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简称“二工大”,成立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经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发展高水平国际化的高职教育,同时举办富有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承担一定规模的继续教育。2009年4月被上海市教委列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高校。2012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套用技术大学联盟”首批成员、“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企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上海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双名工程’培养基地”、“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
截至2018年6月,学校由主校区和若干个分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近八百亩。主校区位于上海浦东金海路,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2个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学校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22个专业类别,设有43个本科专业、31个高职专业,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位点。学校有校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5个。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450人(本科生9978人,专科生2472人),专业硕士研究生233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8500余人。
基本介绍
- 硕士点:1
-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 主管部门:上海市
- 学校官网:http://www.sspu.edu.cn
- 中文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英文名: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简称:二工大(SSPU)
- 创办时间:1960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理工类
- 属性:市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高校 - 现任校长:俞涛
- 知名校友:李斌、包起帆、刘国胜 等
- 校训:厚生,厚德,厚技
- 主要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
- 学校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 学校代码:12044
- 主要奖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学校定位:工程技术套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 校庆日:9月20日
历史沿革
1960年4月29日,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成立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
1963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同意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实行统一领导,归口市委教卫部领导。
196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半工半读工业大学“。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和国家教育部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成绩,讚誉为全国半工半读的一面红旗。
1977年,学校在经历文革后恢复招生。
1978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明确该校由“文革“期间划归总工会系统恢复到教育系统,成为上海市的重点地方学校。
1978年10月10日,学校第一批本科学生入学。
1978年11月,上海市教育卫生办公室批准学校与市手工业局合办本科层次的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全日制轻工分校,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可授予学士学位。
1984年,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全日制轻工分校撤消。
1984年7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学校由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改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1988年2月2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听取学校的工作汇报,确定学校为国家教委的一个点(即改革试验点、示範作用点和教委联繫点)。
1999年4月15日,二工大普陀校区成立,学校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委託管理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
1999年6月30日,二工大最大的分校—浦东校区成立。同年,市政府将学校列为三所重点发展的高职院校之一;依据上海市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签署的教育合作协定,依託澳洲TAFE教育集团建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昆士兰学院。
2000年5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为学校建校40周年题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四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专业对口人才”。
2000年7月,国家教育部批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由成人高校系列转制为普通高校系列。
2001年11月,经市政府批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8月由上海冶金联合职工大学和上海冶金工业学校合併建立)合併组建成新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03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经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院校。此后,曾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
2004年,与香港蒙妮坦国际集团合作举办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蒙妮坦学院成立,是国内首家普通高校培养具有高等教育学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的专门学院,
2007年5月,学校被上海市命名为首批“技师学院”。
2009年4月,学校被上海市教委列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2011年11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研究生部成立。
2012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首次招收研究生。
2012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承建的第二批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项目——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启动建设。
2018年1月11日,学校与上海材料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定。
2018年3月8日,学校与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签订“计算机软体与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战略协定。
