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板桥镇(重庆市永川区下辖镇)

(2020-02-05 14:40:44) 百科综合
板桥镇(重庆市永川区下辖镇)

板桥镇(重庆市永川区下辖镇)

板桥镇,位于永川区北部,与铜梁区接壤,幅员面积70.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790公顷;退耕还林面积560公顷;辖12个村、64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700350平方米。

板桥镇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迄今三百余年历史,坐拥本尊千年古寺和保存完好的川东民居风貌古街,积澱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镇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3.9万亩,柳溪河、小安溪河贯穿全境,土壤肥沃、水草丰茂,现已建成重庆市级万亩鱼鸭和百万只肉兔基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板桥镇
  • 外文名称:BanQiao Town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永川区
  • 下辖地区:12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
  • 政府驻地:板桥社区
  • 电话区号:023
  • 邮政区码:402178
  • 地理位置:中国西南地区
  • 面积:70.7平方千米
  • 人口:39892人
  • 方言:重庆方言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车牌代码:渝C

历史沿革

板桥镇位于永川北部,建场于清康熙六十年,因场内桥多,又多为木板桥而得名。
板桥镇曾属铜梁县管辖。
1953年4月,撤板桥镇,建板桥乡和柳溪乡。
1953年4月15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铜梁县第六区辖地划归永川县管辖,编为永川县第十区,区公所设在板桥场。8月,板桥乡划分为板桥、四合两个乡。
1956年,四合乡复置板桥乡,属板桥区管辖。
1958年,板桥、柳溪两乡组建板桥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板桥公社划分为板桥、柳溪两个公社。
1983年板桥公社更名为板桥乡人民政府。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板桥、柳溪两乡合併建立永川市板桥镇。
2003年11月,撤销寿永镇、花桥镇,两镇部分辖地归入板桥镇管辖。
2009年5月,将板桥镇小安溪河以东区域,涉及30个村民小组划归茶山竹海街道。
行政区划
500118117001 121 板桥社区
500118117200 122 大坪村
500118117201 220 柳溪村
500118117207 220 高洞子村
500118117208 122 凉风垭村
500118117209 220 欧家坝村
500118117210 220 本尊村
500118117211 220 通明村
500118117212 220 龙门滩村
500118117213 220 新桥村
500118117214 220 古佛村
500118117215 122 汪家岩村

人口民族

总户数12426户,总人口3989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34人,农业人口36958人;人口密度518人/平方千米。城市化率19.8%。

自然资源

镇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背靠郁郁葱葱的箕山山脉,山地面积2100亩,森林面积27500亩。
境内有丰富的煤、石灰岩等矿产资源。

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狠抓了煤炭产业发展,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整合煤炭企业5个,全面实施安全监管标準化和安全管理标準化,年生产能力提高到30万吨,实现产值1亿元;成功引进重庆板桥畜禽养殖加工厂,以生产泡椒系列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产值3000万元;建筑建材业健康发展,现有建材企业5个,实现产值5000万元。
企业以煤矿、化工、建筑建材、农户产品加工为主,境内有大小企业61个,其中矿山企业14个,建筑建材企业9个,化工企业4个,橡胶、塑胶企业4个,食品加工企业1个。
粮食产量16752吨,经济总收入31790万元,其中农业12468万元,工商企业170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20元;财政收入455万元,其中工商税收195万元,财政支出533万元,乡镇企业产值2.7亿元。
近年来镇党政一班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不断深化和完善了“一三三”经济发展战略,基本建成了万亩鱼鸭养殖基地、万亩纸料竹生产基地和百万只肉兔无公害养殖基地,形成了以煤炭、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三大产业。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万亩鱼鸭养殖基地初具规模,达到7600亩,实现年产成鱼2200吨,商品鸭700万只,实现鱼鸭总收入1.2亿元;万亩纸料竹基地启动建设,发展速生桉树500余亩;百万只肉兔基地加速建设,养兔大户达到500户,年出栏商品兔15万只以上,实现总收入450万元。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截止2006年底,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500人,劳务总收入实现1.5亿元,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劳务开发工作先进集体”。

基础设施

紧靠国家二级公路永铜路,交通方便,通讯快捷,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闭路电视,村村通公路,镇内公路里程150余公里。已建成鲜货、百货3个综合市场,场镇新区街道路面全部实行硬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建设成效显着,镇村公路里程达到15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集镇建设步伐加快,每年新增集镇面积5000平方米,集镇面积达到0.8平方公里,集镇人口达到了7900人。场镇路灯、人行道、地下管网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口与计画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成功创建永川区级计画生育村民自治示範村居,计画生育奖励扶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较好落实。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基本建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80%以上。 基础教育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镇4所中、国小2006年全部获永川教育质量一等奖。民政优抚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低保、大病救助、农村困难扶助全面启动,五保户供养全面落实,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农村小康房7500户,建筑面积900000平方米。
中学1所,在校学生1101人,国小13所,在校学生250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文化站1个。医院2个,病床36张,卫生技术人员56人。

