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薏病

(2020-06-26 21:03:57) 百科综合

薏病

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範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精神暴发等精神症状,但无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病理基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薏病
  • 外文名:hysteria
  • 又称:歇斯底里
  • 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

病因

癔症是由什幺原因引起的?
精神因素,特别是精神紧张,恐惧是引发癔症的重要因素.这在战斗中发生的急性癔症性反应特别明显.
而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或性的摧残,则是成年后发生转换性和分离性癔症的重要原田之一.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病症,或引发何种类型癔症与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情绪不稳定,易接受暗示,常自我催眠,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较一般人更易发生癔症.
具有情感反应强烈,表情夸张,寻求别人经常注意和自我中心等表演怪人格特徵的人在受到挫折,出现心理冲突或接受暗示后容易产生癔症.但这类人格特徵并非发生癔症的必要条件.有一些不属于这类人格的人在强烈的精神因素影响下,同样可以发生癔症反应.
癔症的遗传学研究结果颇不一致,有的研究认为癔症存在遗传因素影响,而有的研究结果又认为遗传的影响甚小,有人认为是一种多因素遗传形式.
(1)精神刺激:使患者感到委屈、气愤、精神紧张、恐惧等精神刺激或重大生活事件,往往是本症发病的直接原因或成为第一次发病的因素。有部分患者在以后的发作中可无明显的诱发因素,而是通过触景生情或联想,或自我暗示而发病。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或性摧残,则是后来发生转换性和分离性癔症重要原因之一,但躯体化障碍的发病与精神因素关係多不明显。
(2)心理素质: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癔症及引发何种癔症与患者心理素质有关,一般来说,具有癔病性格的人遇有精神刺激,易发生癔病。所谓癔病性格系指:
1、情感丰富:情感鲜明强烈,但不稳定,容易感情用事。
2、暗示性强:主要是指在一定环境气氛和情感基础上容易接受外界影响,以及容易对自身的某种感觉或某种观念无条件的接受(自我暗示)。
3、自我中心:即处处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目,富于表演性、戏剧性或者说是夸张,目的是为了博得人们对自己的重视与同情。
4、富于幻想:在情感基础上想像丰富、生动、活泼,甚至难以区别现实与幻想。
(3)遗传因素: 对于本症遗传研究结果颇不一致,总的来说,男性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2.4%,女性患者则为6.4%,高于一般居民的患病率。说明癔症存在遗传因素影响,而对双生子的研究不能支持本病的遗传假说。
(4)其它易感因素: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以及完全依赖丈夫供养的妇女,或是青春期、更年期的妇女,易患癔症。

症状体徵

癔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病史及症状

(一)本病多见于女性,有明显的癔症性格特徵,发病多与心因有关,既往有类似发病史。
(二)临床表现多样化。按症状的性质和形式分为两型:
(1)分离型:
①以精神症状为主,有情感暴发,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发病,表现为哭、笑、打滚、喊叫等。情绪转变迅速,常伴有戏剧样表情动作。
②意识範围缩小,朦胧状态,精神活动局限于引起发病的不愉快体验上,感知迟钝,定向不完整,持续时间短,事后大多不能回忆。
③昏睡状态,患者终日闭目卧床不动,呼之不醒,双眼紧闭,检查时可见眼球迴避,瞳孔不缩小。其它可表现为遗忘症、交替人格、Ganser综合徵、童样痴呆等精神症状。
(2)转换型:
主要表现为躯体的功能障碍,可发现运动、感觉、反射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但详细检查却未发现相应器质基础,也不符合神经解剖的生理特点。常见表现有痉挛发作、肢体震颤、瘫痪、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不言症和失音症、感觉过敏、感觉减弱或消失,癔病球及特殊感管障碍,如癔症性耳聋、失明和癔病性呕吐、呃逆,过度换气等植物神经机能障碍。

体检发现:

无阳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徵,既便有感觉、运动障碍体徵,但不符合神经解剖的生理特点。

辅助检查:

无相应器质性损害的阳性发现。
临床表现:癔症的临床表现甚为複杂,多样,一般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癔症性精神障碍.
又称分离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意识範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急剧情感爆发,选择性遗忘或自我身份识别障碍.癔症的这一类型起病时精神因素通常很明显.儘管患者本人否认,但旁人看来疾病的发作常有利于患者摆脱困境,发泄被压抑的情绪,获取别人同情,或得到支持和补偿.反覆发作者,往往通过回忆和联想与既往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即可发病.按照临床特点,这一类型又可区分为以下类别.
1,癔症性朦胧状态.
2,情感爆发.
3,癔症性神游症.
4,癔症性假性痴呆.
5,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
6,癔症性木僵.
7,癔症性遗忘症.
8,多重人格.
9,癔症性精神病.

体检发现:

无相应器质性损害的阳性发现。

鉴别诊断

癔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应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如癫痫、多发性硬化、肝豆状核变性、颅内占位病变等;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人格障碍相鉴别。

併发症

有的可出现躯体併发症。如褥疮,便秘、泌尿系感染等。力量和耐力也明显下降。

预防保健

癔症应该如何预防?
首先,要正确对待癔症患者,癔病是神经症而非精神病,癔症患者并无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一旦诱因消失,患者会霍然而愈。第二,要注意缓解紧张情绪,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轻鬆的环境,因为紧张情绪是蕴酿癔症的温床。第三,要加强对患者意志品质的训练,注意培养她们开阔的心胸和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第四,要设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创伤,以“要言妙道”的方式加以开导,指导患者正确对待人生。对待自己的性格缺陷。第五,採用暗示疗法,“假药”妙用,当癔症患者突然出现种种丧失功能的症状时,可请有权威的医生开点安慰剂,却告诉患者是可以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以达到使症状减轻和消失的结果。第六,当癔症患者发病时,首先要控制其言行,让患者镇静下来,以免发生意外,严重时要立即送医院。

治疗用药

癔症应该如何治疗?
一、心理治疗: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解释本病完全可以治癒而不留下任何残疾,并应做好病人家属、同事等人的工作,避免周围人造成的紧张及过分关心等不良气氛所造成的影响。
①暗示疗法,可觉醒暗示或催眠暗示。主要通过语言暗示或配合适当的理疗、针刺或按摩,以取得疗效。
②心理疗法:解释性心理疗法或分析性心理疗法,目的在于:引导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克服个性缺陷,认识无意识动机对健康的影响并加以消除。
③行为疗法,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适用于暗示治疗无效肢体或言语有障碍病例。
二、药物治疗:
对癔症性朦胧状态,精神病状态或痉挛发作,很难接受正规精神治疗时,可採用盐酸氯丙嗪25~50mg IM;或安定10~20mg IV,促使患者入睡。急性期后,精神症状仍然明显者,可採用盐酸氯丙嗪口服25~50mg 1~3次/d。头痛、失眠等可给予阿普唑侖0.4mg 3次/d。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