2018年6月,获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画首批入选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根据2014年9月官方网站显示,学校获得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项、2005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国家级专利3项,省(部)级课题项目7项,省级以及以上核心论文(作品)300多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
代码 | 项目名 | 负责人 | 经费 | 基金 |
E020603 | 聚乙醯苯胺纳米线阵列/离子液体功能化石墨烯複合材料构筑及超级电容性能 | 李靖 | 25万 | 工程 |
E050802 | 铝合金旋铆变形驱使的聚醯胺-40Cr球头销摩擦行为基础研究 | 田浩彬 | 25万 | 工程 |
E0608 | 导电有机物-石墨烯纳米结热电输运及转换机制的研究 | 王元元 | 25万 | 工程 |
E0608 | 汽车尾气热电发电系统热量存储与传递过程最佳化研究 | 谢华清 | 110万 | 工程 |
E060602 | 低维纳米结构形貌演变对複合界面材料热量输运特性的影响 | 于伟 | 83万 | 工程 |
B070204 | 电子废弃物中典型含铅玻璃的机械化学硫化机制研究 | 苑文仪 | 25万 | 化学 |
E042203 | 离子液体电沉积资源化硅业副产物氯硅烷及其回收物在硅薄膜太阳电池上循环再利用的基础研究 | 张承龙 | 79万 | 工程 |
F012304 | 连续血糖监测用微纳感测器的构建及其失效机理研究 | 朱志刚 | 75万 | 信息 |
F020808 | 基于定向天线的混合多信道车辆网路容量研究 | 陈林 | 18万 | 信息 |
A010704 | 重根临界条件下的KAM理论及其套用 | 高美娜 | 22万 | 数理 |
F020806 | 跨组织工作流系统可靠服务计算关键技术研究 | 谭文安 | 60万 | 信息 |
E070202 | 原位聚合法製备高介电(碳纳米管-酞菁铜)/聚醯亚胺纳米複合材料的研究 | 王静荣 | 25万 | 工程 |
E060602 | 氧化锌基纳米複合高温热电材料热导及热电性能调控的研究 | 吴子华 | 25万 | 工程 |
E0419 | 钙基废渣与废弃溴代阻燃材料共热解下溴的演变机制与调控原理 | 关杰 | 33万 | 工程 |
B0101 | 以非手性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合成手性介孔材料及其在非对称催化反应中催化性能研究 | 靳海英 | 23万 | 化学 |
E060602 | 自由悬架石墨烯纳米带热量输运性质研究 | 谢华清 | 60万 | 工程 |
E0608 | 高导热石墨烯基热界面材料的设计及传热机理研究 | 于伟 | 25万 | 工程 |
F020701 | 基于身份的标準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短代理签名体制研究 | 胡小明 | 20万 | 信息 |
F010305 | 无先验知识条件下基于统计学习的自适应盲分离技术研究 | 薛云峰 | 18万 | 信息 |
E080404 | 机械化学法强化硷浸回收钢铁厂烟尘中金属锌及降解PCDD/Fs的基础研究 | 张承龙 | 20万 | 工程 |
科研平台
根据2014年9月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省级研究院,9个研究所,1个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
类别 | 名称 | ||
---|---|---|---|
省级研究院 | 曙光研究院 | ||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 | 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产学研开发中心 | ||
研究所 | 光电信息与智慧型系统研究所 | 物联网研究所 | 会展经济研究所 |
先进能源材料研究所 | 套用数学研究所 | 工业设计研究所 | |
先进制造工程研究所 | 智慧型护理器械研究所 | 物流与服务科学研究所 |
学术资源
图书馆藏
根据2014年9月官网显示,馆藏图书总量已逾115万多册,电子图书逾120万多册。还收藏中外文报刊2000余种,中外文全文资料库24种,可供全文查阅的中外文电子报刊8500余种。
学术期刊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先后被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 MATH)收录、《中国数学文摘》收录
、《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收录刊源、《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全文收录期刊、《科技信息资料库》全文收录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收录期刊、《台湾思博网(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期刊、首批“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範”执行优秀期刊全文收录。
、《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收录刊源、《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全文收录期刊、《科技信息资料库》全文收录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收录期刊、《台湾思博网(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期刊、首批“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範”执行优秀期刊全文收录。
刊物名称 | 主编 | 刊期 | CN | ISSN | 主管部门 | 主办单位 |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 谢华清 | 季刊 | 31-1496/T | 1001-4543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办学规模
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7月官网显示,学校设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21个专业类别,设有40个本科专业、30个高职专业,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领域(环境工程)。建有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培育)1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3个,上海市教委知识服务平台1个。学科建设对硕士培育点的支撑覆盖率达到100%,对本科专业门类的支撑覆盖率达到100%,对本科专业建设的支撑覆盖率达到81%。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画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上海市属高校套用型本科试点专业6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7个,全英语建设专业2个。学校有中本贯通专业4个,中高贯通专业6个。

专业名称 | 学科门类 | 类别 | 级别 |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工学 | 机械类 | 国家特色专业 |
软体工程 | 工学 | 电气信息类 | 国家特色专业 |
物流管理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国家特色专业 |
类别 | 学科 | |||
---|---|---|---|---|
一级学科 | 环境工程 | |||
优势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测控自动化 | 机械工程 | 电子产品与环境工程 |
校重点学科 | 软体工程(软体工程与服务)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旅游管理 | 套用数学 |
校培育学科 | 计算机套用技术 | 材料学 | 环境工程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 | 金融学 | 公共管理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英语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 | 工业工程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设计学 | 物流管理 | 职业技术教育学 |
院系设定
根据2017年7月官网显示,学校设有工学部(下设智慧型製造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文理学部(下设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关係学系、通识教育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套用艺术设计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工程训练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和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等12个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学校现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21个专业类别,设有40个本科专业、30个高职专业,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领域(环境工程)。
