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甫号驱逐舰舰原先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护航驱逐舰,原名叫门迪普(HMS MENDIP)。1940年英国造,属于狩猎级(HUNT CLASS TYPE I)护航驱逐舰,是世界上第一种专用护航驱逐舰,1948年5月,英国政府租借给中国海军,租期五年,为纪念国军名将张灵甫,以其名字命名该舰,民国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将其作为座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灵甫号驱逐舰
- 英文名称:Lin Fu
- 服役时间:1940年10月12日
- 国家:中国
发展沿革
狩猎级护航驱逐舰的设计始于1938年,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正在将旧式舰队驱逐舰改装成用于为运输船队护航的驱逐舰,但改装的进程很慢、又不经济,且舰队驱逐舰的高速对于护航任务来说完全是浪费。因此英国急需一种廉价的、便于大量建造的实用型驱逐舰,这就是“狩猎”级。
灵甫号驱逐舰

技术特点
1939年,第一批20艘狩猎级护航驱逐舰开建,其首制舰由于上层建筑过于沉重,不得不削减了1座4英寸主炮和1座三联21英寸鱼雷发射管,还过早地使用了减摇鳍,因此被责难为“纯粹的累赘”。狩猎级第一批的缺点很快在第二批建造中得到纠正,它们吨位较小,武器系统也比较简单,因而造价和建造周期也大为缩短,到1942年狩猎级已建造了55艘。
这些驱逐舰在战时证明还是很实用的,特别是防空作战方面。但由于未装鱼雷发射管,在第二次锡尔特湾海战中,这些驱逐舰无法对付义大利舰队,只能呆在护航队里。为此,后来续造28艘,均安装一对鱼雷发射管,取代一座4英寸主炮,即为狩猎级第三批。“狩猎”级第四批则採用较肥的船型,从而增加了续航力,减少了横摇,但最大航速却下降了,仅建造了2艘。
性能数据
狩猎级护航驱逐舰属于小型的火炮护航驱逐舰。採用长艏楼船型增加高海况时的适航性,艏楼顶部前端上翘、可以减少上浪,因为大西洋水域是该舰主要活动水域而不是在风浪相对较小的中国海。该舰连同重庆号巡洋舰一起加入到中华民国海军时,是当时中国海军少有的大舰。
舰艏艉沿中线前后各布置1座双联装102毫米口径OF MK.XVIHA型舰用防空炮,102毫米防空炮在1000吨级护航驱逐舰上已经算很庞大的威力惊人的“巨炮”了。炮管仰角可达80度,以便轰击来袭敌机,但102毫米炮在战列舰、巡洋舰等大舰上只能算小炮了,最多应付近距离攻击的敌机或鱼雷艇。另装备四联2磅桌球炮1座、单管20毫米口径厄利孔机关炮2门,深水炸弹投掷器2座、深水炸弹施放轨道1道,用于攻击潜艇。 这样的武器装备在1000吨排水量的小舰上已经算多的了,在加装武备势必会使这条小舰“头重脚轻”,影响稳性。总体来看,该舰设计十分轻巧、集攻击防御于一体,侧重防空,是护航驱逐舰中的不而之选,设计、服役生涯绝对堪称经典传奇。 轮机动力设备,2台“帕森斯”蒸汽轮机配合2台标準3胀式锅炉、总输出功率达19000马力,最大航速27.5节,这样的航速可以追击潜艇或快速躲避潜艇攻击、同时快航速能使该舰在防空作战中规避灵活、减少被敌机命中几率。 作为反潜或防空舰,航速是首要考虑的。舰员编制为士官加军官加水兵合计146人(一说167人),同时轮机舱内的轮机兵可从商船队里徵用招募,轮机兵(员)在英文意思中是“操纵机器的火夫”,因此军舰上轮机兵缺额时、可随时从商船上的轮机员里招募,何况英国是海洋大国、商船队数量庞大,从商船队招募轮机员到军舰上做轮机兵、有的是实践经验、可减少上舰培训时间。
中国海军官兵在英国受训时,站在“灵甫”舰舰艏

型号 | 狩猎I型护航驱逐舰 |
排水量 | 标準:1000吨 满载:1340吨 |
全长 | 85米(280英尺) |
全宽 | 8.8米(29英尺) |
吃水 | 3.28米(10英尺9英寸) |
动力系统 | 2具海军部3胀式锅炉; 2具帕森斯式涡轮机;19000马力 |
航速 | 27节 |
航程 | 15节6480公里(3500海里); 26节2000 公里(1000海里) |
乘组 | 146人 |
武备 | 4门马克XVI型QF四英寸舰炮(两座马克XIX型双联装炮塔); 4门马克VIIIQF二磅炮(马克VII型四联装炮塔); 2门20mm厄利孔机炮(马克III型单装炮塔); 40枚深水炸弹,2具发射器,一条深水炸弹投射轨道 |
服役事件
英国皇家海军
1940年英国造,同年10月12日加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原名门迪普(HMS MENDIP),专门用于大西洋护航商船,主要对付德国潜艇,担负护航编队防空和反潜任务、因此该级舰的设计使命就是“防空”兼顾“反潜”,武器装备以防空炮和深水炸弹为主。
中华民国海军
1948年5月租借给中华民国海军并改舰名为“灵甫”。1949年11月又被英国收回。
“灵甫”舰伴随“重庆”舰回国经过新加坡海域时留下的彩照。

埃及海军
1950年英国又将该舰交给埃及海军,埃及海军将其视为主力大舰并改名为默哈默德阿里科比尔”(MOHAMED ALI EL KEBIR),1951年埃及海军又将该舰改名为易卜拉欣阿瓦(IBRAHIM EL AWAL)。
以色列海军
1956年爆发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中的12月31日被以色列海军俘虏,俘虏后被以色列海军拖航回到以色列海法港,修复战伤后将其改名为“海法”(INS HAIFA),编入以色列海军服役,舰舷号改为38,一直在以色列海军中服役到1972年才解体。
总体评价
这艘护航驱逐舰曾经辗转服役于4个国家,无数次改换舰名,可谓饱经沧桑。总结该舰一生服役生涯,乱世出世,小巧玲珑,身事四主、服务四国、数易其主、屡换旗帜、多次更名、堪称经典。是一艘特具“传奇色彩”的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