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过程设备设计(第三版)

(2020-03-10 05:17:29) 百科综合
过程设备设计(第三版)

过程设备设计(第三版)

《过程设备设计(第三版)》是2010年7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郑津洋、董其伍、桑芝富。

基本介绍

  • 书名:过程设备设计(第三版)
  • 作者:郑津洋、董其伍、桑芝富 
  • ISBN:978-7-122-08076-9
  • 页数:384页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年7月
  • 装帧:平
  • 开本:16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修订过程中仍保留了前两版的编排结构,以及由浅入深、内容丰富、突出基本概念和设计思想的风格,补充和修改了部分内容,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以反映过程设备的最新成果。
全书分绪论、压力容器篇和过程设备篇。在绪论中综合介绍过程设备特点、基本要求和设计内涵;压力容器篇包括压力容器结构、应力分析、材料及时间和环境对其性能的影响、设计準则、常规设计、分析设计和疲劳设计等;过程设备篇包括储运设备、换热设备、塔设备和反应设备。

章节目录

绪论1
1压力容器导言8
11压力容器总体结构8
111压力容器基本组成8
112压力容器零部件间的焊接10
12压力容器分类10
121介质危害性11
122压力容器分类12
13压力容器规範标準14
131国外主要规範标準简介14
132国内主要规範标準介绍16
思考题20
2压力容器应力分析21
21载荷分析21
211载荷21
212载荷工况22
22迴转薄壳应力分析23
221薄壁圆筒的应力23
222迴转薄壳的无力矩理论24
223无力矩理论的基本方程26
224无力矩理论的套用29
225迴转薄壳的不连续分析33
23厚壁圆筒应力分析39
231弹性应力39
232弹塑性应力46
233屈服压力和爆破压力49
234提高屈服承载能力的措施51
24平板应力分析52
241概述52
242圆平板对称弯曲微分方程53
243圆平板中的应力56
244承受轴对称载荷时环板中的应力59
25壳体失稳应力分析60
251概述60
252外压薄壁圆柱壳弹性失稳分析61
253其他迴转薄壳的临界压力68
26典型局部应力70
261概述70
262受内压壳体与接管连线处的局部应力70
263降低局部应力的措施73
思考题74
习题75
3压力容器材料及环境和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77
31压力容器材料77
311压力容器常用钢材77
312有色金属和非金属79
32压力容器製造工艺对钢材性能的影响80
321塑性变形80
322焊接81
323热处理84
33环境对压力容器用钢性能的影响86
331温度86
332介质89
333载入速率93
34压力容器材料选择93
341压力容器用钢的基本要求93
342压力容器钢材的选择95
思考题97
4压力容器设计98
41概述98
411设计要求98
412设计档案98
413设计条件99
42设计準则100
421压力容器失效100
422强度失效设计準则103
423刚度失效设计準则105
424失稳失效设计準则106
425泄漏失效设计準则106
43常规设计106
431概述106
432圆筒设计108
433封头设计126
434密封装置设计135
435开孔和开孔补强设计160
436支座和检查孔 166
437安全泄放装置168
438焊接结构设计171
439耐压试验177
4310泄漏试验178
44分析设计179
441概述179
442压力容器的应力分类181
443应力强度计算184
444应力强度限制186
445分析设计的套用189
45疲劳分析190
451概述190
452低循环疲劳曲线190
453压力容器的疲劳设计194
454影响疲劳寿命的其他因素197
46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进展197
461可靠性设计197
462最佳化设计198
463计算机辅助设计198
思考题199
习题200
5储运设备202
51概述202
511储存介质的性质202
512装量係数202
513环境对储存设备的影响203
52储罐的结构203
521卧式圆柱形储罐203
522立式平底筒形储罐204
523球形储罐207
524低温储槽211
53卧式储罐设计212
531支座结构及布置212
532设计计算214
54移动式压力容器225
541基本结构225
542罐体设计要点227
思考题228
习题228
6换热设备229
61概述229
611换热设备的套用229
612换热设备分类及其特点229
613换热器选型238
614换热器相关技术发展动向239
62管壳式换热器240
621基本类型240
622管壳式换热器结构242
623管板设计251
624膨胀节设计254
625管束振动和防止254
626设计方法257
63传热强化技术258
631传热强化概述258
632扩展表面及内外挂程式强化传热260
633壳程强化传热264
思考题266
7塔设备267
71概述267
711塔设备的套用267
712塔设备的选型267
72填料塔270
721填料270
722填料塔内件的结构设计274
73板式塔281
731板式塔的分类281
732板式塔的结构282
733板式塔塔盘的结构287
74塔设备的附属档案295
741除沫器295
742裙座296
743吊柱298
75塔的强度设计299
751塔的固有周期299
752塔的载荷分析302
753筒体的强度及稳定性校核309
754裙座的强度及稳定性校核310
76塔设备的振动312
761风的诱导振动312
762塔设备的防振314
思考题315
8反应设备316
81概述316