学部 | 二级学院 | 专业 | ||
---|---|---|---|---|
工学部 | 智慧型製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工业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械工程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自动化 | ||
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班) | 交通运输(车辆工程) |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网路工程 | ||
智慧型科学与技术 | 软体工程 | 数字媒体技术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班) | --- | |||
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 | 环保设备工程 | 材料化学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教育试点班) | --- | |||
文理学部 | 外国语学院 | 日语 | 英语 | --- |
理学院 | 套用统计学 | |||
人文系 | 公共关係学 | |||
经济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物流管理 | 财务管理 | |
信用管理(投资风险控制) | 国际商务 | 电子商务 |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 | |||
套用艺术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 | 产品设计 | 环境设计 | |
工业设计 | 数字媒体艺术 | |||
专科 | 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模具设计与製造 | 机械製造与自动化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套用电子技术 | 通信技术 | ||
建筑经济管理 | 工商企业管理 | 金融保险 | ||
套用英语(涉外商务 中澳) | 国际商务(中澳) | 套用韩语 | ||
会展策划与管理(中澳) | 酒店管理(中澳) | 物流管理(中美) | ||
计算机网路技术(中美) | ---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4月30日,学校有专任教师621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有477人,占专任教师的76.8%;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有266人,占42.8%;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1.8岁;具有专业(行业)实践背景和职业资格的“双师”教师占31.9%。
教学建设
根据2014年9月官方数据显示,学校建有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上海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中外合作职业师资培训基地”和国家人保部、教育部、上海市、浦东新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及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资源研发基地;常设“上海市计算机套用能力考试”考场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学校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校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校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4个。
●国家级精品课程(高职)
2005年 | 程式设计基础 | 负责人:陆 虹 |
2004年 | 数控工具机故障诊断与维修 | 负责人:何亚飞 |
2003年 | 数据结构 | 负责人:蒋川群 |
●上海市精品课程(本科)
时间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
2014年 | 路由技术 | 斯桃枝 |
2013年 | 影视编辑与合成 | 夏天 |
2012年 | 自动控制原理 | 胡志华 |
2011年 | 西方经济学 | 魏文静 |
2010年 | 互换性及测量技术实践 | 刘 唯 |
2008年 | 单片机原理与套用 | 杨冠群 |
2007年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卢醒庸 |
●上海市精品课程(专科)
时间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
2013年 | 接触镜验配技术 | 李延红 |
2013年 | 国际金融 | 高秀屏 |
2012年 | 网路安全 | 杨寅春 |
2012年 | 国际货运代理 | 邬星根 |
2010年 | 作业系统 | 张世明 |
2008年 | 机械製造基础 | 刘 唯、郁龙贵 |
2005年 | 程式设计基础 | 陆 虹 |
2004年 | 数控工具机故障诊断与维修 | 何亚飞 |
2004年 | JSP程式设计 | 蒋文蓉 |
2003年 | 数据结构 | 蒋川群 |
●校级精品课程
序号 | 课程 | 负责人 | 课程层次 | 教学单位 |
---|---|---|---|---|
1 | 感测器与测试技术 | 杨淑珍 | 本科 | 机电工程学院 |
2 | 软体文档写作 | 施庆平 | 本科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3 | 离散数学 | 方红 | 本科 | 理程学院 |
4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陈胜文 | 本科 |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
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王永章肖春燕 | 本科 | 思政部 |
6 | 电子商务 | 杨敬辉 | 本科 | 经济管理学院 |
7 | 新闻英语 | 郑佩芸 | 本科 | 外国语学院 |
8 | 金工实习 | 髙琪 | 本科 | 实验实训中心 |
序号 | 课程 | 负责人 | 课程层次 | 教学单位 |
---|---|---|---|---|
1 |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 白跃伟 | 本科 | 机电工程学院 |
2 | 机械製造技术 | 刘平、王文霞 | 本科 | 机电工程学院 |
3 | 电力电子技术 | 冯丽平 | 本科 |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
4 | 路由技术 | 斯桃枝 | 本科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5 | 影视编辑与合成 | 夏天 | 本科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6 | 物流法规 | 孟琪 | 本科 | 经济管理学院 |
7 | 战略管理 | 肖智润 | 本科 | 经济管理学院 |
8 | 公共关係学 | 杨俊 | 本科 | 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 |
9 | 英美经典影片赏析 | 张军 | 本科 | 外国语学院 |
10 | 建筑工程概预算 | 傅红霞 | 高职 | 经济管理学院 |
11 | 角膜接触镜 | 李延红 | 高职 | 理学院 |
序号 | 课程 | 负责人 |
---|---|---|
1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刘中原 |
2 | 作业系统 | 张世明 |
3 | 数位讯号处理 | 戴 虹 |
4 | 机率论与数理统计 | 徐 玲 |
5 | 管理信息系统 | 杨敬辉 |
6 | 机械製造基础 | 郁龙贵 |
序号 | 课程 | 负责人 |
---|---|---|
1 | 理论力学 | 黄慧春 |
2 | 汽车维修技能 | 周 平 |
3 | 电气CAD | 陈冠玲 |
4 | 资料库 | 闫 昱 |
5 | 程式设计基础 | 陆 虹 |
6 | 高等数学 | 吴 珞 |
7 | 大学英语 | 乔立清 |
8 | 数控加工技能 | 李蓓华 |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 工程训练中心 |
●校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校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 数位化製造中心 |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
