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徐州市南部,南接长三角经济区,北连环渤海经济圈。总体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拥有35万常住人口,6万产业工人,2万高学历人才。是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苏北科技创新高地和徐州市南部主城区。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苏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区、江北地区第一家综合性国家级高新区。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创新基地、国家火矩安全技术与装备特色基地,全国首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示範基地、工业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示範区、国家生殖健康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国家大学生创业示範基地,也是“中国安全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推进会”永久会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外文名称:Xuzhou National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 别名:徐州高新区,铜山新区
- 行政区类别:国家级高科技园区
-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江苏省徐州市
- 下辖地区:铜山、三堡等街道
- 政府驻地:中国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北京南路519号
- 电话区号:0516
- 邮政区码:221100
- 地理位置:徐州市南部
- 面积:180平方公里
- 人口:35万(2014年)
- 方言:徐州方言
-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徐州无名山公园、徐州娇山湖等
- 机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
- 火车站:徐州站、徐州东站等
- 车牌代码:苏C
- 高等院校: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範大学等
建制沿革
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是创建于1992年6月的铜山经济开发区。
1993年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
2011年1月26日,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江苏省铜山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江苏省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2年8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苏北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徐州市区南部,江苏省规划的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徐州都市圈中心,东陇海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都市圈之间。高新区距离徐州市中心10公里。距离济南、郑州、南京、合肥都在300公里左右,素有"五省通衢"之称,距北京和上海600公里,是北京、上海半日交通圈。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地形地貌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9.4%。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气候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东西狭长,受海洋影响程度有差异,东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西部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
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人口
截至2014年,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35万常住人口,6万产业工人,2万高学历人才。
经济
综述
2013年,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1350亿元,增长9.4%,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70亿元,增长10%,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亿元,增长14.5%,财政总收入34亿元,增长15%,公共预算收入24.6亿元,增长17.9%,实际到账外资1.9亿元,自营出口额3.2亿元。
2014年1~10月份,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苏北第一、江苏省前列,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61.8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6.89%,200多家企业跨进销售收入“亿元俱乐部”。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农业
国家粮棉生产基地坐落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秸桿养畜示範区、林业科技开发试验示範区和五大蔬菜产区之一,是中国银杏之乡、苹果之乡,全国四大胶合板加工基地之一、年产量占中国五分之一。
工业
2010年,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可实现330亿元,年平均增幅47.9%;规模企业个数发展到180家,实现利税50亿元;出口额6700万美元,增幅41%。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徐州市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培育发展了车辆製造、工程机械、电子电器、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被中国工程机械协会授予“机械工业现代化企业管理示範工程推进基地”。截至2012年,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规模企业400余家,进区企业进千家。
企业名称 | 性质 |
---|---|
徐工集团 | 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 |
徐工重卡 | 中国重型卡车生产基地 |
美驰车桥 | 中国最大的非公路车桥生产企业 |
徐挖约翰迪尔 | 中国挖掘机上榜品牌 |
肯纳金属 | 中国最大的採煤机螺旋滚筒生产企业 |
爱斯科 | 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耐磨件生产企业 |
徐航 | 世界最先进、国内最大的有色金属精密成型企业 |
云意电气 | 中国汽车整流器产量最大的企业 |
环球锻压 | 中国最大的高速数控工具机研发製造基地 |
雷奥科技 | 国家级生殖健康系列产品(医疗器械)生产基地 |
服务业
截至2014年,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现代商贸物流企业839家、谘询中介及软体服务机构110家、银行金融及担保机构60家。
2013年,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营业收入270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利税21.6亿元,同比增长17.7%,实现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限上贸易企业实现销售额40亿元,同比增长38%,现代物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38%。
截至2009年,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聚了创投、风投、企业上市谘询、创意策划、服务外包等生产服务型机构。拥有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江苏银行、江苏村镇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二十多家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6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3家、担保公司3家、保险公司5家,形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各种所有制金融机构集聚。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江苏省首批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範区,截至2014年,拥有有1家政策性科技支行、3家证券营业部、10家上市辅导和中介机构、16家商业银行。并先后与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天津股权交易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定,组建了高新担保基金和科技企业小贷基金。
