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王权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所以以亨利八世为代表的世俗君主为了加强自身权力、保护个人利益不断与教会、贵族和市民进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王权不断加强,自15世纪开始一些国家开始走向集权,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由此构建起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 时间:中世纪
- 代表:亨利八世
- 分类:历史
背景
卡诺莎之辱
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义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而这位教皇出身于皮鞋手工製作之家,这就是“卡诺莎之辱”。此后,“卡诺莎之辱”在西方世界成为屈辱投降的代名词。
卡诺莎之辱将此时欧洲社会政治与宗教力量的不平衡,以及二者之间的矛盾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况,直到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确立“王权至尊”才出现转机,但它对人民的影响却是无法迴避的。
天主教制约王权
在西欧,西罗马帝国自身的腐朽和蛮族的入侵,揭开了欧洲中世纪的序幕。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西欧基本处于分裂状态,即使有几个大帝国曾经显赫一时,但其内部也分化成许许多多的封建领地。封建政权的分裂和弱小,反而使宗教组织显示出它的统一和强大。因而中世纪的基督教会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社会力量,足以同王权抗衡,甚至在一定时期里支配各国王权。封建君主需要请教皇为自己主持加冕礼,以此显示职权的合法性。王权受到教权的严重製约和束缚。

贵族制约王权
国王名义上是最大的领主,但实际上大量贵族从国王那里受封土地,使得国王自己只保有少部分土地;在财政收入方面,贵族可以限制国王的徵税权;在军事力量方面,国王需要贵族军队的保护和协同作战。这里说到的前两种情况限制了国王的经济实力,而第三种情况则限制了国王的自我防御能力,说明贵族特权的存在对王权确实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与挑战
自治城市的制约
中世纪城市的权力相对独立,尤其是一些获得自治权的城市可以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财政系统,这些自治城市的自治权也极大地削弱了王权。
君主专制的加强
亨利八世的改革
英王亨利八世(Henry Ⅷ,1491—1547)英国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1547),也是爱尔兰领主,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对国家政府机构作了全面改革,在欧洲以均势外交政策保障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这些促使英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使英国最终形成为统一集权的近代民族国家,为资本主义因素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亨利八世作为拥有空前权力的专制君主,起了重大作用。

在市民和贵族的支持下,他採取一系列对抗罗马教廷的政策:对教士课以重罚;令英国主教和教会将各种收入上缴给国王;宣布英王有权任命英国主教而无须请示教皇等。这些措施实际控制了英国国会。1534年,英国议会在亨利八世授权下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教“的最高首领是英国国王。
詹姆士一世
欧洲君主专制的强化是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王权强化的产物。君主专制的形成又需要藉助神权来巩固他的统治。英王詹姆士一世就是藉助“君权神授”的理论来加强王权的。被称为是“基督教王国中最聪明的笨蛋”。聪明是因为他懂得利用

神来给王权带上神圣的面纱,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而笨蛋则是因为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彻底激化了其与新兴贵族和资本主义者的矛盾,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西欧)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1)路易十四和“朕即国家”。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也是西欧专制君主的代表。教材严谨地考证了他的着名理论“朕即国家”,并由此引述出他加强王权的一系列措施。(2)路易十四加强王权的措施及影响。主要叙述了四个措施:①削弱贵族的权力,防止贵族参政;②削弱天主教会在世俗方面的权力,提出“王权神授”论;③在军事方面,增设常备军和常备警察部队,使用国家机器保护专制王权;④在经济方面,採取国家管制等强硬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加强王权后的法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而路易十四本人也被尊称为“太阳王”。

(3)对路易十四的君主专制要辩证分析:它曾经促进法国的全面发展,但也正是由于路易十四的过分集权和好大喜功,法国国力开始衰落,从而暴露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伊凡雷帝
伊凡雷帝和彼得一世——(东欧)俄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俄国沙皇专制是经过多位沙皇的统治才最终确立的,有两位沙皇即伊凡四世和彼得一世起了重大作用。
伊凡四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伊凡四世在位时期,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民族国家正式形成,伊凡四世也是俄国首位自称“沙皇”的皇帝,教材文字阅读框还对“沙皇”一词的来历进行了解释。伊凡亲政就开始加强中央集权,教材主要介绍了他在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採取的措施:①政治上,设立“缙绅会议”,主要目的是统一全国的法律和经济政策。②经济方面,实行了“特辖制”。小字部分对此制度进行了详细介绍。此项制度实际上是剥夺了大贵族的济特权,是沙皇专制统治的集中体现,加速了旧贵族的消灭、新贵族的形成和农奴制的强化。③军事方面,伊凡四世还建立禁卫军,对大贵族进行镇压,从而进一步加强和维护中央集权。
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与沙皇制度的确立
伊凡四世统治约一个多世纪后,彼得一世最终确立了沙皇专制制度。

①彼得一世的内外政策。概括来说就是:对内主张学习西欧、进行改革,对外实行积极扩张的政策。
②关于彼得一世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教材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将俄国国号改为俄罗斯帝国,彼得一世自称“全俄罗斯大帝”;建立中央集权政府,将贵族和教会置于政府的管辖之下,削弱他们的权力;坚决打击反对改革的贵族;以农奴制为帝国的经济基础,靠剥削农奴维护自己的统治。
作用
积极
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早期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国内外市场)。有利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繁荣
消极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作用日益明显。受君主个人因素影响大,积极作用难以持久
小结
欧洲的君主制经历了向专制发展的历程。君主专制制度一度带来了国家的强盛和繁荣,在走向近代的过程中,是君主专制帮助欧洲摆脱封建割据、四分五裂的局面,形成一个个强大的民族国家;可是,一旦君主的权威和制度的专制超过国家和人民所能承受的限度,它也必将成为人民群起而攻之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