旅游名胜

境内山川秀美,风景宜人,民风淳朴,有得天独厚可供开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发展旅游业、生态观光型农业的基地。已开发的有:茶山竹海主峰――薄刀岭,红灯笼及其以北竹海域,大风门,五星茶园,清代古墓――孙家花坟、马家花坟,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寺庙建筑――双府院、天台寺、莲花寺、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珍植物――桫椤树群等。板桥镇在历史上是着名的宗教活动集中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境内曾有大小庙宇数十座,最着名的有本尊寺、天台寺、双府院等五大庙,辖区内天台寺、双府院被列入永川市2003年旅游重点开发圣地,本尊寺被确定为永川市级宗教活动场所。
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农村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农村

古廊檐

川东廊檐老街珍品,中共特支活动场所,烟柳之畔的水墨景致。
板桥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迄今三百余年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水陆交通便捷,商贸物流云集,历为永川至铜梁的边境重镇。
板桥老街的风雨廊街,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与大足的铁山老街、涪陵的大顺老街并称为“川东廊檐老街”的三大绝品或孤品。廊檐结构为川东特色的穿透梁架法式,用于支撑梁架的柱头为砖石结构,多为青砖垒砌,为清代维修时替换。

禹王庙

禹王庙是板桥老街的标誌性建筑。始建于清代,中西式结构,小青瓦屋面,悬山式屋顶,砖石墙体,长15米,进深10.7米,占地面积160平方米,现为民居。刚解放时,禹王庙曾作为文化馆。上世纪60 年代成立人民公社时,成了当时的板桥公社驻地。立于该处的语录碑承载了当时的记忆,碑体的石碑呈暗红色,由4块大型石板组成,上部雕有灯笼等饰物。碑体下部全文刻有毛主席《为人民服务》,背面刻有毛主席《纪念白求恩》全文,两侧刻有“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及“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等口号。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永远忠于毛泽东思想”等书写于墙体的语录。在语录碑的对面街上,曾是高大的戏楼,语录碑的两旁则是看戏的阁楼,分为男书楼和女书楼,如今二楼廊道还保存较好。语录碑和禹王庙之间的空坝上,有一株古老的黄桷树,枝叶散开犹如伞盖,把条石砌筑的石坝遮了一大半。在街边墙角处,有4个硕大的柱础,似乎见证着此地的繁华和辉煌。
禹王庙禹王庙

特色产品

土特产品主要有板桥碰柑、油桃、中华圣桃、脆红李、板桥赵氏香腊狗肉、天然竹笋等。

政府机构

内设机构

1、党政办公室
负责镇党委、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的组织实施和检查落实;协调部门和各办有关工作关係;负责会议组织、文电处理、秘书事务、文书档案以及信访、统计、保密、安全、接待、后勤保障等工作;负责办公用品的计、购置、发放管理工作。负责各级领导批示件和督办件的督查、落实反馈工作;承办镇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2、经济发展办公室
负责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区有关财税政策、法规;制订本镇农业、企业、村建设、招商引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画,并组织实施;联繫协调有关经贸部门;管理、指导本镇农业服务中心,乡镇企业服务中心,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工作;承办镇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3、社会事务办公室
负责管理和协调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卫生、广播电视、教育、民政、残联、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务工作;承办镇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负责管理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协调公安、司法、工商、法庭,维护全镇社会安定稳定;牵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搞好综合执法工作;管理、指导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承办镇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5、人口和计画生育管理办公室
负责全镇计画生育管理工作;管理、指导计画生育服务中心、计生协会工作;宣传政府和地方的计画生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普及人口和计画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学知识;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技术服务的谘询工作;负责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发放干部的培训工作;负责避孕药具管理、发放和谘询指导工作,保证药具供应和渠道畅通。指导做好各项业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规範管理水平,实施避孕节育手术。承办镇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职责

(l)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
(2)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规划,部署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道路建设及公共设施,水利设施的管理,负责土地、林木、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3)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画、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司法行政、计画生育等行政工作;
(4)按计画组织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税的徵收,完成国家财政计画,不断培植税源,管好财政资金,增强财政实力。
(5)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6)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民众文化生活,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7)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8)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9)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