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科学技术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한국과학기술원),简称KAIST ,也称韩科院、韩国科技院等。建于1971年,是坐落在韩国大田广域市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为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
KAIST在2018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40位;在2014年的QS亚洲排名中位列第2位;在2014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50年以下院校百强排行榜》中,KAIST位列世界第三位。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7年全球年轻大学排名榜中,韩国科学技术院位列第五。
KAIST给包括国际学生在内的绝大多数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全额奖学金,学校现有学生总共10249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韩国科学技术院
- 外文名: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简称:KAIST
- 创办时间:1971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现任校长:姜成模(Sung Mo Kang)
- 所属地区:韩国首尔校区、大田广域市校区
- 主要院系:自然科学院,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商学院
- 世界排名:2018-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40位
- 亚洲排名:2015年QS亚洲排名第3位
- 学校类型:顶尖研究型综合大学
- 学校属性:世界一流大学、常春藤盟校
- 学生人数:10249人
- 高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
学校信息
中文名称:韩国科学技术院
外文名称: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建校年代:1971年
所在省州:大田广域市
教师人数:1140(2013)
学生人数:10249(2013)
本科生:4047(2013)
研究生:6202(2013)
校园面积:1,432,882平方米(大田校区)
413,346平方米(首尔校区)
中国教育部是否认证:获得认证
隶属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LAOTSE;AOTULE;ASPIRE League;
校名由来
KAIST韩语名为“한국과학기술원”,汉语名为“韩国科学技术院”,英语名为“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为“KAIST”。部分韩国人习惯按“KAIST”的发音称之为“카이스트”,部分中国人会称之为“韩科院”、“韩国科技院”、“韩国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韩国先进科技学院”等等。
历史沿革
1971年2月16日 | 在韩国首尔建立韩国高等科学院(KAIS) |
1973年3月5日 | 第一届硕士生入学 |
1975年8月20日 | 举行第一届硕士生毕业典礼 |
1975年9月12日 | 第一届博士生入学 |
1978年8月19日 | 举行第一届博士生毕业典礼 |
1980年12月31日 | 与KIST合併成立韩国科学技术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989年6月12日 | KIST与KAIST分拆,保留KAIST的名字 |
1989年7月4日 | KAIST合併韩国科技院(Kore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迁至韩国大田 |
1990年12月17日, | 举行第一届学士学位授予仪式 |
1996年10月1日 | 建立韩国先进学习研究院( Korea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y) |
2004年5月4日 | 成立国家纳米製造中心(NNFC) |
2008年1月1日 | 更改其名称为KAIST,取代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9年3月1日 | 合併信息通讯大学(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ICU),将其作为KAIST信息科技学院 |
地理位置
韩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是一个半岛。南北较长,东西南北的气候不同。整体上属于温带气候,与同一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年气候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天寒冷,夏天炎热,春秋两季则天气晴朗,空气清爽,非常舒适。

大田广域市(韩文:대전광역시,英文:Daejeon)为韩国第5位的大城市,是大韩民国中西部的地方行政单位。 大田市原来属于忠清南道,但1989年成为国家直辖市,后来又改称广域市。现市内高级教育机关达到59所,学生人数超过110,000人。当地并拥有很多科学技术研究院。大田原为小村,1905—1914年铁路通过后兴起。1943年设市。是韩国中部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韩国的六大城市之一。
校园氛围
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学习和科研而準备的。在KAIST的校园内徜徉,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这里的人们说,区分 KAIST的白天和晚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所有的时间都是用来学习和研究的。学校的各种管理体系都是按24小时工作模式设计的;24小时实验课;图书馆24小时开放;宿舍24小时不锁门。在这里,不仅许多试验和实习都排在晚上,甚至连考试也不例外。熄灯时间、早点名,这些名词对KAIST的学生来说已经很遥远了。在这里,除了一些热门的实验室会24小时安排实验外,似乎没有什幺必须每天熬夜的理由。不过对KAIST的学生们来讲,这是一个无需议论的话题。有的学生会24小时泡在试验里,然后再用24小时睡大觉。更多的人会早一点结束夜间的学习,为明天做好準备。夜晚,本来是学生们可以放鬆一下的时间,在花前月下谈天说地。但是在KAIST,你感觉不到这些。实验室里那种热烈的气氛、图书馆里面人满为患的场面,会让你感到,夜晚本来就应该这样度过。

