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施州城遗址

(2020-02-17 08:34:15) 百科综合
施州城遗址

施州城遗址

施州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周河村、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六角亭老城区,占地总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由六角亭办事处的古施州城楼城墙遗址和位于舞阳坝办事处的柳州城遗址、南宋引种西瓜摩崖石刻、通天洞石刻共同组成。始建于宋代,建造的时候这座建筑还是座土城,后来历经元、明、清各朝的扩建和维修成为全国目前较少保存的有古城墙、碑刻和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宋城遗址。

2006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施州城遗址
  • 地理位置: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
  • 所属地区:湖北省
  • 始建时代:宋代
  • 面积:10余平方公里
  •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5日
  • 级别批次: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编号:Ⅰ-162

施州城遗址

由位于六角亭办事处的古施州城楼城墙遗址和位于舞阳坝办事处的柳州城遗址、南宋引种西瓜摩崖石刻、通天洞石刻共同组成。它是全国目前较少保存的有古城墙、碑刻和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宋城遗址。
全国各地都有着众多的遗址群,而这里的遗址却很好的保留着古城墙、碑刻和建筑,这种保留完好的建筑群是国内罕见的。到施州城址旅游,这座始建于始建于宋代,建造的时候这座建筑还是座土城,后来历经元、明、清各朝的扩建和维修,运用了大量的砖石来加固这座建筑。但由于历史的沧桑,施州城址的东北两城楼、城门已经消失殆尽,不过西、南城楼及城门都保存完整。恩施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所以这里是覃氏发祥地,这里拥有的四城门遗址、城墙、石刻、马道、校场坝、将军坟、哨卡等遗蹟,让处于多事之秋时期的恩施多了一些故事。城址内的西瓜碑记载了郡守秦将军到此种植西瓜的故事,人们就在此立下了一块碑,俗称为“西瓜碑”。虽然这块”西瓜碑”只是记载了一件小事,但是,它却是中国唯一的实物载入引进植物种植的记录。
施州城墙遗址始建于宋,原为土城,明洪武十四年施州卫指挥使朱永建砖石城墙,周长七里,设串楼警铺及四城门,历经元、明、清各朝扩建与维修,东北两城楼、城门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现西、南城楼及城门保存完整。
柳州城为恩施覃氏发祥地,唐时于此设施州行军总管,覃氏十三世承袭。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施州郡守谢昌元移城于此,据险抗元,元世祖至元13年(1276年)城破,元移州治于今址。柳州城内现保存四城门遗址.城墙.石刻.马道.校场坝.将军坟.哨卡等遗蹟十分丰富。
西瓜碑位于柳州城西门外二台坪,刻于南宋鹹淳庚午年(1270年),记载了郡守秦将军到此种西瓜事,故俗称“西瓜碑”,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引种西瓜历史的农事记载碑刻。城下通天洞内有南宋宝祐元年的摩崖石刻,其文字记载了清江郡守王次畴侍亲偕清江县令等僚佐游览该洞的盛景。
施州城遗址
2006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历史

施州城遗址(施州城墙遗址———柳州城及西瓜碑、通天洞石刻),位于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周河村、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六角亭老城区,占地总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
施州,1979年版《辞海》注:“州名,北周武帝置,治所在沙渠县(隋改清江县,今湖北恩施),唐辖境相当今湖北建始、五峰等县以西地,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废入施州卫。”“卫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治所在今湖北恩施,辖境相当今湖北、五峰以西地。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恩施县。”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卫,置施南府。
施州建制源于后周,《太平御览》记载:“北周建德二年(573年),酋长向邹四人相率内附,置施州。”清同治版《恩施县誌》载:“东晋末,桓元子诞窜蛮中,自称施王,筑城临施水,子孙袭王至后周保定初年始平之,以其地置施州。”1917年恩施县知县郑永禧着《施州考古录》记载:“北周武帝平桓氏之乱,以其地置施州。”唐宋时期,是施州得以开发治理的重要时期,封建朝廷开始把施州作为贬官嫡宦之所,相传李白、苏轼、黄庭坚等都曾到施,并留有“问月亭”、“洗爵溪”等遗址和题写恩施山水、风物的诗句载入史籍之中。
唐时,施州即有城了。南宋淳礻右三年(1243年)五月,施州奉诏创土(郡)城及关隘 60余所,施州土城以今六角亭老城内象牙山及瑞狮岩因山为之。南宋开庆元年,郡守谢昌元为抗击元蒙军队南下进攻,迁施州城至柳州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攻陷柳州城,迁施州城于原址。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宋、元土城的基础上建周长七里、高三丈五尺的城墙,分四门,四门之上皆有飞檐桅楼。清乾隆、道光、鹹丰、同治各代历经维修重建。现存西、南门城门城楼及大部分城墙,东、北门城门城楼及被拆除的城墙遗址尚存,清晰可识。
在施州古城墙内外保存有丰富的文物古蹟、传统街巷、民宅、名人故居等,形成了密集的文物分布网路。如东门区有周家石门老屋、饶应祺(凤璜)故居;西门区有洗马池门墙、叶挺将军囚居旧址、樊增祥故居;南门区有武圣宫、连珠塔、巴公墓遗址;北门区有白衣庵、问月亭及向王庙遗址;城中有近代西式建筑恩施县委政府原办公楼、文昌祠古建筑群、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烈士纪念碑。有和平街、官坡街、亭子屋、仓屋、西正街、城乡街等传统街巷、民居。
六角亭恩施老城山清水秀,传统地域文化浓厚,清江自北向东、南环绕,在南门外与高桥河、巴公溪、麒麟河三水相汇,在通往城外有石级路和小桥,向东、向北有石板大路通向宜昌、万州。
舞阳坝街道办事处七里坪周家河一带为北周、隋、唐施州州治及清江县治所。柳州城又称旧施州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护驾有功的覃如夏受封为施州行军总管,其治所设于此,其后覃氏13世世袭其职。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至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为施州抗击元蒙军队军事据地。柳州城占地3.2平方公里,由大小20多个山峰组成。城内遗址保存较多,众多山峰、山岩、沟槽名称均以旧施州城格局为名,如:北门沟、南门口、将军岩等。有许多山峰,当地人赋予美好的雅名,如“狮抢宝”、“龙戏珠”、“鹿含花”等。依山而建的城墙清晰可见。南门口有“渐入佳境”和“郡守张朝宝平削险……以便行役”石刻。城内跑马道、点将台、校场坝、擂鼓台、演武厅等遗址尚存,城内云台观、尼姑祠于1948年、1956年因腐烂拆除,其布局、庙田遗址、楹联资料尚存。将军坟遗址位于城内椅子山水库右侧,为两湖地区(湖南、湖北)秦(覃)氏埋葬之地。
西瓜碑为南宋鹹淳庚午年(1270年)石刻,位于柳州城西门外二台坪,为一高6.5米、宽5.5米、厚7.4米的自然红砂岩镌刻而成,碑铭框高1.49米,宽1.1米,碑文共169字,碑文记载了西瓜的种类、引种历史、培植方法,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西瓜种植记事碑刻,其拓片在上世纪80年代就陈列于北京大兴中国西瓜博物馆,《鄂西南种植西瓜史小考》一文以日文、英文译介国外。
通天洞内保存有宋宝礻右元年(1253年)石刻一块,共60余字。碑文记了清江郡守王次畴偕清江县令等幕僚侍亲游览该洞的盛景。明、清时期,文人官员多题咏该洞诗文载入史籍之中。
现保存的施州城遗址主要有:施州城墙遗址、柳州城遗址及西瓜碑、通天洞宋代碑刻等。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