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三元镇(贵州龙里县三元镇)

(2019-08-12 20:43:24) 百科综合
三元镇(贵州龙里县三元镇)

三元镇(贵州龙里县三元镇)

三元镇为一地名,在我国贵州省、重庆市、四川省以及陕西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三元镇
  • 地理位置:龙里县东北面
  • 占地面积:68平方公里
  • 着名景点:三元桥

概况

三元镇位于龙里县东北面,距县城17公里,东邻贵定县盘江镇、沿山镇,南与麻芝乡接壤,西连龙山镇、谷脚镇和哪旁乡,北抵贵定县马场河乡。 “三元”一名由来一说是因三元桥而得名,传说修建三元桥时,因被洪水沖跨三次后才得以建成;一说是因封火塔身上的“连中三元”得名,此乃三合村一村民考上翰林院大学士,为了激励后代“连中三元”而建此塔,驻地刀因此得名。
三元镇三元镇

历史文化

“三元”一名由来一说是因三元桥而得名,传说修建三元桥时,因被洪水沖跨三次后才得以建成;一说是因封火塔身上的“连中三元”得名,此乃三合村一村民考上翰林院大学士,为了激励后代“连中三元”而建此塔,驻地刀因此得名。
三元镇三元镇
三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贞观四年(639年)置新安县,治所在今三元镇新安街。1953年3月,根据西南军政委员会及贵州省委有关建政指示精神,龙里县实行普选。在此基础上,建制三元乡;1956年8月经安顺专署批准,根据民族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将高坪乡、三元乡合併建立三元布依族苗族乡,驻地三元场;1983年由三元公社建制镇,升格为乡级镇。
据历史记载,龙里县中部古驿道从三元镇新安入境,经龙里进入贵阳市乌当区黄泥哨,全长约40公里,亦是境内主要通道,军队过往频繁,马帮络绎不绝,乃为过去历史中运输、通商、邮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35年4月8日,红军分三路进军龙里。左路由贵定县新巴乡进入龙里县三元桥、平地堡,佯攻龙里县城。

地理状况

据历史记载,龙里县中部古驿道从三元镇新安入境,经龙里进入贵阳市乌当区黄泥哨,全长约40公里,亦是境内主要通道,军队过往频繁,马帮络绎不绝,乃为过去历史中运输、通商、邮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35年4月8日,红军分三路进军龙里。左路由贵定县新巴乡进入龙里县三元桥、平地堡,佯攻龙里县城。 三元镇地处河谷,地形以石林和山地为主,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107009`,北纬26028`—26032`,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5.1℃,全年降雨量为1177毫米。全镇总面积6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0个村民组49个自然村寨1707户6850人,居住着布、苗、汉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4.39%,耕地面积4840.68亩,其中田3387.68亩,土1453亩,森林覆盖率38%。
三元河,发源于民主乡国翁,由三元镇黄土坎注入贵定县的翁城河,纵贯全镇,河长50.8公里,是全县最长的河流,以源头到出境处汇水面积697.2平方公里,流经县境的汇水面积为693.7平方公里,占总汇水面积99.5%。平均经流深550mm,平均经流量381亿m3 。河道蜿蜒曲折,沿河两岸喀斯特溶岩突出,青山苍翠,山水相依,民风民俗古朴、浓厚,自然景观多姿多彩。 屹立于镇政府所在地的三元桥,史记“道光十二年(1832年)乡民徐廷扬倡建三元桥一座,桥身跨径50余米,高11米,为五孔建筑,是通往新添(今贵定)的主要桥樑之一。十九年(1839年),将余资建塔一座,八月十四建成,名‘封火塔’”。“封火塔”位于三元镇场坝西北角田坝中,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八月十四日。封火塔为六角形砖塔,分3层,底层为青条石砌筑。其余各层为火砖砌筑,各层间出檐,盖以小青瓦。塔高10.5米,底层直径2米,塔身东西面各着有“敬惜字纸”、“连中三元”八个大字。底层北面嵌刻石碑1块,碑文大意:从上古结绳为记至仓颉创造文字以来,人们对于文字视为神圣之物。然今人却不以为然,随便将废置文字纸用来糊窗,擦试或乱丢,表现了对圣人的不敬。为了不亵渎圣人,特募集资金建此封为塔,专供人们焚化字纸炎之用。1989年龙里县人民政府正式列为县给文物保护单位。

民风民俗

居住在三元明山秀水间的苗族、布依族同胞,心灵手巧,能歌善舞,纯朴善良,热情好客。民族民间文化,民风民俗深厚浓郁,建筑古典,民族服饰、民族节日多姿多彩。只要走进三元,你就会欣赏到山乡秀色、田园风光,体味到布依山歌的神迷,品尝到香醇的农家米酒,享受到“高坪酥李甲贵州”的美味,观赏到极县地方特色的花灯戏,民族民间绘画艺术,古香古色的布依村寨和苗族同胞的“跳园舞”、“芦笙舞”。五月的三元更是金银花香飘满园,满山杜鹃焰红如火,风光旖旎,情韵别致。 位于镇西北面的渔洞村境内,脚下是溶洞溪水,头顶营屯古营盘,古村深远,神秘莫测,景致独特。千年古藤依树而伸,蜿蜒虹蟠,缠绵相绕,相依相偎,树藤盘屈如虬龙花纹,已天然融为一体。

特产

镇内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等;果树主要有李子、桃子、板栗、柑桔、柿子、刺梨、猕猴桃等;名贵树种有楠、樟、榉木等,有杜种、天麻、何首乌等多种药材,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大鲵等。主要矿藏有煤、硫铁、褐铁、高岭土、石灰石、大理石等。

乡镇建设

近年来,三元镇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镇的第一要务,培育和壮大了优质稻米、养殖、经果林等农业多业基地。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2003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7.4万元,其中财政组织收入完成19.73万元,国税完成30.97万元,地税完成16.71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70元。 三元镇交通便利,电力、通讯设施齐全。210国道和湘黔、黔桂线横贯镇镜东西,镇内村村通公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三元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实现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1986年普及了初等教育,1999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3年6月通过省、州“两基”複查和普及实验教育验收。全镇有中国小6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村级完小5所。2003年,中国小在校生105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7%,国中阶段入学率99.4%。 医疗卫生不断发展。全镇现有卫生院1座,村卫生室5个,有业务用房160平方米,健康教育普及率达92%以上,新法接生率达96%以上。
其它各项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计画生育工作“村为主”、“三为主”、“三结合”和“村民自治”得到有效推进,2004年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村村通广播电视取得实效,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科技工作长足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抓不懈,保持了全县“治安模範镇”的荣誉称号;民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文明新村建设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招商引资

5月19日至22日,县委副书记、县长罗俊率队组成招商引资小分队赴福建和浙江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本次招商引资活动通过贵州恆力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物产贸易公司牵线搭桥,分别邀请福建福州和浙江杭州两地的福建东嘉矿业有限公司、中国机械设备中空能源设备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负责人进行恳谈。
招商引资恳谈会通过播放龙里投资环境幻灯片、在龙里投资的企业家谈投资感受和与企业家互动交流等方式推介龙里的投资环境。在招商引资活动中,企业家们对龙里物流、新能源和基础设施等项目兴趣浓厚,表示将于近期赴龙里考察投资。
今年以来,龙里县进一步强化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招商方式,由在龙里投资兴业的省外企业家牵线搭桥,县四家班子率队组成小分队外出招商,提升招商引资效率,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