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2009〕82号印发《安徽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分我省石化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调整和振兴重点,政策措施、规划实施5部分。
政策措施是:完善化肥储备制度;推动省产化工产品销售;加快实施重大技术攻关;高起点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联合重组;推进产业集聚和园区化发展;加大金融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协调指导;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安徽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印发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
- 文号:皖政〔2009〕82号
- 成文时期:2009年7月30日
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皖政〔2009〕8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七月三十日
规划
安徽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套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我省石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在已经省政府同意发布的安徽省八大支柱产业规划的基础上,特编制《安徽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期为2009—2011年,远期到2020年。
一、我省石化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产业现状。
“十五”以来,我省石化产业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25%,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石化企业786户,比上年增加180户;实现工业增加值245.2亿元,增长28.4%;实现销售收入860亿元,增长27.6%;实现出口交货值77.1亿元,增长30.7%。生产硫酸329万吨,浓硝酸56.8万吨,烧硷22.8万吨,纯硷36.9万吨,化肥(折纯)238.6万吨,化学农药20.2万吨,柠檬酸16万吨,轮胎外胎1219.3万条,原油加工量423.6万吨。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石化产业涌现了一批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如丰原生化公司的柠檬酸、淮化集团公司的浓硝酸和二甲基甲醯胺、安庆曙光化工公司的氰化钠、八一化工集团公司的邻(对)硝基氯化苯和对氨基酚、安庆石化公司的丙烯腈、天润化工公司的聚丙烯醯胺、中鼎集团公司的橡胶密封件和特种橡胶製品等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处于较领先的地位;子午线轮胎、农药、磷肥、氮肥、硫酸、粉末涂料专用树脂等产品在全国占有一定比重。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
(二)面临的形势。
当前,影响我省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产业结构问题突出,化肥等农用化工比重过大,精细化工发展不足;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高附加值产品少;石化原料产品不足,“三烯”、“三苯”资源匮乏,严重製约了我省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合成材料工业的发展。二是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发展水平离环境保护要求差距较大,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持续增大。四是国家对化肥实行价格和进出口管理,政策调整滞后,导致产品积压,高价位的原料成本难以消化,企业处境艰难。五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一定困难。
从长远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对以内需为主的石化产品影响是短期的,石化产品的刚性需求仍长期存在,石化产业仍具有长期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国家巨观政策的积极实施,产业发展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也使行业发展成本降低,有利于大型化工项目建设。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对我省石化产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将会进一步促进我省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佳化产业布局,推进上下游产业联合重组,实施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建设淮南、淮北、阜(阳)亳(州)、巢湖四大煤化工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盐化工、橡胶加工、硫磷化工六大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大力实施高灰熔点煤种适用性研究等七大技术攻关,提高工艺和装备水平。形成以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为基础,生物化工为优势,精细化工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不断提高我省石化产业竞争力,进一步确立支柱产业地位。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突出重点。以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资源和现有产业、企业为依託,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合理配置资源,突出发展重点,延伸产业链条。
2. 坚持技术先进。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促进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提高相结合,围绕我省石化产业重点行业,採用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工艺及装备,大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3. 坚持科学布局。按照一体化、基地化、园区化和集约化原则,结合各地产业发展特点和条件,科学合理布局,发挥各自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避免重複。
4. 坚持扶优扶强。运用已经出台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措施,重点支持我省化工重点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发展,着力解决当前石化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我省重点化工产品的销售,积极拓展市场。
5. 坚持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处理好石化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最佳化资源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降低产品综合能耗,实现“三废”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三)调整和振兴目标。
