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费景汉到上海,任职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ited Nations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Administration, UNRRA)。
1947 年(民国三十六年),费景汉负笈美国,入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深造,于 1948 年(民国三十七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即转入麻省理工学院(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继续深造,于 1952 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时年仅 29 岁。
费景汉甫获博士学位,即在麻省理工学院任讲师,同时在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经济研究计画担任研究员。自 1955 年至 1962 年,费景汉任教于俄亥俄州安狄欧克学院(Antioch College), 其间曾于 1958 年冬季,在华盛顿大学担任访问教授,于 1960 年1 月至翌年 8 月间,任教于巴基斯坦首都喀喇蚩经济发展研究所(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Karachi)。在那里,费景汉结识了后来与他长期合作的古斯塔夫·拉尼斯(Gustav Ranis)。
费景汉一生致力于经济学术的教学与研究。他在美国执教近四十年,作育英才无数,而最为人称道的是其中出了两位总统:一位是“中华民国”的李登辉,另一位是墨西哥的查迪约(Ernesto Zedillo Ponce de Leon)。
费景汉多次短期回国讲学,对于提拔后进不遗余力。他的着作大多以英文发表,晚年亦有以中文发表之文章,总计论着约有百余篇。这些着作兼及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大致涵盖了发展经济学,台湾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史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等方面。在发展经济学理论方面,费景汉最早探讨的是有关投入产出的理论。前后于 1955 年和 1956 年在重要的经济学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与 "Econometrica")上发表论文。对于所得分配理论,他也早在一九五八年就有论文发表。在 1960 年,他又发表了一篇以线型图方法(Method of Linear Graphs)来分析信用制度的论文。费阮模型:二元经济下将农业剩余作为工资。
费景汉与拉尼斯的合作最早见于 1961 年发表的两篇论文。一篇是经济发展理论的论文,发表于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这篇论文开启了以“费-阮”(Fei - Ranis)命名的理论模型,发表之后曾引起其他学者的热烈讨论。另一篇是探讨无限制的劳动供给与平衡成长的观念,发表于"Pakistan Development Review"。后来,两人合着的《劳动剩余经济发展之理论与政策》(Development of the Labor Surplus Economy :Theory and Policy)一书于 1964 年出版。这本书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的经典作品之一,书中所提出的理论在经济学界称为“费阮模型(拉尼斯—费模式)”(Fei- Ranis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此理论的要旨在于分析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过剩与不再过剩之间的转折点。在此转折点前后,不同的技术条件对于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必需调整互相配合的政策。此理论模型对于经济后进国家由农业转向工业发展的途径有很重要的指引作用。
费景汉与包奥(Douglas Paauw)的合作起于 1965 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探讨外援与自助在筹措经济发展资金的意义。两人后来合着《开放性双元经济之转化》(The Transition in Open Dualistic Economics)一书,于 1973 年出版。此书提出理论模型来分析开放性经济由进口替代转化为出口扩张之特性,并以台湾,菲律宾等地区的实证研究做为佐证。学者论述台湾经济发展之过程,每以约1950 年代为进口替代时期,约 1960 年至 1970 年初为出口扩张时期,此种说法就是源自此书所提出之原则。
此外,对于开放性双元经济的问题,费景汉与拉尼斯也有多篇合着的论文发表。
在所得分配理论方面,前面提到,费景汉早在 1958 年就有论文发表。后来,他与拉尼斯,或与拉尼斯及郭婉容,前后在期刊上发表相关的论文,并终于由三人合着《伴随着公平的成长:台湾之例》(Growth with Equity : The Taiwan Case)一书,于 1979 年出版。此书运用衡量所得分配的数量方法,细緻地分析台湾的所得分配情形,证明台湾经济在高度成长过程中,并未如一些先进国家一般,往往牺牲了公平的所得分配。换言之,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兼有高度的成长与公平的所得分配。为使此一台湾发展经验引起更多读者的注意,三人更进一步合作,将上述研究衍生成另一本书,题为《台湾成功的故事:“中华民国”快速的成长伴随着分配的改善,1952-1979》(The Taiwan Success Story: Rapid Growth with Improved Distribu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52 - 1979),于 1981 年出版。这些着作对于宣扬台湾的经济发展经验有一定的贡献。
历史责任感
费景汉是一位具有深刻历史感的经济学家。他对于经济史研究的与趣或可溯至 1964 年他与拉尼斯合着发表的一篇论文,题为《劳资比之理论与历史》("Capital labor ratio in Theory and in History")。1969 年,他又与拉尼斯合着一篇《经济发展之历史回顾》("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费景汉票戏,最擅长的是丑角。他的朋友蒋中一(Alpha C. Chiang)追忆说,费景汉在耶鲁任教时,参加了纽约的国剧雅集,两人常常一起驱车前往纽约,在途中他们的话题无所不包,费景汉对中外历史,古典音乐,高深的数学,中国文学,尤其是唐诗宋词,都能提出有趣、有益、令人觉得鼓舞的看法。费景汉加入国剧雅集后,不到一年就上台表演。他曾表演过好几齣戏中的丑角,如《翠屏山》的海和尚,《十三妹》的赛西施,《拾玉镯》的刘媒婆,《宇宙锋》的赵高等,都让观众怀念不已。
费景汉于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时,结识了同事盛冬嘉女士,并于 1947 年(民国三十六年)在去美国之前结婚。两年后(1949 年)盛夫人由上海到美国与他团聚。两人在美国的生活,最初并不富裕,但有了妻子料理家务,费景汉可腾出更多时间读书。费景汉与盛氏育子三,长费星成(Jack Fei of Minneapolis, Minnesota),次费波成(Albert Fei of New York City, New York),三费汉成(Calvin Fei of Walnut Creek, California),皆攻电脑,学有专才。
可惜这个婚姻并不美满,两人于 1980 年离异。两年后,费景汉在陆润康夫人林德莹女士的介绍下,与寓居华盛顿的张立和(Alice L. H. of Alexandra, Virginia)女士结婚。夫人温婉贤淑,照料先生起居,无微不至,让费景汉晚年过了十多年的幸福家庭生活。不料竟因感冒缺氧造成心脏衰竭,猝逝于台大医院(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天人永隔,其悲何如。然夫人终能忍泪含悲,在费景汉逝世周年时,将其遗作《中国大陆经济讲义》整理付梓,以兹纪念,更藉以启发后学,其意义可谓深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