还是一位文坛罕见的幸运儿,从出生到八十高龄去世始终生活丰裕,近七十年创作生涯几乎年年都有着作问世。此外,他的六个子女人人都在文化领域卓有建树,他的作品至今仍然拥有广大读者,儘管不少同时代与后辈人对其着作和为人颇有针砭,却都无法“减弱他作品流传的势头,……与他在世界範围强烈反响相等的唯有卡夫卡一人。”
托马斯·曼于1875年6月6日出生在德国北部商业城市卢卑克旧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个能干的商人,却不能改变儿子的兴趣。托马斯·曼继承了母亲热爱音乐的天性和文学稟赋,无意经商,自幼倾心的是席勒、海涅、沙末索,14岁时便自称为:“托马斯·曼,抒情诗人和剧作家”,他的童话剧曾在本城木偶戏院上演,他的诗名在学校里也是尽人皆知。1891年他父亲病逝,1894年中学毕业后随母亲迁居慕尼黑,先在一家保险公司担任见习生,其间写了第一篇小说《堕落》,在当年颇有影响的杂誌《社会》上发表后获得好评,这使他考虑专事写作。这当然与曼氏兄弟每月可从父亲遗产中获得160至180金马克的优裕条件分不开。1895到1898年,他与哥哥亨利希·曼两度旅居义大利,在那里着手撰写自己家庭兴衰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并潜心研读了尼采着作。小说于1900年在慕尼黑完成,儘管作者不喜理财也并不留恋出生地,但是童稚年代经历的“古老好时光”,仍然使他不由自主地把作品写成一首怀念旧式资产阶级生活和市民美德的感伤輓歌。
1898年,托马斯·曼接触了叔本华思想,连同尼采哲学与华格纳的音乐,对他早年创作影响很大。1903年,作家发表了《特利斯坦》和《托尼奥·克勒格尔》等中篇小说。1905年,托马斯·曼与德国着名数学教授普林斯海姆之女卡塔林娜结婚。同年发表剧本《菲奥侖察》和《沉重的时刻》等短篇小说。1909年发表了长篇小说《王爷殿下》。1912年发表中篇小说《在威尼斯之死》。作家青少年时代正值德国在俾斯麦领导下迅猛发展着工业与相应的现代政治,物质欲与物质化社会造成精神空虚,唯有从事精神工作的人还在悲剧性地卫护着人的个性。尼采之受到人们青睐正由于他敢于反对社会习惯势力和观念,敢于说出自己的社会里“生命是病了,它病于工艺及其机械主义之破坏人性。”(尼采:《看这个人》)艺术家的悲剧直接反射着人类的悲剧,这也正是托马斯·曼从写第一篇小说起便始终把目光朝向“艺术家”的原因。
这批早期艺术家小说中,以《特利斯坦》里对疾病和死亡的处理最为体现他与叔本华、尼采、华格纳的精神联繫。悲观主义哲学家的生存空虚理论与对华格纳史诗式舞台歌剧的炽烈感情合而为一,最终克服了求生意志,“死”在这里成为了胜利的象徵,“美”战胜了与之相对的庸俗贪婪凡夫俗子生活。但是,托马斯·曼毕竟是托马斯·曼,小说结尾笔锋一转,寥寥几笔便写清现实生活中占上风的仍是凡夫俗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托马斯·曼写了论文《一个不问政治者的看法》,从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卫护日耳曼文化与非理性主义倾向,客观上助长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沙文主义势力,导致一场文坛风波并与哥哥亨利希·曼反目。战后,托马斯·曼逐渐反省自己的观点,努力以新的认识研究德国文化,并苦苦探索统一各种思想矛盾之道,1924年问世的《魔山》便是经过许多年思考后的果实。
托马斯·曼曾自称“《魔山》是《布登勃洛克一家》在另一个生活层次上的重複。”倘若说第一部小说写了家族兴衰,那幺第二部的自传性质则在于从个人精神经历写出了一段德意志文化史。小说里的众多人物大都各有原型,如:霍普特曼、卢卡契等。此外,《魔山》还标誌着作家早期创作的截止和新创作时期的开端。托马斯·曼青年时代,歌德的教育小说,十九世纪俄国、英国、法国和斯谌的纳维亚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也曾是他学习研读的伟大範例,他尤其景仰歌德和托尔斯泰,75岁高龄时还说:“我总是本能地、有时也自觉地恪守着旧的资产阶级传统,因为在我的观念里,一般的精神财富这个概念是和十九世纪的精神财富有连带关係的。”(《我的时代》)《魔山》的写法遵循了十九世纪叙事传统,而主人公的精神训练道路也符合歌德的名言:“把生命视作永不停息的分解和复原过程。”托马斯·曼式的“教育小说”便自此开始,直至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大骗子菲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白》。