1. 确保稳定增长。到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80亿元,年增长15%,在全国的位次较2008年提高2位。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年增长20%。
2.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1年,定远盐化工、淮北煤化工、淮南甲醇转烯烃、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及安庆石化园、华谊集团煤化工基地一期及无为化工园、合肥盐化工一期等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
3. 产品结构明显改善。到2011年,苯乙烯、丁辛醇等高端石化产品得到一定发展,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达到国Ⅲ标準;高浓度化肥比例达到90%以上;离子膜烧硷比例达到90%左右;轮胎子午化率达到100%;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例进一步提高;精细化工率达到40%。到2020年,精细化工率达到50%左右。
4. 技术进步与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到2011年,全行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250亿元以上;开发新产品600个,其中省级新产品200个;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2%以上,节水35%;污水、二氧化硫和粉尘等污染排放量减少6%以上,行业特徵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
5. 产业集中度得到提升。到2011年,安庆、合肥、蚌埠、淮南、淮北、铜陵等煤化工基地和特色化工基地以及香隅化工园、合肥循环经济示範园、和县精细化工基地、安庆石化园、无为化工园等形成一定规模,产业集中度得到明显提升,形成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集团5个。
6. 煤炭资源加工度进一步提高。到2011年,稀缺煤种炼焦精煤加工转化率达到50%。到2020年,炼焦精煤实现全部转化,煤焦油深加工取得较大进展。
三、调整和振兴重点
(一)重点产业。
1. 着力打造四大煤化工产业基地。依託两淮煤炭及淮河、长江两大水系水资源条件,结合境内盐岩、石灰石等相关资源,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建设淮南、淮北、阜(阳)亳(州)、巢湖四大煤化工基地,力争把我省建成国内先进的重要煤化工基地。
淮南煤化工基地。採用洁净煤气化工艺路线,依託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和淮化集团公司,发展合成氨延伸加工化肥和硝酸等无机化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煤经甲醇制烯烃和煤基替代燃料产品,以及以合成氨、硝酸等为基础原料的精细化工产品,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建设全国大型煤化工基地。到2020年,形成年产75万吨浓硝酸、40万吨硝酸铵、8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104万吨烯烃、60万吨乙二醇、50万吨碳酸二甲酯、80万吨二甲醚、30万吨煤焦油等生产能力。
淮北煤化工基地。採用煤焦化、煤电石工艺路线,依託淮北矿区丰富的炼焦煤资源,聚合周边岩盐和石灰石资源,建设大型煤焦、煤电、盐化一体化加工基地,发展煤焦油深加工、PVC等产品,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定远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建成我国规模最大、集约化程度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重化工业工程。到2020年,形成年产440万吨焦碳、50万吨煤焦油、120万吨煤制甲醇、140万吨电石、76万吨离子膜烧硷、100万吨PVC、250万吨电石渣制水泥等生产能力。加快5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开发,提取轻油、苯酚、邻位甲酚、精萘、工业甲基萘、β-甲基萘、中质洗油、蒽醌、纯苯、甲苯、二甲苯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
阜(阳)亳(州)煤化工基地。採用洁净煤气化工艺路线,以建设百万吨级尿素生产基地为目标,依託临泉化工公司、昊源化工公司和三星化工公司等化肥企业,利用阜(阳)亳(州)煤炭产地和粮棉主产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农用化工,同时延伸产品链,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建设昊源、临化等精细化工园。到2020年,形成年产150万吨合成氨、300万吨尿素(其中大颗料尿素100万吨)、12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6万吨三聚氰胺、4万吨吗啉、15万吨双氧水等生产能力。
巢湖煤化工基地。採用洁净煤气化工艺路线,依託上海华谊集团无为项目及皖维高科有限公司,发展煤基系列产品及其深加工醋酸系列、丙烯酸系列和乙二醇系列等产品,建造煤化工、精细化工、材料化工于一体的化工基地。同时抓好2×330MW热电联产等配套工程建设。到2020年,形成年产120万吨甲醇、52万吨煤制烯烃、60万吨乙二醇、40万吨PVC、24万吨PVA系列产品及其它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能力。
2. 发展延伸六大产业链。依託现有重点企业和产业基础,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升级,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培育和发展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盐化工、橡胶加工和硫磷化工等六大产业链。
石油化工产业链。推动安庆石化8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工程实施,加快安庆石油化工基地建设。着力开发下游产品,增加丁辛醇、乙苯、苯乙烯、聚丙烯等石化产品品种,扩大丙烯腈/腈纶装置规模,促使企业向炼油—化工一体化转变,形成石油化工产业链。同时,充分利用安庆石化的产品和资源,促进地方化工企业发展,开发聚烯烃、ABS工程塑胶、聚丙烯醯胺、醋酸酯、丙烯酸酯等项目。积极争取百万吨乙烯等国家重大石化项目在皖布局,为我省地方化工和合成材料工业发展提供原料支撑。
生物化工产业链。依託丰原生化及其国家级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和丰原集团国家发酵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以先进的生物发酵和分离提取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和延伸生物化工产业链,开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化工产品。在巩固和扩大柠檬酸、L-乳酸、赖氨酸等优势生物基化工产品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有机酸系列、胺基酸系列、环氧乙烷、脂肪醇醚、乙二醇、乙醇胺等产品,扩大套用生物发酵技术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深度和规模;提高生物乙烯等生产能力,着力发展聚乳酸等生物新材料原料和无毒增塑剂等产品,支持安徽华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澱粉基生物质降解塑胶项目建设;推进秸秆纤维素、玉米芯综合利用和加工产业化研究,支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所属中润公司纤维素生物质直接液化研究,加快探索生物能源工程发展新路子。到2020年,玉米及非粮生物质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上。
