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德胜门中医肿瘤研究治疗中心对中药及複方抗肿瘤成分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表明,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抗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可以使肿瘤细胞的增值/凋亡明显发生逆转,促使肿瘤组织逐渐萎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瘤体萎缩疗法
- 治疗机制:经线粒体通道诱导癌细胞凋亡
- 支持体系:肿瘤的脏腑辨证等
- 性质:治疗疗法
瘤体萎缩疗法简介
随着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抗肿瘤机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日新月异,基于研究成果的可重複性和可靠性,这些科研成果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抗肿瘤中药活性成分具有化学结构独特、时间持久、多靶点、多途径、抗肿瘤谱广、基本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临床实践表明,很多抗肿瘤中药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係,不仅提高了肿瘤患者治疗的成功率,还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等方面,都具有显着的疗效。
近年来,北京德胜门中医肿瘤研究治疗中心对中药及複方抗肿瘤成分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表明,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抗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可以使肿瘤细胞的增值/凋亡明显发生逆转,促使肿瘤组织逐渐萎缩。
肿瘤患者最缺的是什幺
战胜肿瘤的信心
权威机构统计大约有至少三分之一患癌者死于心理恐惧。并且绝大部分肿瘤患者的病情恶化,都与自己的心理状态有关。而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其升天所受的痛楚程度又呈正相关,手术所带来的身体的巨大损伤以及放化疗的副作用,他们所带来的痛楚是身心双重层面的。创伤的痛苦、不停的脱髮、经常的呕吐、体质一天天的下降这些慢慢的一点点的磨灭了患者战胜肿瘤的信心。
可以战胜肿瘤的体质
经过20多年的研讨,WTO(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正式公布癌症是一类慢性疾病。慢性病代表什幺?意味着发生缓慢、痊癒也慢。漫长的治疗周期里肿瘤患者免疫力会逐渐的下降。体质不断的变差,并且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放化疗,以及长期的服用西药造成的副作用,造成肿瘤患者的身体逐渐的已经不能承担漫长的治疗过程。
疗法中医功效体系简介
扶正培本
扶正培本是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提高人体防御肿瘤能力,从而达到防止肿瘤进展和恶化。扶正培本即,扶助正气、培植本元,通过健脾补肾之法,以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充实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进而来改善或消除肿瘤引起机体脏腑虚衰之证候,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遏制肿瘤的发展、恶化;扶正培本可以调理手术后的体质虚弱,减轻或避免放疗、化疗中对造血功能的损害以及化疗中阴伤津耗液等损伤。扶正培本治则主要分为:益气健脾,主治气虚;温肾壮阳,适用于肾阳或脾肾不足之证;滋阴补血,适用于血虚证;养阴生津,适用于阴虚内热之证。
祛邪复健
祛邪复健是从肿瘤中医病理的各环节上综合调节肿瘤生长环境,继而促使瘤体萎缩的总治则。肿瘤的主要病因病理:热毒主要指肿瘤周围的炎症和感染;痰湿是人体内病理产物,其形成后又可成为肿瘤致病因素的病理基础,从而诱发产生新的肿瘤或产生新的病理产物而导致病情加重;肿瘤细胞相对于正常组织能更多、更好的利用各种营养物质,从而使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细胞缺乏营养而死亡,形成肿块、症积,属于血瘀、痰浊等病理产物等。祛邪复健的治则有清热解毒、化痰祛湿、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临床治疗中常根据瘤体阴阳辨证及肿瘤阶段性治疗目标。
疗法部分抗肿瘤效应机制
经线粒体通道诱导癌细胞凋亡
抗癌中药中的某些特效成分,能够特异性抑制仅在肿瘤组织中存在的生存素,从而激发了癌细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活性,使癌细胞的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液中,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9,使活化的DNA酶(CAD)进入细胞核内,诱导DNA裂解因子降解,促进癌细胞的凋亡,促使瘤体萎缩。
经线粒体通道诱导癌细胞凋亡

阻滞癌细胞的增殖周期促凋亡
健脾益肾中的抗癌中药有效部位群能够增加肿瘤细胞中抑癌基因p53的蛋白表达,经过癌细胞信息传递系统途径使细胞周期阻滞于分裂期,抑制细胞恶性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通过上调癌细胞促凋亡bax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促凋亡Bax蛋白表达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触发癌细胞凋亡。
阻滞癌细胞的增殖周期促凋亡

纠正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
採用肿瘤血清药理学技术严谨筛选对细胞周期有特异的阻断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实现对癌细胞增殖的各周期进行调节,促使G0/G1期细胞数目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阻滞肿瘤细胞S期进入G2/M期,使癌细胞的增殖与分裂受到明显抑制,直至癌细胞全部凋亡,从而肿瘤组织萎缩退化。
纠正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

抗肿瘤血管生成促进瘤体萎缩
微血管生成是实体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抗癌中药活性物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瘤体中血管的内皮细胞增生、迁移,降低肿瘤中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如:抑制血管细胞的生长和管形的形成,降低细胞之间的黏附能力…从而减少瘤体中血管的形成,使肿瘤的营养供给减少,进而抑制瘤体的生长。
抗肿瘤血管生成促进瘤体萎缩

