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创业大街位于我国创新创业资源最为密集的中关村核心区,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共同打造的我国第一条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特色街区,由北京海淀置业集团投资建设,中关村创业大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运营。
中关村创业大街全长220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前身是中国海淀图书城。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中关村创业大街
- 外文名称:Z-Innoway
- 所属地区:北京·海淀
- 邮政区码:100080
- 地理位置:中关村西区核心位置,北临北四环
- 公司建设:北京海淀置业集团
- 街区定位:全球创新创业高地
建设背景
2013年3月,北京市提出打造创业孵化一条街,聚集高端创新创业要素。按照这一要求,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北京市相关部门、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区委、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海淀区国资委下属国有企业北京海淀置业集团投资开展海淀图书城业态调整改造,最佳化空间环境,全面推动海淀图书城向创新创业服务业态升级。
街区位置
街区位于中关村西区核心位置,北临北四环,西靠苏州街,交通便利,前身是海淀图书城步行街。随着街区业态升级和创业服务机构的引进,街区已经初步形成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创业生态。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业态调整。
2013年3月,北京市、海淀区决定对海淀图书城业态进行调整,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将图书城升级为创新创业孵化街区。海淀置业集团投资进行空间腾退、回租回购和基础设施改造,持续推进空间资源整合和街区景观最佳化,逐步引入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激发创新创业要素融合集聚发展。

第二阶段:要素集聚
中关村创业大街定位于建设全球创新创业高地。在一年多业态调整的基础上,中关村创业大街围绕打造创业服务集聚区、科技企业发源地、创业文化圣地、创业者精神家园的目标,以创新创业需求为导向,以全球範围内要素资源的整合为基础,积极引进优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打造集“2+5”功能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多元化蓬勃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

其中,“2”大核心功能分别是创业投融资和创业展示,“5”大重点功能分别是创业交流、创业会客厅、创业媒体、专业孵化和创业培训。其中,创业会客厅是全国首个一站式全要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首创了“政府政务服务+社会专业服务+产业服务”模式,线上线下融合了来自政府、社会的相关细分服务。
第三阶段:创新升级
功能解析

2016年以来,中关村创业大街以资源聚合为中心,向产业资源、全球资源聚合升级,迈向以产业创新和全球创新为特徵的新征程。新的发展阶段,中关村创业大街积极践行“产业创新”、“全球创新”、“网际网路+双创”三大战略,形成“创新街区运营”、“产业创新服务”、“全球创新孵化”、“创业服务平台”、“科技投资服务”、“创新创业活动”六大业务板块,构筑起丰富完善且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

截至2017年6月,街区已集聚45家国内外优秀创业服务机构,联合50多家大企业、50多家高校院所、20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等各类合作方,打造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服务,在各个垂直领域形成矩阵式服务体系。同时,中关村创业大街及入驻机构在国内设立分支超过100家,向全国输出创新创业理念、服务与资源;国外设立分支近10家,合作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家机构,搭建国际创新创业合作网路,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和人才汇聚,助力高精尖技术与项目落地。累计孵化创新创业团队1900家,其中海归和外籍团队222家;获得融资团队743家,总融资额91.04亿元人民币,诞生2家独角兽。
街区机构
街区集聚了一批创业服务机构。已经有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车库咖啡、3W咖啡、Binggo咖啡、飞马旅、36氪、氪空间、言几又、创业家、联想之星、JD+智慧型奶茶馆、创业黑马、清华经管创业者加速器等45家创业服务机构入驻街区。
总理视察
2015年5月7日上午10时许,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现身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据悉,李克强分别到访了拉勾网、3W咖啡等创业公司,与创业者交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