精细化工产业链。依託优势企业,向上或向下拓展产品链,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关联度强、产业链长、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的精细化工产品。支持八一集团公司以氯化苯为原料,生产硝基氯苯及下游邻苯二胺、对氨基酚、对硝基苯酚和对硝基酚钠、扑热息痛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扩大规模优势。支持安庆曙光公司利用氰化钠产品优势,向下延伸开发EDTA、蛋氨酸、亚氨基二乙酸等产品。支持蚌埠天润公司利用丙烯腈生产聚丙烯醯胺原粉,扩大生产规模,延伸开发油田用助剂等产品。依託华星化工公司、广信农化公司、丰乐农化公司、安徽中山公司等重点农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加快开发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系列产品,做大做强农药企业。依託芜湖神剑公司、黄山永佳公司等企业,大力开发涂料专用树脂,继续扩大粉末涂料的生产规模,增加品种,提高档次。积极发展医药化工中间体、涂料、染料、化工新材料、有机硅、有机氟、橡胶助剂等系列产品。
盐化工产业链。积极推进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定远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建设,支持中盐总公司整合合肥地区化工资源,完成合肥四方、氯硷、海丰等化工企业的整体搬迁升级,加快合肥循环经济示範园建设,延伸盐化工产业链,发展纯硷、烧硷、糊树脂、精细化工等产品,将中盐合肥化工基地建设成我国中东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盐化工基地。
橡胶加工产业链。加快发展碳黑、钛白粉、帘子线、橡胶助剂等产品,增加品种,提升档次,扩大规模,形成辅料—橡胶製品产业链。充分利用振兴汽车工业发展的机遇,依託安徽佳通轮胎公司扩大全钢子午胎、半钢子午胎生产规模,推进合肥德国大陆轮胎年产425万条乘用车子午胎项目建设,把合肥建成全国重要的轮胎生产基地,到2011年,轮胎製造业总规模达到150亿元以上。依託中鼎集团公司积极开发橡胶密封件和特种橡胶製品,提高技术含量,发展高端产品,为汽车、工程机械、石油化工、船舶铁路、电子、家电、航天军事等领域配套,增加出口,实施跨国经营,到2011年,橡胶密封件和特种橡胶製品总体规模达50亿元以上。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型高压胶管和阻燃输送带等新产品。
硫磷化工产业链。依託铜化集团公司等企业,开发硫铁矿,发展硫铁矿制酸,生产磷铵和普钙等化肥产品,形成矿—酸—肥产业链;做精做优精细化工,发展食品级磷酸、锐钛型和金红石型钛白粉及其它精细化工产品;加强磷石膏等资源综合利用,把铜陵建设成我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支持宁国司尔特公司兼併重组小化肥企业,扩大硫酸和高浓度複合肥生产规模。
(二)重点技术。
围绕重点行业和产业链,组织力量加强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和工程技术的攻关研究,加快产业化进程。重点开展高灰熔点煤种适用性、秸秆纤维素和玉米芯综合利用、醋酸甲酯合成醋酐工艺技术、“控失”型专用複合肥、食品级磷酸製备、緻密複合膜钛白粉、全生物降解塑胶等七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攻关。同时,积极推广使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1. 高灰熔点煤种适用性技术研究与套用。通过煤气化技术和装备的攻关,突破我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瓶颈,实现原料煤本地化。支持临泉化工公司和北京航天万源煤化工集团公司合作,开展HT-L煤粉加压气化产业化示範装置研究(即航天炉),研製建成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粉煤加压气流床气化工业示範装置,提升国内氮肥行业的技术进步。支持淮化集团公司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合作,开展甲醇制丙烯(FMTP)技术开发,建设年产3万吨循环流化床甲醇制丙烯工业试验装置,开发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甲醇制丙烯技术,以及开展煤基合成气制乙二醇等工业化试验。
2. 秸秆纤维素等生物质发酵转化技术。依託丰原集团及其发酵技术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加快秸秆纤维素和玉米芯综合利用技术攻关,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业化。支持丰原生化公司及其国家级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利用其先进的、拥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生物发酵技术,开发基因工程菌,以及加大膜分离和色谱分离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套用。支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所属中润公司纤维素生物质直接液化产业化技术攻关,探索液化产物中丰富的单环芳烃化合物如愈创木酚、羟基羧酸类、环戊酮醇类及纤维戊糖类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分离,为纤维生物化工发展奠定基础。
3. 醋酸甲酯合成醋酐工艺技术。支持皖维高科公司加大醋酸甲酯羰基化合成醋酐工艺技术,以及分离、精製等技术攻关,以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醋酸甲酯为原料,採用羰基化合成技术,建设年产5万吨醋酐生产线。
4.“控失”型专用複合肥的研製和产业化。支持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研究利用凹凸棒粘土改性製取氮肥控释材料,结合测土配方和作物种类养分需求,开发专用型控失、缓释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对环境的污染。
5. 湿法磷酸製备食品级磷酸工艺技术。支持六国化工公司开发利用湿法磷酸製备食品级磷酸,强化除杂工序,攻克生产装置设备材质难关,建设2万吨/年水平级磷酸工业示範装置。
6. 緻密複合膜钛白粉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支持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緻密複合膜钛白粉关键技术和产业化项目攻关,建设4万吨/年高档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装置,提高产品附加值,替代进口。
7. 全生物降解塑胶套用技术。支持安庆和兴化工公司和清华大学合作,通过工艺改进提高PBS的分子量,通过接枝和共聚反应调节其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对PBS塑胶成型加工特性进行研究攻关,解决可降解塑胶PBS加工时存在的可控温度区间小、可塑性大等问题,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套用要求。建设年产10000吨规模PBS生产线。
同时,积极推广使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一是支持安庆石化公司开展油品质量升级改扩建,提高原油利用率。二是支持安徽国家农药剂型工程技术中心开发水分散粒剂、水乳剂等技术含量高、环境友好农药新剂型。三是促进氮肥行业推广使用废水闭路循环等技术,加快原料路线和动力结构调整,将现有的15万吨尿素装置改造提升到30万吨以上,支持3—5个50万吨尿素生产装置建设。四是促进磷肥行业推广使用硫酸生产余热回收等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稳定的磷矿资源供应渠道。五是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实施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