瘤体萎缩疗法支持体系
肿瘤的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归纳,藉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肿瘤疾病的病变複杂,证候多种多样,因而脏腑病辨证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现仅将肿瘤临床上比较常见、比较典型的证候归纳如下:
1、肺阴虚:由肺阴亏虚,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多见于晚期肺癌、支气管肿瘤等患者,肺内毒热蕴照日久,耗伤肺阴所致;或见于鼻咽癌放疗后,癌毒己除,肺阴己伤之证候。临床表现为乾咳少痰,或痰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胸中隐痛,口燥咽乾,或鼻内乾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或气息短促,声音嘶哑,舌红少苔,或舌红嫩光亮无苔,脉细数。
2、痰热虚:肺由痰邪与热邪交杂,内窒于肺所表现的证候,主要见于中晚期肺癌素体强壮者,或其他肿瘤并发肺部感染所致痰热内盛之证候。
肿瘤整体辨证体系
恶性肿瘤是一类複杂的疾病,由于各种肿瘤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具有多样性,在肿瘤发病的过程中,患者体内病理生理、生物化学以及病理形态的变化因人而异、因病种而异,且在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些变化也不同,故临床治疗前必须需要準确辨明患者的证候,此乃高效治疗肿瘤的核心环节之一,事关肿瘤治疗的成败。
北京德胜门中医肿瘤研究治疗中心——中医肿瘤诊断课题组,聚集国内知名中医学家、肿瘤专家、统计学家、流行病学专家,根据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速度、病程长短、局部症状、全身症状结合脉象对瘤体进行阴阳属性辨证,独创中医瘤体辨证,为肿瘤临床治疗奠定成功的基础。同时根据传统的脏腑、气血津液、寒热虚实辨证理论,研究各种肿瘤“证”的表现规律以及各证型之间的演变规律,并进行了科学规範的证候分型,形成了以中医瘤体辨证为核心,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寒热虚实辨证等为一体的完整的、系统的肿瘤整体辨证体系。
肿瘤的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对矛盾中不同的八个方面去认识、分析和归纳病证规律性的诊断方法。八纲辨证是中医学中各种辨证方法的最基本方法,它能够归纳和概括所有疾病的基本特点,找出疾病带普遍性的矛盾,指明疾病的治疗方向,因此,它也是各种辨证的纲领。在八纲中,阴阳又是总纲,它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如表、热、实属阳;而里、寒、虚属阴。
一、表里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深浅的纲目。表是指人体表浅的部分,如皮毛、肌肉、经络等属之;里是指人体内部较深的部位,如脏腑、骨髓等属之。一般而言,肿瘤疾病都为里证,但是肿瘤患者常有免疫功能下降、机体抵抗力不足而发生外邪侵袭并发表证。
二、表证
临床上见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头身痛、鼻塞流涕、脉浮、苔薄白。
由于病邪性质不同,或人体正气差异,表证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
肿瘤的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是运用脏腑学说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的病理改变,辨别其不同的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气血津液的病证,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气、血、津液的亏虚不足,属八纲辨证中虚证的範畴;一是气、血、津液的运行代谢发生障碍,而表现为邪实有余,属八纲辨证中实证的範畴。
一、气病辨证
《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皆生于气也。”
肿瘤之形成和发展,也大都与气的活动变化有关。
1、气虚证:气虚证是指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多见于肿瘤久病体虚,或老年体弱,或营养不足之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则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
2、气陷证:气陷证是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为特点的证候,常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可见于胃肠道肿瘤及某些妇科肿瘤患者。
筛选高效抗肿瘤中药技术
西医抗肿瘤治疗手段众多,但由于患者的体质和瘤体性质等不同,病情轻重不一,导致临床治疗上经常捉襟见肘,患者失去了手术的时机、无法渡过放化疗副作用的危险期……在我国,肿瘤的中医治疗,源远流长,而肿瘤的传统中医治疗缺乏与现代科学接轨,无标準的疗效评估手段,致使很多患者甚至医生排斥中医治疗肿瘤。
北京德胜门中医肿瘤研究治疗中心——中医肿瘤药效研究课题组,採用现代血清药化学、中药分析化学、中药及其複方药物动力学以及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的证治药动学等的中药药理研究新技术,套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手段,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密切结合,对中药的抗肿瘤研究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
通过大规模的药理实验,遴选抗肿瘤中药的有效成分、有效活性部位,并分析複方药效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观察和追蹤抗肿瘤中药成分的吸收和代谢过程,验证抗肿瘤组分中药活性成分累积的抗肿瘤生物学效应,结合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的证治药动学,使肿瘤的辨证施治科学化...
肿瘤的药群组方技术
传统中医治疗肿瘤的中药複方常遵循“君臣佐使”配伍,而相对肿瘤中医治疗中的具体病证,很少有单一病证者,多数情况下存在着兼病或兼证;故临床医生临证组方、用方时,常顾此失彼,如果全面兼顾主要病证和兼杂病证,由于中药味数众多致量效关係不清、複方药性常现偏离,故传统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不佳。
北京德胜门中医肿瘤研究中心——中医肿瘤药效研究课题组,根据肿瘤中医临床治疗中的需要,成功研发出肿瘤的中药複方药群组方技术。
药群是指体现肿瘤治疗法则、针对某种肿瘤疾病或某肿瘤的证候的中药集合。药群组方是由若干个不同功效的药群或基础方剂(同样遵循君臣佐使组方原则)构成的系统有机整合体。故药群组方技术能够更準确和系统的组织好肿瘤中医治疗中所必须的“证药群”或“病药群”,其功效不等于各个单个药物功效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具特定功效药物组成的功能有机体。
瘤体萎缩疗法优势
瘤体萎缩疗法採用血清药理学技术筛选高效的抗肿瘤中药结合肿瘤的药群组方技术,使複方中药具有多维药性,不仅具有高效的促癌细胞凋亡,而且具备中医的调理脏腑气血阴阳等功能,临床实践发现,採用瘤体萎缩疗法有计画、有目的的与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相结合,提高了抗肿瘤的远期疗效,减少甚至避免西医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放化疗危险期,对各类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