应该说,是KAIST倡导的自由的学习环境,点燃了学生们求知的热情。学生们有了更多的自由,对自己的学业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这种自由也就形成了自觉的、习以为常的刻苦。 KAIST向学生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在这里,本科生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更有甚者,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学生们都可以不分年级,不分专业地自由选修,合格后即可以拿到学分。本科生如果在企业里实习成绩优秀,就可以用实习成绩代替毕业论文。
学生信息
从1975到2014年,KAIST为社会输送了48,398名毕业生,包括13,743名本科生,24,776名硕士生,9,879名博士生。根据2014年4月的统计数据,KAIST有10,146名学生,其中学士生3,980名,硕士生2918名,博士生3,518名。一部名叫《KAIST》的韩剧就是取材于KAIST学生的学习生活。
KAIST给包括国际学生在内的绝大多数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全额奖学金。博士生可以免除兵役,KAIST是韩国唯一具有此资格的高校。此外,许多课程使用英语授课。根据韩国中央日报的排名数据,KAIST有超过80%的专业课程使用英语授课。
KAIST有自主而灵活的学制系统,而其他韩国院校要求遵循韩国政府制定的录取和课程要求。KAIST的学士学位生可以随意更改其专业。硕士生、研究生需要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才能毕业。
有来自超过60个国家、大约600名国际学生就读于KAIST,使KAIST成为全韩国民族多样化最明显的学校。
毕业后,超过70%的学士生选择升学,其中50%留在KAIST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45-50%的学生通过KAIST的预录取进入KAIST,这样他们就可以跳过高中的最后一学年。另外,很多学生选择KAIST的硕博连读项目,因而他们中很多人在拿到博士学位时不足30岁。
韩国科学技术院中国学人学者联合会
韩国科学技术院中国学人学者联合会(KACHA)是由在韩国科学技术院求学和工作的中国人组成的联合会,由中国驻韩大使馆及韩国科学技术院国际交流处共同管理。
科研水平
KAIST拥有具备国际水準的教育、研发设施,实施学士、硕士和博士连读制度,採用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实际套用能力的高级人才,为韩国的技术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调查,该院毕业生大部分进入韩国民间大企业、研究所和教育机构、政府机关,用人机构满意度达90.3%;截至2003年,在全国总计20,821名教授中,有10%毕业于该院。