1929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在答谢辞中说获奖是“世界同情(德国)的象徵”。但是,政治现实粉碎了作家的乐观愿望。1930年,德国纳粹分子在议会大选中获胜,托马斯。曼发表文章《告德国人,对理性的呼吁》,指出纳粹“奇蹟”与敌视人文精神的法西斯哲学之间的关係。同年又写了着名反法西斯中篇小说《马里奥和魔术师》。1932年,作家借纪念歌德逝世一百周年撰写多篇文章,强调人道主义传统。1933年发表长篇论文《华格纳的苦恼和伟大》,反对纳粹知识界歪曲作曲家的民族性,由于矛头直刺法西斯主义侵略野心,使托马斯·曼险遭杀身之祸,被迫携家流亡国外,最初客居法国和瑞士,1938年后移居美国。
……
本选集称“政治小说”,当然不是指所选作品直接或狭义地写了任何具体政治事件,而因为作品在精神层次上具有真正的政治性。就像十九世纪德国诗人艾沁多夫的着名小说《一个无用人的生涯》以一则自然纯朴不容于虚伪浮华的故事,被后人誉为有力抨击普鲁士腐朽统治的政治小说,开了具有政治内容的非政治小说之先河。此外,也可同托马斯·曼自己的文章《一个不问政治者的看法》从另一角度作出反证。文章不仅掀起政治风波,还导致兄弟不和,“不问政治”恰恰是以另一种方式表现着实际存在的政治。
这里所收六篇小说均为托马斯·曼着名的中、短篇作品。《幻灭》、《特利斯坦》、《神童》、《在预言家的屋子里》属同一主题:商品化社会里文化无由发展和艺术家的精神危机。儘管《神童》里的艺术家还只是孩子,但也已学会为挣钱而惺惺作态。《雅伯和道·埃斯科巴尔如何大打出手》写了作者学生时代的一次事件,虽然写的是青少年打架的故事,却反映了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对青少年的影响这一重要政治问题。《马里奥和魔术师》是托马斯·曼唯一直接写了法西斯统治下政治现实的作品,以1929年夏天自己一家人在义大利的遭遇,浓墨重彩渲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义大利国内的恶浊政治气氛,以致一出版就被墨索里尼政府列入禁书名单。
最后再补充一句,托马斯·曼的艺术特点:构思奇特,文风细腻、幽默,语言精緻,从这六篇作品也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托马斯·曼是二十世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德国作家,在中国也不例外,他的《布登勃洛克一家》自六十年代初译成中文后风靡至今,许多人甚至誉为“德国式的《红楼梦》”。十年动乱后又陆续出版了他的不少中、短篇作品以及长篇小说《魔山》、《绿蒂在魏玛》和《大骗子菲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白》等,均获得好评。在世界文学範围,托马斯·曼多半算不上最受中国读者拥戴的作家,说他是我们阅读得最多的德国作家大概并不过分。
托马斯。曼还是一位文坛罕见的幸运儿,从出生到八十高龄去世始终生活丰裕,近七十年创作生涯几乎年年都有着作问世。此外,他的六个子女人人都在文化领域卓有建树,他的作品至今仍然拥有广大读者,儘管不少同时代与后辈人对其着作和为人颇有针砭,却都无法“减弱他作品流传的势头,……与他在世界範围强烈反响相等的唯有卡夫卡一人。”
托马斯·曼于1875年6月6日出生在德国北部商业城市卢卑克旧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个能干的商人,却不能改变儿子的兴趣。托马斯·曼继承了母亲热爱音乐的天性和文学稟赋,无意经商,自幼倾心的是席勒、海涅、沙末索,14岁时便自称为:“托马斯·曼,抒情诗人和剧作家”,他的童话剧曾在本城木偶戏院上演,他的诗名在学校里也是尽人皆知。1891年他父亲病逝,1894年中学毕业后随母亲迁居慕尼黑,先在一家保险公司担任见习生,其间写了第一篇小说《堕落》,在当年颇有影响的杂誌《社会》上发表后获得好评,这使他考虑专事写作。这当然与曼氏兄弟每月可从父亲遗产中获得160至180金马克的优裕条件分不开。1895到1898年,他与哥哥亨利希·曼两度旅居义大利,在那里着手撰写自己家庭兴衰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并潜心研读了尼采着作。小说于1900年在慕尼黑完成,儘管作者不喜理财也并不留恋出生地,但是童稚年代经历的“古老好时光”,仍然使他不由自主地把作品写成一首怀念旧式资产阶级生活和市民美德的感伤輓歌。
1898年,托马斯·曼接触了叔本华思想,连同尼采哲学与华格纳的音乐,对他早年创作影响很大。1903年,作家发表了《特利斯坦》和《托尼奥·克勒格尔》等中篇小说。1905年,托马斯·曼与德国着名数学教授普林斯海姆之女卡塔林娜结婚。同年发表剧本《菲奥侖察》和《沉重的时刻》等短篇小说。1909年发表了长篇小说《王爷殿下》。1912年发表中篇小说《在威尼斯之死》。作家青少年时代正值德国在俾斯麦领导下迅猛发展着工业与相应的现代政治,物质欲与物质化社会造成精神空虚,唯有从事精神工作的人还在悲剧性地卫护着人的个性。尼采之受到人们青睐正由于他敢于反对社会习惯势力和观念,敢于说出自己的社会里“生命是病了,它病于工艺及其机械主义之破坏人性。”(尼采:《看这个人》)艺术家的悲剧直接反射着人类的悲剧,这也正是托马斯·曼从写第一篇小说起便始终把目光朝向“艺术家”的原因。