811反应设备的套用316
812反应设备的分类与特徵316
813常见反应设备的特点317
82机械搅拌反应设备321
821基本结构321
822搅拌容器322
823搅拌器325
824搅拌轴设计334
825密封装置338
826传动装置343
827机械搅拌设备技术进展345
83微反应器347
831概述347
832微/纳反应器348
833微反应器的加工製造349
834微反应器的发展前景353
思考题353
习题353
附录A钢製压力容器设计常用标準355
附录B过程设备设计图样的表达特点和设计实例357
附录C中英文术语对照368
附录D压力容器材料372
附录E过程设备设计常用网址380
参考文献381
绪论1
1压力容器导言8
11压力容器总体结构8
111压力容器基本组成8
112压力容器零部件间的焊接10
12压力容器分类10
121介质危害性11
122压力容器分类12
13压力容器规範标準14
131国外主要规範标準简介14
132国内主要规範标準介绍16
思考题20
2压力容器应力分析21
21载荷分析21
211载荷21
212载荷工况22
22迴转薄壳应力分析23
221薄壁圆筒的应力23
222迴转薄壳的无力矩理论24
223无力矩理论的基本方程26
224无力矩理论的套用29
225迴转薄壳的不连续分析33
23厚壁圆筒应力分析39
231弹性应力39
232弹塑性应力46
233屈服压力和爆破压力49
234提高屈服承载能力的措施51
24平板应力分析52
241概述52
242圆平板对称弯曲微分方程53
243圆平板中的应力56
244承受轴对称载荷时环板中的应力59
25壳体失稳应力分析60
251概述60
252外压薄壁圆柱壳弹性失稳分析61
253其他迴转薄壳的临界压力68
26典型局部应力70
261概述70
262受内压壳体与接管连线处的局部应力70
263降低局部应力的措施73
思考题74
习题75
3压力容器材料及环境和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77
31压力容器材料77
311压力容器常用钢材77
312有色金属和非金属79
32压力容器製造工艺对钢材性能的影响80
321塑性变形80
322焊接81
323热处理84
33环境对压力容器用钢性能的影响86
331温度86
332介质89
333载入速率93
34压力容器材料选择93
341压力容器用钢的基本要求93
342压力容器钢材的选择95
思考题97
4压力容器设计98
41概述98
411设计要求98
412设计档案98
413设计条件99
42设计準则100
421压力容器失效100
422强度失效设计準则103
423刚度失效设计準则105
424失稳失效设计準则106
425泄漏失效设计準则106
43常规设计106
431概述106
432圆筒设计108
433封头设计126
434密封装置设计135
435开孔和开孔补强设计160
436支座和检查孔 166
437安全泄放装置168
438焊接结构设计171
439耐压试验177
4310泄漏试验178
44分析设计179
441概述179
442压力容器的应力分类181
443应力强度计算184
444应力强度限制186
445分析设计的套用189
45疲劳分析190
451概述190
452低循环疲劳曲线190
453压力容器的疲劳设计194
454影响疲劳寿命的其他因素197
46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进展197
461可靠性设计197
462最佳化设计198
463计算机辅助设计198
思考题199
习题200
5储运设备202
51概述202
511储存介质的性质202
512装量係数202
513环境对储存设备的影响203
52储罐的结构203
521卧式圆柱形储罐203
522立式平底筒形储罐204
523球形储罐207
524低温储槽211
53卧式储罐设计212
531支座结构及布置212
532设计计算214
54移动式压力容器225
541基本结构225
542罐体设计要点227
思考题228
习题228
6换热设备229
61概述229
611换热设备的套用229
612换热设备分类及其特点229
613换热器选型238
614换热器相关技术发展动向239
62管壳式换热器240
621基本类型240
622管壳式换热器结构242
623管板设计251
624膨胀节设计254
625管束振动和防止254
626设计方法257
63传热强化技术258
631传热强化概述258
632扩展表面及内外挂程式强化传热260
633壳程强化传热264
思考题266
7塔设备267
71概述267
711塔设备的套用267
712塔设备的选型267
72填料塔270
721填料270
722填料塔内件的结构设计274
73板式塔281
731板式塔的分类281
732板式塔的结构282
733板式塔塔盘的结构287
74塔设备的附属档案295
741除沫器295
742裙座296
743吊柱298
75塔的强度设计299
751塔的固有周期299
752塔的载荷分析302
753筒体的强度及稳定性校核309
754裙座的强度及稳定性校核310
76塔设备的振动312
761风的诱导振动312
762塔设备的防振314
思考题315
8反应设备316
81概述316
811反应设备的套用316
812反应设备的分类与特徵316
813常见反应设备的特点317
82机械搅拌反应设备321
821基本结构321
822搅拌容器322
823搅拌器325
824搅拌轴设计334
825密封装置338
826传动装置343
827机械搅拌设备技术进展345
83微反应器347
831概述347
832微/纳反应器348
833微反应器的加工製造349
834微反应器的发展前景353
思考题353
习题353
附录A钢製压力容器设计常用标準355
附录B过程设备设计图样的表达特点和设计实例357
附录C中英文术语对照368
附录D压力容器材料372
附录E过程设备设计常用网址380
参考文献381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