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学理论及其现代价值》是2014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韩钟文。
基本介绍
- 书名:儒家文学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 出版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 页数:313页
- 开本:32
- 品牌:中华书局
- 作者:韩钟文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101101126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儒学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儒家文学观念是一种大文学观。儒家文学观念与文学理论以体验、把握生命为精神核心,其主导思想是为人生而艺术、融艺术于人生、成就人生艺术化或艺术化的人生,这是儒家文学观念、文学理论的灵魂。韩钟文所着的《儒家文学理论及其现代价值》系统论述了儒家文学观念、文学理论及其现代价值,对加深儒学文学观念于现代社会发展关係的认识,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韩钟文,本名韩忠文,钟文为笔名。自号丰溪山人,静思斋主人。1945年5月生,江西省广丰县人。山东省曲阜师範大学教授、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学术带头人、中华朱子研究会理事。
着有《朱熹教育思想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着作奖),《中国儒学史·宋元卷》(广东教育出版社,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着二等奖),《美善境界的寻求》(齐鲁书社),《中国现代启蒙思想家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先秦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研究》(齐鲁书社)等学术专着7部。合着有《中国教育哲学思想概论》(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着一等奖)。主编有《20世纪儒学研究大系》(二十一卷,中华书局,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着二等奖),《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结构及分类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版)。参编《教育大辞典》《元曲辞典》《朱熹大辞典》等辞书。
1980年以后,先后在《孔子研究》《教育研究》《文艺研究》《齐鲁学刊》《亚洲教育研究》(日本)等杂誌发表有关文学、美学、教育学、思想史论文60多篇,自编《静思斋文存》7卷。
着有《朱熹教育思想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着作奖),《中国儒学史·宋元卷》(广东教育出版社,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着二等奖),《美善境界的寻求》(齐鲁书社),《中国现代启蒙思想家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先秦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研究》(齐鲁书社)等学术专着7部。合着有《中国教育哲学思想概论》(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着一等奖)。主编有《20世纪儒学研究大系》(二十一卷,中华书局,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着二等奖),《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结构及分类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版)。参编《教育大辞典》《元曲辞典》《朱熹大辞典》等辞书。
1980年以后,先后在《孔子研究》《教育研究》《文艺研究》《齐鲁学刊》《亚洲教育研究》(日本)等杂誌发表有关文学、美学、教育学、思想史论文60多篇,自编《静思斋文存》7卷。
图书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儒家大文学观念的现代诠释
一、儒家大文学观念的形成
二、儒家大文学观念的内涵
三、儒家六艺精神与文学观念
四、文学观念的广义与狭义分疏
五、杂文学与纯文学观念的分疏
六、中国文学批评家重评儒家文学观念例释
七、现代新儒家重释的文学观念
第二章 儒家“为人生而文学”精神新解
一、“为人生而文学”内涵的文化品格
二、儒家论文学与人生的关係新解
三、现代新儒家“人生即文学”论
四、儒家论“人生艺术化”的美学意涵
五、中国文学批评家论“文学为人生”例释
第三章 “文以载道”论及其现代意涵
一、“文以载道”观念的历史意涵
二、启蒙主义对“文以载道”的批判
三、“文以载道”论的创造性诠释
四、现代新儒家论“文以载道”
五、现代美学家、文学批评家论“文以载道”例释
第四章 儒家诗教乐教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一、儒家六艺教育的文化内涵
二、为人生而艺术,融艺术于人生
三、营造精神家园的方法与途径
第五章 儒家大美学观及其现代价值
一、儒家大美学观的文化品格
二、儒家大美学观的基本特徵
三、儒家大美学观的核心精神
四、儒家大美学观的精神开展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儒家大文学观念的现代诠释
一、儒家大文学观念的形成
二、儒家大文学观念的内涵
三、儒家六艺精神与文学观念
四、文学观念的广义与狭义分疏
五、杂文学与纯文学观念的分疏
六、中国文学批评家重评儒家文学观念例释
七、现代新儒家重释的文学观念
第二章 儒家“为人生而文学”精神新解
一、“为人生而文学”内涵的文化品格
二、儒家论文学与人生的关係新解
三、现代新儒家“人生即文学”论
四、儒家论“人生艺术化”的美学意涵
五、中国文学批评家论“文学为人生”例释
第三章 “文以载道”论及其现代意涵
一、“文以载道”观念的历史意涵
二、启蒙主义对“文以载道”的批判
三、“文以载道”论的创造性诠释
四、现代新儒家论“文以载道”
五、现代美学家、文学批评家论“文以载道”例释
第四章 儒家诗教乐教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一、儒家六艺教育的文化内涵
二、为人生而艺术,融艺术于人生
三、营造精神家园的方法与途径
第五章 儒家大美学观及其现代价值
一、儒家大美学观的文化品格
二、儒家大美学观的基本特徵
三、儒家大美学观的核心精神
四、儒家大美学观的精神开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