这批早期艺术家小说中,以《特利斯坦》里对疾病和死亡的处理最为体现他与叔本华、尼采、华格纳的精神联繫。悲观主义哲学家的生存空虚理论与对华格纳史诗式舞台歌剧的炽烈感情合而为一,最终克服了求生意志,“死”在这里成为了胜利的象徵,“美”战胜了与之相对的庸俗贪婪凡夫俗子生活。但是,托马斯·曼毕竟是托马斯·曼,小说结尾笔锋一转,寥寥几笔便写清现实生活中占上风的仍是凡夫俗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托马斯·曼写了论文《一个不问政治者的看法》,从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卫护日耳曼文化与非理性主义倾向,客观上助长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沙文主义势力,导致一场文坛风波并与哥哥亨利希·曼反目。战后,托马斯·曼逐渐反省自己的观点,努力以新的认识研究德国文化,并苦苦探索统一各种思想矛盾之道,1924年问世的《魔山》便是经过许多年思考后的果实。
托马斯·曼曾自称“《魔山》是《布登勃洛克一家》在另一个生活层次上的重複。”倘若说第一部小说写了家族兴衰,那幺第二部的自传性质则在于从个人精神经历写出了一段德意志文化史。小说里的众多人物大都各有原型,如:霍普特曼、卢卡契等。此外,《魔山》还标誌着作家早期创作的截止和新创作时期的开端。托马斯·曼青年时代,歌德的教育小说,十九世纪俄国、英国、法国和斯谌的纳维亚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也曾是他学习研读的伟大範例,他尤其景仰歌德和托尔斯泰,75岁高龄时还说:“我总是本能地、有时也自觉地恪守着旧的资产阶级传统,因为在我的观念里,一般的精神财富这个概念是和十九世纪的精神财富有连带关係的。”(《我的时代》)《魔山》的写法遵循了十九世纪叙事传统,而主人公的精神训练道路也符合歌德的名言:“把生命视作永不停息的分解和复原过程。”托马斯·曼式的“教育小说”便自此开始,直至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大骗子菲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白》。
1929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在答谢辞中说获奖是“世界同情(德国)的象徵”。但是,政治现实粉碎了作家的乐观愿望。1930年,德国纳粹分子在议会大选中获胜,托马斯。曼发表文章《告德国人,对理性的呼吁》,指出纳粹“奇蹟”与敌视人文精神的法西斯哲学之间的关係。同年又写了着名反法西斯中篇小说《马里奥和魔术师》。1932年,作家借纪念歌德逝世一百周年撰写多篇文章,强调人道主义传统。1933年发表长篇论文《华格纳的苦恼和伟大》,反对纳粹知识界歪曲作曲家的民族性,由于矛头直刺法西斯主义侵略野心,使托马斯·曼险遭杀身之祸,被迫携家流亡国外,最初客居法国和瑞士,1938年后移居美国。
……
本选集称“政治小说”,当然不是指所选作品直接或狭义地写了任何具体政治事件,而因为作品在精神层次上具有真正的政治性。就像十九世纪德国诗人艾沁多夫的着名小说《一个无用人的生涯》以一则自然纯朴不容于虚伪浮华的故事,被后人誉为有力抨击普鲁士腐朽统治的政治小说,开了具有政治内容的非政治小说之先河。此外,也可同托马斯·曼自己的文章《一个不问政治者的看法》从另一角度作出反证。文章不仅掀起政治风波,还导致兄弟不和,“不问政治”恰恰是以另一种方式表现着实际存在的政治。
这里所收六篇小说均为托马斯·曼着名的中、短篇作品。《幻灭》、《特利斯坦》、《神童》、《在预言家的屋子里》属同一主题:商品化社会里文化无由发展和艺术家的精神危机。儘管《神童》里的艺术家还只是孩子,但也已学会为挣钱而惺惺作态。《雅伯和道·埃斯科巴尔如何大打出手》写了作者学生时代的一次事件,虽然写的是青少年打架的故事,却反映了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对青少年的影响这一重要政治问题。《马里奥和魔术师》是托马斯·曼唯一直接写了法西斯统治下政治现实的作品,以1929年夏天自己一家人在义大利的遭遇,浓墨重彩渲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义大利国内的恶浊政治气氛,以致一出版就被墨索里尼政府列入禁书名单。
最后再补充一句,托马斯·曼的艺术特点:构思奇特,文风细腻、幽默,语言精緻,从这六篇作品也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