计算机实验中心 | 创新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围绕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境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家高校和机构开展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学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等途径,以留学生教育、教师海外访学、学生海外项目、海外名师、国(境)外职业资格证书引进、工程教育认证、学术交流等活动和项目为载体,引进和整合海外教育理念、办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实施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德国、瑞典、芬兰等欧洲国家的套用科技大学在工程教育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TAFE教育集团合作举办昆士兰学院,与美国布劳沃德学院合作举办2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香港蒙妮坦国际集团合作成立蒙妮坦学院,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活动。与北京联合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台北科技大学等两岸多所高校轮流举办“海峡两岸套用性(技术与职业)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两岸职业教育领域具有较大影响。与美国韦伯州立大学签署谅解备忘录,并就联合培养、师生交流、合作研究等方面内容达成广泛共识。
所授荣誉
根据2014年9月官网数据显示,该校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单位和“上海市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2005年以来连续被评定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校园文化
校训
“厚生、厚德、厚技”
释义:
“厚生”,是办学宗旨,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治校理念。
“厚生”,出于大禹的民本思想。《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谓正身之德,正己以治民;利民之用,勤俭为民兴利除弊;厚民之生,薄徭轻赋令民生计温厚,故所以养民也。时代在发展,民生问题的要素也随之变化。当今社会,教育为民生之基,接受教育的机会,决定着国民立足社会的基础;就业为民生之源,接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国民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因而,学校的使命必然是面向社会,扩大民众受教育的机会,提升受教育的程度,推进社会的发展。
“厚德,厚技”,是办学特色,体现崇尚实践、融入社会的兴校方针。
“厚德,厚技”出于周易和先秦诸子。《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庄子·养生主》:“道也,进乎技矣”。君子注重德行,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高尚的品行,用宽厚的态度待人。所有技艺,包括高超的技艺的获得和培养,都必须通过长期的、艰苦的具体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要摆脱一切外界凡俗及功利的干扰,达到一种精诚之境。小技,亦可升华精神。
“厚生”与“厚德,厚技”的关係体现办学定位。
以“厚生”导引“厚德,厚技”,以“厚德,厚技”实现“厚生”,这是办学定位。不同学校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去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作为实践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学,只有注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育,师生德技双馨,方能实现厚生之办学宗旨,使学校造福于社会、造福于民众。这也正是学校的传统和特色之所在。
校徽
设计说明:
1、学校英文名称为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英文简称为ShanghaiPoly.,英文缩写为SSPU;学校徽志为圆形,蓝色外圈内为学校中英文校名,白色中央为校名英文缩写图形。
2、校徽图案由外圆内方两层构架组成,外层内容为学校中英文规範名称,核心为校徽基本形。
3、基本形主要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英文名称缩写大写字母“S”、“S“、“U”、“P”变形组合而成。体现出“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治校理念,崇尚实践、融入社会的兴校方针。
4、整个图案寓意为: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和支柱,多学科交叉融合、并重发展,共同提升办学水平、创造学校教育事业的美好前景;也形象化地展现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等多学科相结合的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学校争创省内一流、国内外有影响的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知名校友
王慧芬:上海和协商务谘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乐美龙:医科达放射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冯德福:上海华夏文化经济促进会会长

刘岐明:华泰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
刘国青:上海莱必泰数控工具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国胜 上海宝钢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
孙小蔚:上海顶腾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朱懿心: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主任
吴小寅:洋山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副巡视员
李峰:世界包装组织亚洲包装中心技术总监
李斌: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
杜重俊: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杨桂兴:上海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副董事长、总经理
沈建芳: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陆勤:宝钢集团安全生产监督部高级工程师

陈建军:百联集团超商部党委书记
单子旭:上海博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
周颐: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周德孚: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郑经纬:亚晨科技集团总裁
郑楚荣: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
金玉林: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现代製造系主任
俞国生:上海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包起帆 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中国港口协会科技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浩:上海市静安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组织员
张文飞:托伦斯精密机械(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
现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
宋宝儒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
俞涛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
胡晟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吴沛东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瞿志豪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王增豪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王增豪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