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2020-01-20 17:10:38) 百科综合
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前身为原国家机械部的国家示範性高工专——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15年的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前身)于的附设机师科。曾拥有机械製造、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模具多个机械类专业。自1993年起,先后与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理工大学(江苏大学)联办机电一体化、汽车技术本科专业。2000年南京机械专科学校与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合併组建而成南京工程学院,2007年原机械工程系更名为机械工程学院。学院现设定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含机械设计、机械製造、流体传动与控制3个专业方向)、工业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机械电子工程4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人数2795人。2011年机械工程领域获批国家特需人才硕士研究生教育并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研究生16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前身: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
  • 创建时间:创建于1915年
  • 本科专业:5个

历史沿革

机械工程学院前身为原国家机械部的国家示範性高工专——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15年的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前身)的附设机师科,具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1989年起先后与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联合开展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自1993年起,先后与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理工大学(江苏大学)联办机电一体化、汽车技术本科专业,2000年两个专业合併为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机械製造、机电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汽车技术四个专业方向),同时开办了工业设计新专业。2002年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增设了城市轨道车辆、机械设计两个专业新方向,工业工程新专业也开始面向社会招生。2003-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又增设了过程装备与控制本科新专业。2000年前后热加工类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脱离机械系,另组材料系和设计系(即材料学院和设计学院)。2007年初原机械系更名为机械学院,同时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汽车技术和城市轨道车辆两个专业方向脱离机械学院(专业隶属关係不变),另组车辆工程系。2007年原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方向开始以独立专业对外招生。机械学院现设定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含6个专业方向)、工业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5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人数2000余人。
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师资队伍

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0余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8人,具有博士学位35人,具有硕士学位40人;教育部教学评估专家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333”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有特殊贡献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10余人。

优势特色

学院拥有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康尼公司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机械产品现代设计技术2个江苏省学科综合训练示範中心,计算机集成製造、数位化设计製造、轨道车辆现代化装备、轨道车辆现代化装备系统集成与可靠性等4箇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建有以机械设计基础、製造技术基础和测控技术基础三个基础实验中心为主体的专业基础实验平台。与德国博世—力士乐公司、德国西门子集团Siemens PLM Software等行业知名企业共建有“博世力士乐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CAD/CAM、UG-APP实训中心” 和“南京信息化生产管理实训中心”等为主要组成的专业实训实验平台,为专业的人才培养创造了十分优越的实验教学条件。

主要成果

学科与专业建设成果
2002年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梯队荣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称号。2006年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荣获省级特色专业和南京工程学院品牌专业称号。
2004年和2005年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以高分通过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估。
2005年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教育厅遴选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机械系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
教学成果
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网站资料,2001年以来机械学院荣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同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和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同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荣获江苏省第六届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
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门教材分别被评为省级精品教材和省级精品建设教材。2门课程分别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建设课程,1门教材被遴选为校级精品建设教材。
主编或副主编教材34部,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出版发行。发表教研论文55篇。
获江苏省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获江苏省高校自製实验设备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
科研成果
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网站资料,该院教师主持或参与的纵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28项通过国家、省部和市厅级鉴定或验收,21项通过校级验收。承担省重点建设学科项目1项,省厅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校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
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省部厅级其它科技成果奖13项。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受理髮明专利3项。
发表科研论文294篇。有40篇论文分别或同时被SCI、EI、ISTP收录,有5篇论文荣获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南京市科协优秀学术论文奖。
人才培养
学院毕业生以思想政治过硬、综合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和普遍欢迎。近五年来,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其中,考研升学率近20%,50%以上进入“985”、“211”高校就读)。学院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0%以上的在校学生参加过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近五年来,大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创新、竞赛奖近20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8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0多项。在同类高校名列前茅。

专业设定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所在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掌握机械设计、製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套用的宽口径“套用型”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较系统地掌握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具以工程力学、工程图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测控基础、数控技术、二维及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干的宽厚的学科基础,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及管理知识。本专业具有重实践、重工程能力训练的优良的办学传统,具有校内较齐全的金工实习、数控实习基地和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具有先进的电工电子、微机、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和计算机集成製造、快速原型製造、逆向工程、噪声振动测试、机器人与PLC等专业实验室。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具有套用现代化手段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和机械系统性能测试分析、具有机械製造工艺设计和运用数控加工、精密加工、特种加工技术製造机械产品及套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控制生产过程的能力。本专业强调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套用型人才培养,坚持产学研结合办学,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全面的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部门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製造、套用开发、运营管理与市场销售工作,也可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本专业学制四年,在前三年公共基础平台上设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流体传动与控制三个专业方向。
机械电子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套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能系统地掌握工程图学、计算机绘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单片机原理及套用、微机原理及套用、数控技术、机电系统微机接口技术、CAD/CAM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系统仿真、C51程式设计、工业机器人等为主要课程的学科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相关的工程技术、技术经济、工程管理等知识。
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具有套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和製造、套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控制生产过程的能力。可在现代製造业相关领域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工程技术或管理销售等工作。
工业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套用能力,能够以工业及服务系统为研究对象,用科学方法合理地组织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实现生产系统性能、生产率、经济效益最最佳化的製造与管理複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在校期间较系统地掌握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以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管理学、运筹学、工程统计学、工程经济学、资料库管理与套用等学科基础知识和管理信息系统、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画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先进制造技术等专业知识。
学生毕业以后可在工业企业从事生产系统设计、运行管理、产品质量控制、工程项目经营、物流系统规划、企业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生产与运作系统和巨观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设计、论证、评价等工作。
过程装备与控制
本专业是跨机械、化工的边缘学科,特色在于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一般机械专业和化工工艺专业不能替代的特点。强调过程工业装备的设计、开发、运行管理、维修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套用能力,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
本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程式设计基础—VB、工程製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材料与热加工、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机械製造基础、工程热力学、工程化学、化工原理、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套用、过程装备成套技术、CAD等。
本专业的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电工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製造课程设计(工艺)、单片机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过程设备课程设计、过程机器课程设计、过程装备生产实习、过程装备毕业设计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化工、製药、炼油、轻化、能源、环保和食品等企业的设计、开发以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工作。
机械工程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本科,学制4年。国家级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江苏省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装备製造业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具有较厚实的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机械製造技术、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服务面向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工程机械等重点产业领域。熟悉工程机械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等相关技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够胜任工程机械产业领域产品开发设计、製造、管理、维护、行销等生产一线岗位需求的套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应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製造技术基础、检测与控制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液压气动元件的选型设计与製造技术、液压气动系统的集成技术、工程机械及装备运用及维护等专业知识。具备在工程机械的设计製造、系统集成、调试、运用、维护及管理等方面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胜任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支持、管理等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
主干课程:工程製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製造基础、工程机械构造、工程机械设计、工程机械电液控制等。
主要专业实践:工程製图测绘、电工电子实习、金工实习、机械工程生产实习、机械工程综合实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製造课程设计、工程机械电液控制课程设计、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创新与竞赛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和机械製造企业从事工程机械设计、製造、维护以及生产运行管理、经行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可在机械类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