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教育大辞典》的中国第一所女子中学———宁波甬江女中,其前身为宁波女塾,1844年由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会会员、基督教会传教士爱尔德赛女士创办,选址在宁波城西祝都桥(今中山西路182弄36号附近),1857年发展为崇德女校。此后,一位美国女士也在宁波开办了圣模女校。1995年,易名为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甬江女中
- 创办时间:1844年
- 类别:公立中学
- 前身:宁波女塾
- 创办者:爱尔德赛
学校简介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市教育局直属的职业中学,座落在宁波市中心,紧依三江口。它的前身为具有159年历史的全国最早的女子中学。现存原建筑有教学楼和体育馆。教学楼建于民国十一年,为坐两朝东的西式风格近代建筑,保存完好。体育馆建于1930年,是宁波市第一所室内体育馆,採用跨度为15米的木结构屋架。 1995年,又易名为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学校坚持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形成了综合高中、职业中专、国际教育、成人教育相互通融的办学特色,共设有16个专业、65个学历班,在校学生3058人。
学校现有正式教职工173人,其中获中、高级职称者占全体教师80%,十多名中、青年教师先后获得省、市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学校拥有先进、完善的理化生实验设备,一流的校园音响系统,卫星闭路电视系统、电视编导系统以及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电脑广告设计室、烹饪操作室等40多个实验室训室。
历史沿革
载入<教育大辞典>的中国第一所女子中学———宁波甬江女中,其前身为宁波女塾,1844年由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会会员、基督教会传教士爱尔德赛女士创办,选址在宁波城西祝都桥(今中山西路182弄36号附近),1857年发展为崇德女校。此后,一位美国女士也在宁波开办了圣模女校。
1923年春,崇德、圣模两所女校的中学部合併,在甬江之滨的战船街新建校舍,易名私立甬江女子中学。
1925年“五卅”运动后,全国各地展开收回教育权,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奴化教育的斗争。1927年7月,宁波当局和教育界人士以“宁波收回教育权急进会”名义,在浙江率先将甬江女中教育权收回,驱逐外籍校长,并成立校董会。校董会聘请奉化籍女教员兼任教务主任的沈贻芗(1900—1989年)为中国人之首任校长。28岁的沈贻芗从外国人手里接过这所中国第一所女校,即向中国政府(省教育厅)注册立案,跻身省立中等学校行列,大长了国人的志气,在我国的女子教育史上谱写光辉篇章。1934年,沈贻芗受校董会派遣,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就读,后获硕士学位,成为宁波第一位女硕士。
日寇侵占京(南京)、沪、杭后,对宁绍平原一带实施狂轰滥炸,女中数百名师生岌岌可危。为师生安全计,1937年底,沈贻芗决定将学校迁往自己的家乡———奉化亭下村,另在鄞西高桥“接待寺”设立分校。1941年4月,宁波、奉化相继沦陷后,学校又从亭下村迁至四明山区的岩坑、董村。
1945年抗战胜利,沈贻芗率师生返回宁波战船街甬江女中,但见教学大楼已付之一炬,学校只得暂借临近的圣模国小及裴氏旷宅复校。1948年,学校重建教学大楼,并于1949年初夏完工。
1951年5月,宁波市人民政府接收教会学校,翌年2月甬江女中更名为宁波市女子中学。1958年,学校改名为市第六中学;但翌年又恢复宁波女中原名。1968年,学校再度改名为市第六中学。1995年,又易名为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办学宗旨
是“让升学者升学、让就业者就业”。为此,学校不断拓展办学思路,提高办学水平,先后与瀋阳航空工业学院、浙江工程学院、上海国际交流学院、宁波大学等10多所国内高校签订联合办学协定;与上海伟业、宁波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20多家企业就招生、教学、实习、就业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同时与境外高校携手,先后与吉尔吉斯坦国立师範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南十字大学、澳大利亚阿斯龙理工学院缔结友好学校;今年,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上海电影家协会和我校联合创办的由全国政协常委上海文联主席、着名导演吴贻弓先生担任名誉校长的宁波上影影视艺术学校正式成立,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打开了通向影视艺术殿堂的大门……
办学特色
德育管理 目标——“先学做人,再学技术”
德育管理
学校强化常规教育,重视心理疏导。“白天鹅”德育工程的“家校合一”监控系统、“白天鹅”信念宣誓仪式、“多元智慧型”的评判标準、“晨思晚问”法以及重要活动系列方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产生巨大影响,学生行为规範、着装整洁、语言文明,自信、自强,对未来充满信心。
教学管理 目标——“提升内涵,以内涵促发展”
教学管理
学校实施“学分制”、 “技能导师制” 、“校技能等级认定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三年来累计在国家级技能竞赛中获奖12人次,在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奖24人次,在市级技能竞赛中获奖186人次。
专业建设 目标——“做精、做强”。
专业建设
学校常年聘请行业专家来校指导、上课。积极开闢校外实习基地,与一大批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办学关係。积极探索教学、生产、市场经营相结合的产教结合模式,促进学校办学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目前学校服装专业、烹饪专业、广告美术专业、导游专业、金融专业在宁波市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省示範性专业——服装专业和市重点专业——烹饪专业在我市职业学校中占绝对的优势。
办学优势
学校管理严: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白天鹅”德育工程被《人民日报》、浙江教育电视台、《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现代金报》等多家媒体採访报导。
教学质量好:学校综合高中学生参加全国普通高考成绩优异,历年来本科上线率保持在40%左右。06年本科上线111人,本科上线率41.1%,总体上线率达88.6%。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突出,在全国、省、市各类技能大赛上屡屡获奖,仅2006年学生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得各类奖项84项。
师资力量强:拥有老、中、青配备合理,素质优良、团结合作的教师队伍。高中级职称教师占全体教师65.4%,二十多名教师先后荣获省、市级教坛新秀、省技术能手、市教坛中坚、市骨干教师、宁波市首席工人等荣誉称号。
就业率高:与宁波市一大批知名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办学关係,形成了由几十家用人单位组成的推荐网路,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8%以上。
地域位置佳:学校地处宁波市中心,交通便利,所有教学、实训、生活设施均按国家级重点学校标準配备。市政府投资近五千万元的两幢新大楼将于07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
教育工作
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注重对学生进行整体化和系统化的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营造勤学、守纪、文明向上的氛围。长期坚持军警民共建工作,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的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倡导"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特色技艺=学生创业谋生之本"、"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交往能力=学生开拓发展之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管理上坚持改革创新。2002年在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导入E&T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2002年7月,学校烹饪、服装专业代表宁波市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得了一金、四银、二铜的好成绩;2003年2月,在全国首届大都市青少年英语表演艺术邀请赛上,学校代表队又获得了一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2002年学校普通高考上线率92.02%,本科上线62人,高职考上线率100%;2003年普通高考上线率达97.5%,本科上线80人,其中叶瑾同学在普通高校艺术类美术专业考试中以97的高分名列全省第一名。毕业生推荐就业率连续几年达100%,毕业生的良好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极大欢迎。
目前学校相继获得了宁波市示範性文明学校、浙江省首批综合高中试点学校、浙江省五四红旗团委、浙江省群体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宁波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将继续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立志成为宁波市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浙江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型院校、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浙江省优秀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宁波市第六批示範性文明学校、宁波市“十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宁波市党建带工建三级联动先进单位、宁波市行为规範达标学校、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宁波市平安校园、宁波市先进基层团组织。浙江电视台、宁波电视电、《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钱江晚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等新闻媒体纷纷报导我校,近三年在各级报纸上报导文章累计达6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