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丁卯(乾支之一)

(2019-11-02 20:51:55) 百科综合
丁卯(乾支之一)

丁卯(乾支之一)

丁卯为乾支之一,顺序为第4个。前一位是丙寅,后一位是戊辰。论阴阳五行,天干之丁属阴之火,地支之卯属阴之木,是木生火相生。纳音五行炉中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丁卯
  • 本质:乾支之一
  • 顺序:第4个
  • 前一位:丙寅
  • 后一位:戊辰
  • 天干之丁:阴之火

丁卯年

中国传统乾支历的乾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年称“丁卯年”。以各个公曆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7,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4,除以12的余数是4,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前止的岁次内均为“丁卯年”。
丁卯
乾支纪年起算自二十四节气之立春,而乾支纪年又是乾支历的纪年方法。历代官方曆书(即黄曆)皆如此。农曆只是借用乾支来纪年,其一年的範围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内,此点并无争议。而农曆和乾支历是两种不同的曆法,两者在年份起点、月份划分规则、每年天数等皆不同。由于民国后使用了公曆,不少民众包括极个别所谓专家在曆法知识上的欠缺,所以两者常被混淆。
乾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曆。它以立春为一年之始,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乾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自古以来,乾支历一直为官方和民间所普通认识,套用于天文、风水、命理、选择术和中医等学科上,并为历朝官方曆书(即黄曆)所记载。以清朝官修史书《清实录》为例,书中的乾支纪年均以立春为分割点:如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之第十七册,乾隆实录之第九册,第573页,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另见清代《红楼梦》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这里更是明确地指出乾支历在纪年纪月时的转换点。

丁卯月

天干甲年和己年,惊蛰到清明的期间,就是丁卯月。
……
1974年3月惊蛰到4月清明
1979年3月惊蛰到4月清明
1984年3月惊蛰到4月清明
1989年3月惊蛰到4月清明
1994年3月惊蛰到4月清明
1999年3月惊蛰到4月清明
2004年3月惊蛰到4月清明
……
乾支历使用节气划分月份的方法,相应地则是公曆年份尾数为4、9,惊蛰和清明之间的月份为丁卯月。
乾支纪月以节气月为基础,不是以朔望月为依据。只因农曆是一种阴阳合曆,月相的变化规律就是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年”的时间。“年”是以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为根据订立的。农曆上的“年”是通过设定闰月才能与实际上的“年”在时间上相适应,所以农曆的“年”只具有曆法特徵,不具备客观特徵。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