KAIST现建有尖端科学研究所、科学英才教育研究所、数学研究所、纳米科学技术研究所、机械技术研究所和人工卫星研究中心、脑科学研究中心、半导体设计教育研究中心等共9家研究所、34家研究中心(国家指定的研究中心有9家)及62家不同领域的研究室,堪称韩国基础和高技术研究的摇篮。2003年该院研究经费为1,151亿韩元(约合1亿美元),研究课题973个,教授人均科研经费2.47亿韩元。截至2003年末,在国内外着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3,114篇,其中国外刊物22,077篇;2003年在SCI发表论文1,577篇,教授人均4篇。2003年注册专利261项,其中国内和国外分别为181项和80项。该院建有技术创新中心和新技术事业支援团及专业孵化器,迄今毕业生成功地创办了580余家高技术风险企业。
大学排名
榜单名称及年份 | 世界排名 | 亚洲排名 | 韩国排名 |
QS世界大学排名(2015-2016) | 43 | 10 | 2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014-2015) | 52 | 8 | 2 |
世界年轻大学百强排行榜(2014) | 3 | 2 | 2 |
QS亚洲大学排名(2015) | — | 3 | 1 |
韩国中央日报大学排名(2012) | — | — | 1 |
QS世界大学排名
年份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世界排名 | 79 | 90 | 63 | 60 | 51 | 43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2014-2015年排名世界52位,亚洲第八位。
2014-2015 | 2013-214 | 大学名称 | 国家 |
40 | 38 | 伦敦国王学院 | 英国 |
41 | 40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 美国 |
42 | 42 |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 美国 |
43 | 43 | 香港大学 | 中国香港 |
44 | 36 | 卡罗林斯卡学院 | 瑞典 |
45 | 48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 澳大利亚 |
46 | 46 | 明尼苏达大学 | 美国 |
46 | 47 | 北卡罗来纳大学 | 美国 |
48 | 45 | 北京大学 | 中国 |
49 | 50 | 清华大学 | 中国 |
50 | 44 | 首尔大学 | 韩国 |
51 | 57 | 香港科技大学 | 中国香港 |
52 | 56 | 韩国科学技术院 | 韩国 |
52 | 58 | 曼彻斯特大学 | 英国 |
54 | 52 | 布朗大学 | 美国 |
55 | 52 |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 美国 |
55 | 61 | 荷语天主教鲁汶大学 | 比利时 |
57 | 50 | 波士顿大学 | 美国 |
58 | 49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 美国 |
59 | 52 | 京都大学 | 日本 |
60 | 72 | 悉尼大学 | 澳大利亚 |
2013-201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亚洲部分榜单(TOP20)
2014亚洲 排行榜 | 2013亚洲排行榜 | 院校名称 | 国际/地区 |
1 | 1 | 东京大学 | 日本 |
2 | 2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新加坡 |
3 | 3 | 香港大学 | 中国香港 |
4 | 8 | 首尔国立大学 | 韩国 |
5 | 4 | 北京大学 | 中国 |
6 | 6 | 清华大学 | 中国 |
7 | 7 | 京都大学 | 日本 |
8 | 10 | 韩国科学技术院 | 韩国 |
9 | 9 | 香港科技大学 | 中国香港 |
10 | 5 | 浦项科技大学 | 韩国 |
11 | 11 | 南洋理工大学 | 新加坡 |
12 | 12 | 香港中文大学 | 中国香港 |
13 | 13 | 东京工业大学 | 日本 |
14 | 14 | 国立台湾大学 | 中国台湾 |
15 | 17 | 大阪大学 | 日本 |
16 | =15 | 日本东北大学 | 日本 |
17 | 20 | 延世大学 | 韩国 |
18 | =15 | 希伯来大学 | 以色列 |
19 | 37 | 伊斯坦堡海峡大学 | 土耳其 |
19 | 18 | 特拉维夫大学 | 以色列 |
QS亚洲大学排名
2014排名 | 2013排名 | 院校 | 国家 | 总得分 |
1 | 2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新加坡 | 100 |
2 | 6 | 韩国科学技术院 | 韩国 | 99.5 |
3 | 2 | 香港大学 | 中国香港 | 99.3 |
4 | 4 | 首尔大学 | 韩国 | 98.7 |
5 | 1 | 香港科技大学 | 中国香港 | 98.4 |
6 | 7 | 香港中文大学 | 中国香港 | 97.4 |
7 | 10 | 南洋理工大学 | 新加坡 | 97.3 |
8 | 5 | 北京大学 | 中国 | 96.3 |
9 | 7 | 浦项科技大学 | 韩国 | 96.1 |
10 | 9 | 东京大学 | 日本 | 95.9 |
11 | 12 | 香港城市大学 | 中国香港 | 95.1 |
12 | 10 | 京都大学 | 日本 | 94.7 |
13 | 15 | 大阪大学 | 日本 | 94.5 |
14 | 14 | 清华大学 | 中国 | 93.9 |
15 | 13 | 东京工业大学 | 日本 | 93.6 |
16 | 16 | 延世大学 | 韩国 | 92.7 |
17 | 21 | 成均馆大学 | 韩国 | 92.3 |
18= | 19 | 高丽大学 | 韩国 | 92.1 |
18= | 17 | 东北大学 | 日本 | 92.1 |
20 | 18 | 名古屋大学 | 日本 | 91.1 |
21 | 22 | 国立台湾大学 | 中国台湾 | 89.8 |
22 | 23 | 复旦大学 | 中国 | 88.7 |
23 | 24 | 北海道大学 | 日本 | 87 |
24 | 20 | 九州大学 | 日本 | 85.9 |
25 | 26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中国 | 85.1 |
26 | 29 | 南京大学 | 中国 | 83.3 |
27 | 25 | 香港理工大学 | 中国香港 | 83.2 |
28 | 27 |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 | 81.3 |
29= | 36 | 汉阳大学 | 韩国 | 80.8 |
29= | 30 | 国立交通大学 | 中国台湾 | 80.8 |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材料科学:16
化学:17
机械工程:21
化学工程:21
电子工程:24
土木工程及结构工程:32
电脑科学及信息系统:36
韩国中央日报大学排名
年份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全国大学排名 | 1 | 1 | 1 | 2 |
学院设定
自然科学学院
● 物理系
● 数学系

