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工业中专教育协会理事学校、江苏省中专教育委员会会员学校、江苏省职业技术学会理事学校。
2018年9月27日,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範学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
- 简称:靖江电大
- 校训:修一身之德,学一技之长
- 创办时间:1958年
- 类别:职业学校
- 现任校长:戴建坤.刘汉华.许文云.徐刚.顾卫国
- 学校地址:江苏省靖江市斜桥镇新港大道135号
历史沿革
学校始创于1958年,前身为靖江县七二一工业大学,1975年更名为靖江县职工大学,1983年更名为靖江县机械职工中等职业学校,1986年又更名为靖江县工业学校。1995年通过了省级重点职业学校的评估,1995年11月又通过了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评估,1998年通过了江苏省职业教育中心校的评估验收,1999年荣获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称号,2001年7月与泰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靖江分校合併,2006年4月泰州市技工学校靖江分校併入我校,2009年8月通过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的评估验收,2009年12月正式更名为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现挂有“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靖江办学点”“江苏广播电视大学靖江学院”三块牌子。学校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校所在地靖江市位于美丽的扬子江畔,南濒“黄金水道”,北依苏北平原,是长江下游集水、公、铁于一体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上海和苏南向苏中、苏北辐射延伸的重要桥头堡,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
2019年1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範学校建设计画第三批(含补充立项和申请延期验收等)项目学校验收结果通过。
获得荣誉
1995年学校获“江苏省中专校文明校园”称号,1996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1999被省教育厅评为“花园式学校”称号,2000年荣获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称号,2002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学校被评为泰州市“五星级安全文明单位”,2005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数控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 2007年5月学校荣获共青团等十三部委联合表彰的“第五届全国千校百万进城务工培训先进集体”(江苏省唯一的一所学校),2009年8月通过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现场答辩,2009年9月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首届职业教育和谐校园和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称号,2010年8月荣获“中国青少年发明家摇篮奖”。
2018年9月27日,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範学校”。
校园设施
学校占地155亩,校舍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1.1亿元,仪器设备近2000万元。中、高职全日制学生3726人,其中高职学生1200人。现有专任教师214人,高级职称56人,中级职称75人,博士1人,硕士10 人,学历100%达标。拥有“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人,省有突出贡献高级技师1人,省技术能手1人,省领军人才1人,省职业教育中心教研组成员5人,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73.1%。学校现有实训基地总面积9800㎡,校内实验、实训设备总额为1995万元。拥有1个数控技术套用省级实训基地、机电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等3个市级实训基地及1个在建国家级实训基地(焊接技术)。学校建有现代化的网路中心、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中心、语音室、视听阅览室、学生活动中心和体育馆,学校图书馆藏书10万册,各类期刊杂誌300余种。学校实训中心建有电工电子、计算机网路、液压与气动、PLC编程、数控加工、家电检测与维修、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製造、汽车维修等32个实习实验室。学校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工作,图书总量现已达15.6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 万册),纸质图书生均数30.22册,电子图书生均数10.42 册,还购买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
专业设定
学校现开设机电、电子信息及经贸管理等3大类含中、高职各层次专业群,涵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技术套用、计算机网路技术、电子商务、焊接技术、财会、计算机信息管理、学前教育等近20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套用、电子技术套用和计算机网路技术三个专业为江苏省示範专业,机电技术套用专业为江苏省课改实验点。
