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是内蒙古工业大学最早成立的教学研究单位之一,1958年8月成立内蒙古工学院,设机械製造系。1964年8月,由机械系部分专业组建为机械二系,1984年更名为为材料工艺系,1991年10月,更名为材料工程系。2001年10月,经学校批准,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创办时间:1958年8月
- 所属地区:内蒙古
- 主要院系:设机械製造系
学院介绍
学院具有一支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结构配置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7人,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硕士学位的11人,在读博士、硕士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5人。
学院现有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点1个,有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学专业硕士点2个,材料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点1个;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冶金工程4个本科专业。
学院始终坚持产学研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方针,不仅肩负着为自治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的重任,而且也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纵向科研课题40余项,20余项已经通过鉴定或结题,并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经过成果转化,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办学50年来,学院毕业生5000余人,他们遍及自治区和全国各地的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有的已经担任自治区及省市党政机关的重要负责人,有些已经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总经理、总工程师和大批高中级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有些已经成为国家重点科研院所的负责人或学术带头人,有的已经成为具有高科技含量和良好经济效益的民营企业的独立法人。
五十多年来,在以肖柯则、佟天夫、李志远为代表的一批资深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近几年,一批在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陆续学成返回,更加充实了学术科研队伍,学院目前已建设和发展成为具有雄厚教学和科研实力的办学单位。
科研介绍
基本介绍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方针,积极组织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申报以及与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的技术合作。近三年来,学院获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重点项目,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人事厅人才基金以及企业横向课题60余项,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6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经过成果转化,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与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与包铝集团公司、202厂、稀土研究院、包头钢铁公司、一机、北方重工、大唐能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
科研成果
序号 项目名称 授奖单位 级别 获奖人 获奖时间
1 稀土高强耐侯钢、稀土耐磨重轨钢和稀土低合金钢冶金技术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郭 锋等 2005年12月
2 氧化钕、氧化镝氟化过程物料与废液分离的机理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郭 锋等 2005年12月
3 以稀土为变质剂的原铝液直接生产A356铝合金关键技术开发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史志铭等 2007年12月
4 电工铝硼化处理新技术及其套用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郭 锋等 2008年12月
5 以稀土为变质剂的原铝液直接生产A356铝合金关键技术开发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史志铭等 2008年12月
6 铝电解合金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史志铭等 2009年12月
7 稀土改性的堇青石陶瓷和氧化钛陶瓷的相变、微结构及性能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史志铭等 2011年5月
1 稀土高强耐侯钢、稀土耐磨重轨钢和稀土低合金钢冶金技术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郭 锋等 2005年12月
2 氧化钕、氧化镝氟化过程物料与废液分离的机理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郭 锋等 2005年12月
3 以稀土为变质剂的原铝液直接生产A356铝合金关键技术开发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史志铭等 2007年12月
4 电工铝硼化处理新技术及其套用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郭 锋等 2008年12月
5 以稀土为变质剂的原铝液直接生产A356铝合金关键技术开发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史志铭等 2008年12月
6 铝电解合金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史志铭等 2009年12月
7 稀土改性的堇青石陶瓷和氧化钛陶瓷的相变、微结构及性能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史志铭等 2011年5月
学科专业
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涵盖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包括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和“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硕士授予权;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冶金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有焊接技术及其自动化1个高职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有“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学”2个自治区重点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
本科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材料成型基础知识与套用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内的设计製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行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二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及各类热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各类热加工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热加工工艺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製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套用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三 、主要课程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测试技术、材料成型基本原理、铸件形成理论基础、铸造合金熔炼、铸造工艺学、熔模铸造、造型材料、特种铸造、铸造设备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锻压方向)
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材料成型基础知识与套用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内的设计製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行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二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及各类热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各类热加工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热加工工艺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製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套用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三 、主要课程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测试技术、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金属塑性成型原理、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金属与塑胶成型设备、模具製造工艺、液压传动、塑胶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方向)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材料成型基础知识与套用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内的设计製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行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及各类热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各类热加工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热加工工艺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製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套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 、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测试技术、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焊接冶金学、材料焊接性、焊接方法与工艺、焊接结构、弧焊电源、焊接方法与工艺、焊接检验等。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材料成型基础知识与套用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内的设计製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行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及各类热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各类热加工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热加工工艺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製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套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 、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测试技术、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焊接冶金学、材料焊接性、焊接方法与工艺、焊接结构、弧焊电源、焊接方法与工艺、焊接检验等。
材料物理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受到初步的科学实践和科学研究训练,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材料物理专业主要研究材料的成分、结构、组织与性能的内在关係,较系统地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本专业所需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理论知识及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2、掌握材料设计、研製、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检测及套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具有本专业必须的机械製图、运算、实验、计算机套用等技能及基本操作技术;
4、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能力;
5、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套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一门外语并能流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三、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理论物理导论、固体物理、材料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套用、稀土材料及其套用等。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受到初步的科学实践和科学研究训练,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材料物理专业主要研究材料的成分、结构、组织与性能的内在关係,较系统地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本专业所需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理论知识及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2、掌握材料设计、研製、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检测及套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具有本专业必须的机械製图、运算、实验、计算机套用等技能及基本操作技术;
4、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能力;
5、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套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一门外语并能流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三、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理论物理导论、固体物理、材料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套用、稀土材料及其套用等。
冶金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套用型人才。
二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黑色和有色金属(包括重、轻、稀有和贵金属)冶金的基础理论、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冶炼工艺制定、工程设计、测试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工业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製图、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套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外语套用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冶金过程基本理论,生产工艺知识,具有冶金工程的实验、运算能力;
3.具有分析解决本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初步能力;
4.具有冶金工程生产组织、技术经济、科学管理、环保全全的基础知识和工业设计的初步能力;
5.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6.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高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及素质;
三 、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物理化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材料科学基础、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基础理论、钢铁冶金工艺学、有色金属冶金学、冶金设计基础等。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管理等套用型人才为主,同时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类型的多样化。
二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掌握金属材料及其複合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的关係的基本规律。通过综合合金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质量和寿命,并开发新的材料及工艺。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
2.掌握金属材料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型和加王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济管理知识;
4.掌握金属材料製品的检测、产品质量控制和防护措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具有金属材料的设计、选用及正确选择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初步能力;
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套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7.具有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设备的初步能力。
三 、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物理化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热处理工艺学、金属材料学、功能材料、材料表面工程、非金属材料概论、热处理车间与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