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洞理论(structural holes theory)是由美国社会学家伯特在格兰诺维特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什幺是结构洞?“一个结构洞是两个行动者之间的非冗余的联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社会网路理论
- 外文名:structural holes theroy
- 属于:美国社会学家伯特在格兰诺维特等
- 集合:多个社会行动者
概述
社会网路是由多个社会行动者及它们间的关係组成的集合。
弱关係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在研究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提供工作信息的人往往是弱关係。他据此首次提出了关係强度的概念,将关係分为强关係和弱关係,认为能够充当信息桥的关係必定是弱关係。强关係维繫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係,弱关係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了纽带联繫。通过强关係获得的信息往往重複性很高,而弱关係比强关係更能跨越其社会界限去获得信息和其他资源。
嵌入性
强弱关係概念的提出对社会网路分析产生了重大影响,回应了经济社会学家波拉尼提出的“嵌入性”观念。在此基础上,格兰诺维特对经济行为如何嵌入社会结构作出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认为,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结构,而核心的社会结构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网路,嵌入的网路机制是信任;信任来源于社会网路,嵌入社会网路之中。因此,人们的经济行为也嵌入社会网路的信任结构之中。
结构洞
概念
例如,对于三个行动者A、B、C来说,如果A和B有联繫,A与C有联繫,但是B和C之间不存在联繫的话,那幺B和C之间就相当于存在一个洞。A、B、C之间关係的这种结构就是一个结构洞。A是结构洞的中间人。伯特认为,结构洞能够为中间人获取“信息利益”和“控制利益”提供机会,从而比网路中其他位置上的成员更具有竞争优势。
套用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结构洞中的中介位置的职位极多。如企业的市场部主管、客户主管,再如各省、市、自治区的各个大型企业设立在北京的“驻京办”管理。小说《驻京办主任》一书的主人公丁能通先生就认识到了这个位置极为重要。他的内心的想法是:“要想在政治上有大发展,必须有重量级的大人物赏识,他可以利用驻京办这个平台,既可以因频繁接待省市领导而得到赏识,又可以广交京城权贵,为自己在政治上有更大的发展寻找机会。……利用好这些关係,何愁自己没有靓丽的前程。”可见,驻京办主任就是一个结构洞的中间人位置,对于其占据者来说价值非凡。
社会资源
很多社会学家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也可以归于社会网路理论。
例如,美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对格兰诺维特的“弱关係强度假设”进行了推广,进而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他认为,那些嵌入个人社会网路中的社会资源——权力、财富和声望,并不为个人所直接占有,而是通过个人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关係来获取的。
当行动者採取工具性行动时,如果弱关係的对象处于比行动者更高的地位,他所拥有的弱关係将比强关係给他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个体社会网路的异质性、网路成员的社会地位、个体与网路成员的关係力量决定着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为此,林南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的三大假设并进行了检验:1、地位强度假设:人们的社会地位越高,摄取社会资源的机会越多;2、弱关係强度假设:个人的社会网路的异质性越高,通过弱关係摄取社会资源的几率越高;3、社会资源效应假设:人们的社会资源越丰富,工具性行动的结果越理想。
二对一
三个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关係称为三方关係。三方关係研究是小群体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进行社会网路结构研究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三方关係这种微观过程的研究,可有助于理解、解释巨观社会现象。
“二对一”理论的核心命题是:三方关係趋于“二对一”(two against one),即二人联合对付一人。“一个三方组的主要趋势是分离为‘一对’行动者和‘第三者’:比较积极的两个成员团结一心,不积极的那位孤立无援。”
结构角色
结构角色理论(Structural role theory),它包含结构对等、结构内聚性、角色对等等概念。这一理论可以对网路中的行动者如何相互影响对方的态度和行为等作出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