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实验室其性质属于专业实验室,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000多万元的新实验大楼已于2006年建成,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其中实验大厅1500平方米,从而使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硬体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实验室拥有500T的电液伺服长柱试验机和200T的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100T压力试验机;DH5923、DH5920、DH3816、DH3818静、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和静、动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等较先进的试验设备,完全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研究生培养及科学研究需要。现有仪器设备200多台(件),价值 160 多万元。土木工程实验室是四川大学“523”实验室重点建设项目。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四川大学工程结构实验室
- 性质:专业实验室
- 投资:1000多万元
- 时间:2006年
研究方向
01工程结构分析
02工程结构抗震
03结构最佳化设计及计算机工程仿真
04结构可靠度及失效分析
05工程结构检测与修复
06现代跨越结构
07混凝土结构环境强度学
08工程结构耐久性与修补
09建筑工程管理
装备情况
主要设备包括:
仪器名称 | 型号 | 技术指标及性能 | 套数 |
500T压力实验机 | YAW-5000 | 压缩空间:3.5m | 1 |
200T压力实验机 | YAW-2000 | 压缩空间:1.5m | 1 |
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 | DH5920 | 8通道带软体包 | 1 |
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 | DH5923 | 8通道带软体包 | 1 |
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 | DH3816 | 60通道带软体包 | 2 |
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 | DH3818 | 60通道带软体包 | 3 |
激振器 | JZT-50 | 激振力500N、振幅±7.5mm | 2 |
信号发生器 | TS1212 | 失真≤0.5% | 2 |
功率放大器 | TS5875 | 失真≤1% | 2 |
多功能测试仪 | 941B | 6通道 | 1 |
桩基动测仪 | RS-1616K(P) | 一级定点放大,内置486工控制。 | 1 |
非金属超身检测仪 | CTS-25 | 工作频率10-1MHz | 1 |
人员情况
实验室专、兼职人员共1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实验员1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的教师7人。50岁以上教师4人,40-49岁教师7人,40岁以下4人。
科研成果
获得的教学成果奖励
1.2005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2.2005年获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3.2001年获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3.贾正甫副教授(实验室主任)指导的本科生获得2006年优秀毕业一等奖。
4.出版《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概论》《结构可靠度分析》《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材料力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经济》《工程估价--十五规划教材》等十余部教材及专着,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科研经费平均每年达三十多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历届主任
贾正甫,副教授,实验室主任,任职时间:1993年至今,,主要研究方向:结构工程,多次获得教学成果奖励。编写教材多部。
发展规划
以四川大学“523”实验室建设项目为动力,为适应建筑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建立适应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特点的综合性的实验课程体系,强化实验基础课程,构建实验课程平台,改革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增强设计型、开放型实验。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结合四川省“土木工程複合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提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实验课程改革拟加强结构实验为主,主要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试验课;增设施工技术实验课;增加计算机结构仿真试验,採用计算机模拟模型结构试验;开展“三新”试验,即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探索试验;改革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室管理方式,重点强调教师积极参与。
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着重在试验的全面性和先进性。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合理设定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基础课强调实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专业实验课则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结合基地建设,大量增设实验内容,突出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培养複合型的人才。
实验课程的开放性和与工程结合的实践性。建立开放的实验室,学生可自由组合、自行选题,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製作模型、操作载入过程、量测实验结果,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实验。实验教学与基地实习相结合,靠近实际、接近工程,让学生掌握施工过程。对无法开展的大型动力实验(如振动台试验)则利用录象、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计画地对外开放实验室,承担工程,为社会服务。教学、科研与为工程服务相结合,多方筹集资金,有偿服务,滚动发展的建设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走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加强国内外同类实验室的调研,收集信息,吸取其他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行试验项目负责人制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试验项目,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加强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注意引进实验室人员,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定向培训。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下实验室,讨论、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