四、政策措施
(一)完善化肥储备制度。加强淡季化肥储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淡储旺供调控体系,保障供给,稳定价格。省级化肥储备原则上从省内化肥生产企业招标採购。
(二)推动省产化工产品销售。鼓励省内汽车生产企业配套使用省产轮胎,以及其它橡胶製品;鼓励农技部门推广使用省产农用化工产品;鼓励外贸企业扩大省产化工产品出口。鼓励产业内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互惠共赢。
(三)加快实施重大技术攻关。研究制定支持前沿技术自主化、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工程技术本地化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託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大本地煤炭加工、发酵酶等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产业化步伐。加快优势技术和产品标準的制定,实施品牌和标準化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适用人才。
(四)高起点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3年内实施技改项目590项,总投资1250亿元,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点产业、重点技术和重点产品,将国家调整和振兴石化产业作为我省石化工业调结构、上水平、争进位的一次重大机遇。
(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运用国家提高準入门槛、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差别电价等手段,加快淘汰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建立产业退出机制。鼓励化肥企业加快改造升级,上大压小,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尾气和余热的综合利用。依据行政法规,淘汰一批高污染农药剂型品种。
(六)推动企业联合重组。鼓励和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与国内外有关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及兼併重组,最佳化产业布局和上下游资源配置,加快重点项目的实施,开发高技术含量产品,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竞争力。引导大型能源企业与氮肥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鼓励优势农药企业实施跨地区整合,努力实现原药、製剂生产上下游一体化。
(七)推进产业集聚和园区化发展。以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支持合肥循环经济示範园、东至香隅化工园、和县精细化工基地加快发展,鼓励安庆、无为、滁州、黄山、宿州等地化工园区和产业集中区的建设。强化环保,凸显特色,进一步提高化工产业集中度,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实现节能减排。
(八)加大金融和资金支持力度。落实国家和省里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银行支持,加大信贷投入力度,用好信贷资金;加大择商选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企业通过股票、企业债券、信託资金、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省工业结构调整等政策性资金对重点企业的煤化工项目给予支持。
(九)加强协调指导。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巨观调控。对重大项目布局和建设进行统筹协调,避免盲目投资和重複建设。对新建、改扩建重大项目统一组织协调,密切合作,实现区域化工产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强与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为项目的实施创造机会和条件。
(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引导行业发展、信息谘询、公共服务、招商引资、协调企业加强自律等方面的作用,规範市场秩序,制止无序竞争。支持行业协会发挥政府、企业之间的桥樑和纽带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产业谘询与政策建议,完成政府委託的各类行业管理性工作。
五、规划实施
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的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儘快制订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实现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目标。要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有关信息。各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规划》的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
各市、县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各市、县要将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附属档案:有关部门工作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附属档案
有关部门工作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序 号 | 工作任务 | 牵头单位 | 参加单位 | 实施时间 |
1 | 完善化肥储备机制 |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商务厅、省农委、省供销社 | 2009年 |
2 | 加强信贷政策支持 | 省银监局 | 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 2009年 |
3 | 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资委 | 2009—2010年 |
4 | 加大重大技术研发 | 省科技厅 |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 2009—2010年 |
5 | 支持境外资源开发 | 省发展改革委 | 省商务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 | 2009—2010年 |
6 | 推进企业兼併重组 | 省国资委 |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国税局、省银监局 | 2009年 |
7 | 加快化工园区建设 | 省发展改革委 | 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质监局 | 2009—2011年 |
8 | 完善产业发展政策 |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 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 2009年 |
9 | 推动省产化工产品销售 |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 省发展改革委、省农委、省商务厅、省财政厅 | 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