我校机电技术套用专业创办于1986年,为我校传统重点骨干专业,2003年通过了省教育厅的首批省级示範专业评估验收。2004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批准我校设立机电一体化专业,招收五年制高职学生。2007年6月,该专业通过了“十一五”新一轮省级示範专业的评估验收,同时被确定为省级课改实验点。2008年3月,省教育厅专家组对该实验点进行中期评估,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作为泰州市机电专业中心教研组长校,我校还负责指导全市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开展教学交流、研讨、检查和评估。该专业教师39名,其中理论教学教师29名,实习指导教师10名。理论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8名,比例达27.58%,中级职称13名,中高级教师比例为72.4%。双师型教师21名,比例达72.4%。实习指导教师10名,均取得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其中技师4人,工程师3人。该专业先后派出7名教师出国培训进修。该专业现有省级数控实训基地,初步建成了金属切削、数控车削和先进制造三个功能实习区域,另建有电工电子实验室、PLC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机械测量实验室、CAD/CAM实验室、机械拆装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各类实验室8个,实习室3个,设备总值485余万元,其中新增现代化设备、数控加工中心、数控工具机线切割等工具机多台,学校的软硬体设施完全能满足本专业的教学要求。
特色专业
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靖江造船产业的飞速发展,开设了特色专业焊接专业。我校焊接专业开办于2006年,五年制高职则始于2008年。焊接专业自开办以来,学校一直视之为重点专业加以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建设方针,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之路,以“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焊接技术套用、自动化设备操作、焊接质量检测高技能人才”为专业定位,以“创建省级示範专业”为专业建设目标,以“实训基地为支撑、师资建设为关键、课程改革为核心”为专业建设思路,以“服务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为宗旨。迄今已招收了2届五年制高职学生,现有在校学生104人,尚无专业毕业生。专任专业教师9人,高级职称2人,讲师4人,在读硕士研究生3人,“双师型”教师6人。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大教师在职培训、进修投入力度,不断最佳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2006年,我校投入近50万元委託江苏大学培养工程硕士,有22名教师进入江苏大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08年,又有9名教师走进南京师範大学等重点高校攻读教育学硕士。根据专业建设需要,三年学校总计投入120余万元用于安排教师参加出国培训、“四新”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项目。由学校教师主编、主审、参编的理论、实践教材有40余种,如《机械加工技术训练》、《电子技术基础》、《Visual Basic6.0教程》等教材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还编写了《数控车削编程与技术训练》、《可程式控制器技术》、《计算机外设与维护》等20多本校本教材。我校还加强校本培训,实行专业教师轮流到企业顶岗实践制度,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如 “S08型发动机盖锁的研究与分析”、 “周界电网监防系统”、 “瑞虎转向传动装置”、 “造船业的PDM”等成果不仅解决了企业生产中关键工序的技术难题,还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旅游景点太阳能充电器”和“井下救援机器人”两个产品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学校不断强化“三创教育”。在创业教育上:2007年,学校在五年制高职各专业首先引进NFTE创业课程,以周为单位组织教学,採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业意识。现已有总计21个班级近千人次接受了NFTE创业教育;为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学校出台《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利用校内资源,先后成立了家电维修服务部、新起点影视工作室等12个校内学生创业基地,其中“自砺园”项目获得了2008年北京光华创业精神大奖;“轩辕动力街舞中心” 、“青苹果晨曦网店”在2009年度光华创业精神大奖赛上获得了二等奖。 在创新教育上:2006年起,学校将创新教育率先纳入五年制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07年,学生王祥製作的“船舱焊接作业安全帽”参加首届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2008年的第六届国际发明展览会(苏州)上,垂直井下救援机器人、旅游景点太阳能手机自动充电站、健康环保空调外挂装置、自适应话筒调节架获得了两金两银的好成绩;2009年“爱士杰”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中共获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一个。2008年11月23日,省教育厅沈健厅长来我校调研,对我校的创新教育及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创优教育上:学校以评选“十佳优秀学生”、“创意之星”,举办查看技能运动会,“文明风采”等活动为载体,在学生中形成了“学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在全国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上,我校连续三届荣获优秀组织奖。
2005年4月,我校与德国安斯巴赫地区公立职业学校、安斯巴赫套用技术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在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支持下,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建立中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2006年我校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开展嵌入式教学模式合作,培养高级软体技术人才。2008年我校与韩国骊州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定,现已有两名学生赴韩深造。
地图信息
地址:靖城街道车站路95号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