特色园区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教集聚区、文化创意园区、总部经济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档商务区、现代工业园区、商贸生活区。
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坚实载体。基地占地1500亩,集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大学生创业产业化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产业化基地等机构于一。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科教集聚区
科教集聚区是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建设的集研发、培训、创新于一体的创新综合体。“5+1”科技创新联盟就设在此区。
文化创意园区
文化创意园区
文化创意园区是软体和创意文化发展的良好载体,依託江苏师範大学雄厚的科教优势,全力建设动漫、软体及文化创意园等创意平台。
总部集聚区
总部集聚区
总部经济集聚区位于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工业园内,南靠珠江路,东距徐州新城区8公里,西至铜山区行政区5公里,紧邻霍连高速徐州南出入口。规划总用地面积约96.6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78万平方米。其中居住总建筑规模约60万平方米,企业总部办公总建筑规模约61万平方米,商业总建筑规模约56万平方米。
现代工业园区
截至2011年6月,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工业园区建成机械製造企业一百多家、车辆製造及相关企业十余家、电子电器企业三十余家,逐步形成了以工程机械产业为主的现代製造业集群。
截至2011年6月,阿文美驰车桥、美国ESCO、环球锻压、云意汽车电子、徐挖机械、南汽跃进等企业入驻现代工业园区,为开发区锻造了从配套件到整机的工程机械产业锻条,集聚了从研发到製造的电子产业群体,搭建了从配件到整车生产线的汽车产业架构。2011年初,投资过百亿的徐工重卡项目成功落户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商贸生活区
截至2012年,商贸生活区拥有久隆风凰城、国基城邦、檀香山别墅区、中国矿业大学圭山教授别墅区、江苏师範大学牛山教授别墅区等40多处高档小区。
社会
综述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有三级甲等医院、江苏省五星级中学及省实验国小、幼稚园,公园、银行、购物中心、商务酒店等配套较为完善,成为徐州市重点规划建设的高尚居住区。高新区社会治安稳定,是苏北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之一。
医疗
截至2012年,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了三级甲等医院、社区医院22所。
教育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苏北乃至淮海经济区最大的科教集聚区,享有“徐州大学城”的美誉,高校拥有量在江苏省仅次于南京,截至2014年,拥有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範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等12所高校。是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科教集聚区和科技创新基地。
科技
截至2014年,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园及产业化基地、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新区分园、江苏师範大学创意产业园、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创新支撑平台;与国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联合建设了“蓝火计画”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并建设了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徐州分中心;与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五所高校联合成立了科技创新联盟;组建了专门推进“政产学研金”结合的淮海科技创新研究院;与中国安全科学研究院联合建设了中国东部唯一一家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以区内的中国矿业大学和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为依託,成立了中国首家矿山安全智慧型物联网科技产业联盟。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截至2012年,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获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00余项,承担国家科技计画项目418个,其中“863”项目22个、“973”项目35个、国家火炬计画项目22个。拥有2个国家标準制定单位、11个国家标準参与制定单位,22个行业标準参与制定单位。孵化器和加速器是高新区实现科技创新和人才创业重要载体,有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及其产业化基地等2家孵化器、1家科技企业加速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规模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被命名为全国首家省、部“蓝火计画”示範基地。
截至2014年,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有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15个博士后工作站,46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实现了规模以上企业研发中心全覆盖。是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交通
公路
高速
G30霍连(霍尔果斯-连云港)、G3京台(北京-台州)、G2京沪(北京-上海)、G2513徐宿宁(徐州-宿迁-南京)、徐济(徐州-济宁)、四环高速(绕城高速)。
国道
G104(北京-福州)、G206(烟台-汕头)、G310(连云港-天水)、G311(徐州-许昌-西峡)。
海运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距连云港港口190公里,全程高速,车程不到2小时。连云港与世界150多个国家的1000多个港口通航,连云港港已跻身中国主枢纽港 。连云港港区已建成30个泊位,10万吨级散货和1个第五代货柜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的25个,完成7万吨级航道扩建,货柜运量50.2万标箱,年吞吐能力为6000万吨。
航空
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距国家干线机场徐州观音机场约40公里。另外,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机场在3至6小时车程内。
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傍区而过,徐州是全程的中点站,到北京、上海两地仅需2个半小时。徐兰客运专线自徐州始发。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高新区内有两大货运站。高新区距徐州站仅12公里。
捷运
徐州捷运3号线贯穿高新区。
荣誉
截至2014年,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得的荣誉有:
中国最佳投资价值开发区 | 全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 | 中国十大和谐民生开发区 |
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 |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 | 中国十大和谐民生开发区 |
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 江苏省工程机械专用车辆产业基地 | 江苏省有色金属压铸成型基地 |
省投资环境最佳开发区 | 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开发区 | 国家生殖健康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
省级科技文化创新示範区 | 省级矿山安全科技园 | 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範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