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四川大学医学基础与法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2020-03-16 12:28:46) 百科综合

四川大学医学基础与法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四川大学医学基础与法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验教学基础。四川大学华西医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2001年中心被评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四川大学医学基础与法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 成立时间:2001年
  • 荣誉:“四川省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 所属:四川大学

情况简介

2000年,原华西医科大学与原四川大学合併,成立了新的四川大学。2001年,原华西医科大学所属基础医学院和法医学院两个学院合併,成立了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本中心实验教学量大面广,属于校级实验教学中心。本中心承担全校基础医学、法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等所有医科类学生的实验教学,还承担校内文科(包括科技英语、法学等)、工科(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工程等)等非医学类学生的实验教学,每年教学工作量总计达35万人学时;同时,还承担了一定的社会服务任务,如培训参加国际比赛的中学生选手、面向校内外研究生开放等。
医学与法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由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中心主任,并聘副主任2人,对实验教学进行集中投资、集中管理。中心打破原有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单一学科条条分割的格局,经专家们的精心论证,将相关学科的实验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成立医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由四个实验室组成即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和生物分子实验室。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由两个实验室组成即基础医学专业教学实验室、法医学专业教学实验室。实现了从空间、设施、人员到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并新建或改建了实验室,开设独立的、开放性的实验教学课程。形成了资源共享、学科相互渗透教学模式和一整套新的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基础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验设备建设

本实验教学中心先后获得国家财政部、学校“523实验室建设”项目和新校区建设项目经费投入1300多万元,为建立设备先进、资源共享、环境优美的实验教学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建成了设备品质精良机能学实验实现了微机化,形态学实验实现了数位化。

实验室队伍建设

医学与法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已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有奉献精神、热心教改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由各相关学科具有高学历、高级职称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各实验室主任,并且组建了一支由技术骨干组成的专职实验人员队伍,以及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实验中心共有高级实验师3名,实验师18名,助理实验师8名,工人4名。实验教师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讲师27人,助教11人。
建立了切实的实验人员培养措施和计画,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实验人员队伍的水平。鼓励实验室人员儘量参加科研项目;儘可能地安排实验人员出席各种有关的专业学术会议,以开拓眼界;鼓励实验技术人员通过学习,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成为实验教学专职教师;支持鼓励实验人员报考在职学习。

实验室课程建设

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统一管理下,在人员、空间、设备的有机整合基础上, 对实验项目和内容进行改革,开设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实验课程,新建或改造了相应的实验项目,并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相应实验课程已进入课程信息库,形成以面向医学类学生为重点,可供全校学生选课的开放性实验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成果

实验教学密切配合理论课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进度,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科学设计实验教学体系,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本中心不断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例如,将传统的依附于9门学科的教学实验室整合为独立的4个医学基础教学实验室,并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最佳化,在保留部分经典的基础实验基础上,增加了一大批综合性,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例如,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整合起来,开设了机能学实验课程,增加了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从机体某一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到异常的病理生理改变,再到药物治疗等各方面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及时引入教师科技新成果。例如,病原生物学实验中加入了有关“阴道毛滴虫”和“杜什利什曼原虫”的研究成果;机能学实验中加入了“膜片钳在医学实验研究中的套用”等。
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直接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开展创新性实验,并写出研究论文。
对于法医学专业学生,实行实验与科研相结合、与检案和社会套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各种法医学检案实习与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近五年来发表教学论文128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