● 化学系
● 纳米科技学院
培养合格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套用能力,使他们以后在社会上担任关键角色。每个部门不仅负责每个科目的教育,也承担所有本科学生的学科教育。通过与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研究,促进学术研究,业务交流。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科学系
● 药学与工程学院
KAIST生命学科与生物工程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促进多学科交叉,力争取得一些在科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突破性学术成果。与此同时,学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建优良的育人环境,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质量显着提高,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系
● 海洋系统工程研究生院
● 航空工程系
● 电子工程学院
● 计算机学院
● 土木及环境工程系
● 生物及大脑工程系
● 工业设计系
● 工业及系统工程系
● 化学及生物分子工程系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核能与量子工程系
● 信息工程系
● Cho Chun Shik研究生院
● 知识服务工程系
● 能源、环境、水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生院 EEWS
工程学院,旨在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员所需要的工业,科研和政府机构,产业界,学术界,研究和政府之间的合作,构建一个和谐的结构。
学院下设两所学校,7个部门和四个部门,每个域并设定了一个独特的特性保持系统之间的相互合作从事广泛和系统化的教育和科研。反过来,这将导致科学和技术,以及全国的工业技术的进步。
文化学院
● 人类与社会科学系
● 文化科技研究生院
● 商业与科技管理系
● 未来战略研究生院
● 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生院
文化学院为适应新时期对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致力于传承优秀传统,把握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契机,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学院的学术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思想和智力支持,力争在影响时代潮流和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商学院
● 管理学院
● 金融学院
● 信息与媒体管理学院
● 绿色发展学院
KAIST建立管理研究生院于1996年3月。
目前KGSM提供四个专业的MBA课程(MIS-MBA,FE-MBA,信息MBA,绿色发展MBA),集中在五个领域:市场行销,会计/金融/商业分析,电子商务,战略和组织,及企业业务。
合作企业
KAIST既承担国家课题研究,同时也接受企业委託开发,与三星电子、现代电子、LG半导体、SK通信等多家着名企业建立了产学合作关係,根据企业需求从事课题共同研究和定向人才培养,所需经费由相关企业提供。虽然KAIST的历史不长,但是其毕业生活跃在韩国的三星电子、LG电子、现代汽车、电信等很多大企业。
国际交流
截止2014年,KAIST已经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中国等世界62个国家的253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係,其中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史丹福大学、密西根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每年频繁地开展学者互访、学生交换、信息互通和合作研究。
发展目标
KAIST的未来发展目标,是通过不断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更新设施和提高教研质量。在今后五年内,政府将投资1000亿韩元对其予以资金支持。具体实施项目包括招聘具有世界水平的教授、对成绩显着的优秀教授予以重奖等,同时进行课程改革,将增设艺术、商务、医学、法学等专业课程。

留学申请
申请时间
秋学期网上申请时间:2016.3.29 - 2016.4.19。
春学期网上申请时间:2015.12.15 - 2016.1.5。
提交材料
申请表;
华灯初上的傍晚

推荐信;
成绩单;
学位证、毕业证;
英语水平考试成绩(不需要提交韩语成绩);
简历;
身份证複印件等。
学制
一年两个学期,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春季学期三月到六月中旬,秋季学期九月到十二月中旬。
奖学金
KAIST以奖学金的形式资助学生缴纳全部或部分学费及生活费。由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决定奖学金数额和享受奖学金时间。KAIST有两类奖学金可供本科生和研究生申请,一种是校内奖学金(KAIST scholarship program),一种是校外奖学金(External Scholarship Program)。

除了学校提供的奖学金外,还有一些政府提供的奖学金项目。韩国为补足韩国本地学员不足的情况,吸引优秀科研人才并拉近与欧美等国的科研实力差距,保持通信、科技等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以及配合韩国的经济发展方向,以大中华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培养了解韩国文化与懂得韩国科技的複合型人才的目的,为理工科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奖学金优惠。韩国的理工科研究生奖学金作为一种普及型福利型制度,申请非常容易。成功入学的申请人将有97%以上的可能性得到奖学金。而得到奖学金的申请人绝大部分是拿到了包括生活费在内的全额奖学金。
奖学金包括: 国际机票 生活费 学费 研究费 住宿费
奖学金来源: 韩国政府 韩国大学 韩国企业
图书馆
国家数字科学图书馆成立于2001年5月,是韩国国家电子图书馆成员之一,截至2003年11月,已有注册读者50,000人。馆内收藏了40,000多种学术杂誌,可供检索的科技资源极其丰富,时刻与世界科技发展保持同步,为师生们的科研工作提供帮助。数字科学图书馆共有五层,可以提供1,291 个座位。实行开架借书制度,读者可以自己找到所需要的资料。教工每次至多可以借20本书,借期30天,学生每次可借10本书,借期15天。

知名校友
尹邵熙,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