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操作技能(第3版)》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发的《电子类专业教学计画与教学大纲》编写,主要内容包括:钳工基本操作、电子技术常用检修工具及基本操作、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工艺基础等。《基本操作技能(第3版)》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类专业通用教材,也可作为家用电器维修专业通用教材和职业培训教材。《基本操作技能(第3版)》由孙荣成主编,第一、三单元由孙荣成编写,第二单元由程宇编写,第四单元由李凤荣编写;韩承江主审。
基本介绍
- 书名:基本操作技能
-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页数:254页
- 开本:16
- 作者:孙荣成
- 出版日期:2003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4538772
内容简介
《基本操作技能(第3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类专业通用教材
图书目录
第一单元 钳工基本操作
课题一 钳工操作基本知识
课题二 划线与沖眼
课题三 锯削
课题四 锉削
课题五 钻孔、攻螺纹、套螺纹
课题六 螺接、铆接、粘接
课题七 综合技能训练
思考与 练习题
第二单元 电子技术常用检修工具及基本操作
课题一 安全用电和文明生产
课题二 模拟式万用表及其电阻挡的使用方法
课题三 模拟式万用表电压挡、电流挡的使用方法及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
课题四 常用组装工具
课题五 导线及其加工工艺
课题六 焊接工艺及操作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三单元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一 电阻器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二 电容器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三 电感器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四 分立半导体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五 新型电子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六 积体电路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七 表面安装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八 光电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九 电声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十 开关、接外挂程式、熔断器和继电器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十一 石英晶振元件、陶瓷元件和霍尔元件的识别与检测
思考与练习题
第四单元 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工艺基础
课题一 技术档案及电气识图
课题二 印製电路板的安装与焊接
课题三 电子产品的整机安装
课题四 拆装技术
思考与练习题
课题一 钳工操作基本知识
课题二 划线与沖眼
课题三 锯削
课题四 锉削
课题五 钻孔、攻螺纹、套螺纹
课题六 螺接、铆接、粘接
课题七 综合技能训练
思考与 练习题
第二单元 电子技术常用检修工具及基本操作
课题一 安全用电和文明生产
课题二 模拟式万用表及其电阻挡的使用方法
课题三 模拟式万用表电压挡、电流挡的使用方法及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
课题四 常用组装工具
课题五 导线及其加工工艺
课题六 焊接工艺及操作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三单元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一 电阻器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二 电容器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三 电感器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四 分立半导体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五 新型电子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六 积体电路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七 表面安装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八 光电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九 电声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十 开关、接外挂程式、熔断器和继电器的识别与检测
课题十一 石英晶振元件、陶瓷元件和霍尔元件的识别与检测
思考与练习题
第四单元 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工艺基础
课题一 技术档案及电气识图
课题二 印製电路板的安装与焊接
课题三 电子产品的整机安装
课题四 拆装技术
思考与练习题
序言
为了更好适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需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于2002年组织全国有关学校的教学专家和行业专家,制定了电子类专业教学计画和家用电器维修专业教学计画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画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组织了相应教材的编写工作。这些教材具有模组化特点,部分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训练课教材对于上迷两个专业具有通用性。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了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在保证必要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一强调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第二,吸收和借鉴各地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专业课教材的编写採用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模式,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第三,更新教材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徵。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在教材中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内容,体现教材的先进性。
第四,贯彻国家关于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业证书并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家就业制度相衔接的政策精神,力求教材内容涵盖有关国家职业标準(中级)的知识、技能要求,确实保证毕业生达到中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这次教材编写工作得到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重庆、贵州等省、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以及有关学校的大力支持,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了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在保证必要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一强调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第二,吸收和借鉴各地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专业课教材的编写採用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模式,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第三,更新教材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徵。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在教材中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内容,体现教材的先进性。
第四,贯彻国家关于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业证书并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家就业制度相衔接的政策精神,力求教材内容涵盖有关国家职业标準(中级)的知识、技能要求,确实保证毕业生达到中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这次教材编写工作得到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重庆、贵州等省、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以及有关学校的大力支持,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