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社会网路
ISBN: | 978-7-5642-2713-5/F.2713 | 版次: | 1 |
---|---|---|---|
着(译)者: | 陈媛 | 印张: | 15 |
责任编辑: | 李志浩 | 开本: | 16 |
字数: | 253千字 | 出版日期: | 2017-10-01 |
所属丛书: | 财经类高等学校“十三五”通识教育规划教材 |
内容简介
人们之间的互联与共享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从人与人之间交往形成的隐形网路,到计算机之间互相连线的网,再到大数据时代两种网路的交织,人们的社交方式从线下到线上。本书针对这种现象,从互联与共享角度出发,综合介绍网际网路与大数据的基础知识、社会网路及线上社会网路的分析方法。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为网际网路与大数据,主要介绍网际网路与大数据的相关基础知识,下篇为社会关係与社会网路,系统介绍社会关係、社会网路以及线上社会网路的相关思想和分析方法。本书是本科生的入门教材,同时也适合对该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为网际网路与大数据,主要介绍网际网路与大数据的相关基础知识,下篇为社会关係与社会网路,系统介绍社会关係、社会网路以及线上社会网路的相关思想和分析方法。本书是本科生的入门教材,同时也适合对该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上篇网际网路与大数据第一章网际网路3
第一节网际网路的产生与发展3
一、互相连线的网3
二、网际网路在中国的发展7
第二节网际网路相关技术12
一、计算机网路的基本技术12
二、数据存储技术21
三、数据分析技术26
思考与练习35
第二章迈向大数据时代38
第一节移动网际网路38
一、移动网际网路的概念38
二、移动网际网路的相关技术39
第二节物联网42
一、物联网的概念43
二、物联网的架构与技术44
第三节云计算51
一、云计算的概念51
二、移动云计算52
三、区块链技术54
思考与练习57
第三章大数据技术59
第一节大数据的产生与发展59
一、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徵59
二、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61
第二节大数据处理及分析技术62
一、非结构化资料库62
二、分散式平台63
三、语义理解及分析技术65
第三节大数据计算平台及环境71
一、Hadoop并行计算72
二、并行计算平台74
三、大数据计算环境75
思考与练习77
下篇社会关係与社会网路
第四章社会关係与社会网路83
第一节社会关係的概念83
第二节社会关係的分类85
一、传统分类方法85
二、线上社会网路与社会关係90
第三节社会关係与人际关係92
一、人际关係的概念92
二、人际关係的类型94
三、人际关係与社会关係96
思考与练习99
第五章社会网路分析的产生与发展100
第一节社会网路分析概念的提出100
第二节社会计量学与图论101
第三节代表性研究学派103
一、小群体与人际关係104
二、曼彻斯特学派106
三、新哈佛学派107
第四节新时期的社会网路分析研究108
一、社会网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08
二、社会网路分析技术的进步111
三、网际网路环境下的社会网路分析112
思考与练习115
第六章社会网路的表示116
第一节图论法116
一、图的基本概念116
二、图的分类120
三、关係的主要分析元素121
第二节矩阵法125一、矩阵的概念125
二、矩阵的分类126
三、矩阵的基本运算128
四、矩阵的关係运算133
思考与练习136
第七章社会网路分析的基本内容137
第一节强关係和弱关係137
一、弱关係137二、大数据中的关係强度与网路结构143
第二节密度与中心性146
一、密度的定义及测量147
二、中心性的定义及测量155
第三节凝聚子群171
一、基于完全互动性的凝聚子群172
二、基于可达性及直径的凝聚子群174
三、基于节点度的凝聚子群177
四、基于子群内外关係对比的凝聚子群178
第四节社会网路中的位置与角色185
一、社会学观点185
二、社会网路分析中的位置与角色187
三、结构等价性188
四、自同构等价性192
五、正则等价性193
第五节同质现象和信息级联194
一、同质现象194
二、信息级联197思考与练习203
第八章线上社会网路分析方法204
第一节线上社会网路的产生与发展204
一、社会化媒体204二、Web技术206
第二节线上社区分析208一、以节点为中心208
二、以群组为中心211三、以网路为中心212
第三节线上社会网路数据的获取215
一、网路爬虫215二、维基百科218
三、新浪微博220第四节相关软体222
一、社会网路分析软体222
二、网路爬虫软体224
参考文献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