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1912年北京兵变

(2020-04-11 18:22:49) 百科综合
1912年北京兵变

1912年北京兵变

1912年2月29日(农曆壬子年正月十二),北洋军阀曹锟的第三镇一部在北京发生譁变,随即波及保定、天津等地,乱兵“放火行劫,通宵达旦”,京津一带一片混乱。此即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北京兵变”,因当时正是农曆壬子年,故又称“壬子兵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1912年北京兵变
  • 类别:兵变
  • 年份:1912
  • 地点:北京

兵变起因

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十五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二月二十七日,临时参议会、临时政府派蔡元培为专使,宋教仁、汪精卫为专员,到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 孙中山先生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就考虑到地处长江流域的南京,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均比北京地区要发达。在意识形态上,民主自由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邻近南京的江苏、上海、江西、安徽等省区,均处于革命武装力量的直接控制下。迫使袁世凯离开北洋军和旧的官僚体系,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有利于临时约法的实施,国家也就不易偏离民主共和之轨道。

兵变经过

1912年北京兵变
“北京兵变”是在袁世凯精心策划和具体部署下进行的,“譁变”的部队是袁世凯的嫡系亲军北洋第三镇(师)。兵变的总体计画是“兵变”开始后,如果南京方面做出让步,“兵变”就嗄然而止。南京方面如果仍然坚持袁世凯必须南下就职,就把“兵变”扩大化。“变兵”进入紫禁城杀掉宣统和隆裕,然后宣称“兵变”系专使所指使。于是,清帝退位的诏书自然失效。袁世凯则拥立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为帝,联合北方的一切反动势力和南京临时政府相抗争。如果把革命镇压下去,袁世凯也就以大清再造者的身份“登台受禅”,变“大清国”为“大袁国”。袁世凯在登上总统宝座之前,就已经窥视皇帝的宝座了。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