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模具製造工艺学(第2版)

(2020-01-21 09:59:10) 百科综合

模具製造工艺学(第2版)

《模具製造工艺学(第2版)》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图书。

基本介绍

  • 书名:模具製造工艺学(第2版)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年5月22日
  • 装帧:平装
  • 印次:2-5

图书详细信息

ISBN:9787302202769
定价:30元
印次:2-5
装帧:平装
印刷日期:2013-5-22

图书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和方法,模具製造工艺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加工工艺。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模具製造工艺过程的编制,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模具零件的电加工工艺,模具工作零件的其他成型方法,模具零件的光整加工,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实例,模具装配工艺以及试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模具製造的相关知识,模具管理与检测等。在保证所介绍的各种加工方法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突出工艺方法的实用性和适度性。通过典型模具零件的工艺分析,突出模具製造工艺的综合性,以体现专门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1.2 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3 模具製造的要求、特点、过程
和方法 2
1.4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4
第2章 模具製造工艺过程的编制 6
2.1 基本概念 6
2.1.1 模具製造的生产过程 6
2.1.2 模具製造工艺过程 8
2.1.3 工艺过程的组成 8
2.2 编制工艺过程的依据 9
2.2.1 工艺过程的作用与内容 9
2.2.2 编制工艺过程的原则与依据 9
2.2.3 模具工艺工作 10
2.2.4 模具製造工艺路线 12
2.3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15
2.3.1 零件的结构分析 15
2.3.2 机械产品的结构工艺性 16
2.4 毛坯选择 18
2.4.1 毛坯的分类和选择原则 18
2.4.2 毛坯的结构工艺性 19
2.4.3 毛坯加工 21
2.5 定位基準的选择 32
2.5.1 定位基準的特点 33
2.5.2 定位基準分类 33
2.5.3 定位基準选择 33
2.6 工艺路线的拟订 37
2.6.1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38
2.6.2 工艺阶段的划分 41
2.6.3 工序的划分 42
2.6.4 加工顺序的安排 43
2.7 加工余量的确定 43
2.7.1 加工余量的概念 44
2.7.2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46
2.8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47
2.8.1 基準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公差
的确定 47
2.8.2 基準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
偏差的计算 47
2.9 模具製造的基本要求与特点 57
2.9.1 模具製造的基本要求 57
2.9.2 模具的生产和工艺特点 71
2.10 装配、试模与调整、维修 72
2.10.1 模具装配 72
2.10.2 试模与调整 74
2.10.3 模具维修 76
第3章 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
及其他加工 78
3.1 概述 78
3.2 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 78
3.2.1 导柱、导套加工 78
3.2.2 模座、模板加工 85
3.2.3 工作零件加工 89
3.2.4 型腔加工 112
3.3 模具的其他加工 119
3.3.1 冷挤压成型 119
3.3.2 超塑成型加工 125
3.3.3 快速成型加工 127
第4章 模具零件的电加工 131
4.1 电火花加工 131
4.1.1 电火花加工原理 131
4.1.2 电火花加工的特点 134
4.1.3 影响电火花加工的主要
工艺因素 134
4.1.4 凹模型孔的电火花加工 136
4.1.5 型腔的加工 141
4.1.6 电火花加工实例 146
4.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147
4.2.1 概述 147
4.2.2 数控基本原理 151
4.2.3 3B格式程式编制 152
4.2.4 纸带编码 155
4.2.5 零件编程实例 156
4.2.6 有公差的编程尺寸的
计算法 157
4.2.7 间隙补偿量 157
4.2.8 ISO代码数控程式编制 160
4.2.9 电火花线切割模具的结构
和工艺特点 166
4.2.10 线切割自动编程 169
4.2.11 模具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
步骤和要求 178
4.2.1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安全
技术规程 181
4.2.13 线切割加工中常见问题
及对策 182
4.3 电化学加工 184
4.3.1 电铸加工 184
4.3.2 电解加工 188
第5章 模具零件的光整加工 192
5.1 概述 192
5.1.1 研磨的加工原理 192
5.1.2 研磨的分类 193
5.1.3 研磨与抛光的目的 194
5.2 手工研磨抛光 194
5.2.1 磨料与研磨剂 194
5.2.2 研磨工艺 197
5.2.3 抛光 202
5.3 超音波抛光 204
5.3.1 超音波抛光的基本原理
及设备 204
5.3.2 超音波抛光工艺及特点 207
5.3.3 超音波抛光效率 209
5.4 电解修磨抛光 210
5.4.1 电解修磨抛光的原理
及特点 210
5.4.2 电解修磨抛光的设备 211
5.4.3 电解液 212
5.4.4 电解修磨抛光的工艺过程 213
第6章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214
6.1冷沖模主要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214
6.1.1沖裁模的加工工艺 214
6.1.2拉深模的加工工艺 245
6.2锻模主要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246
6.2.1锻模技术要求 246
6.2.2锻模加工工序安排 247
6.2.3锻模加工实例 247
6.3压铸模主要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248
6.3.1压铸模製造技术要求 248
6.3.2压铸模型腔零件的製造 248
6.3.3压铸模製造特点 249
6.4注塑模主要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250
6.4.1注塑模零件加工技术要求 250
6.4.2注塑模的加工製造方法 250
6.4.3实例 251
第7章模具装配 255
7.1概述 255
7.1.1模具装配的组织形式
及方法 255
7.1.2模具的装配尺寸链 259
7.2冷沖模的装配 262
7.2.1模架的装配 262
7.2.2凸模和凹模的装配 269
7.2.3凸模和凹模装配后间隙的
调整 273
7.2.4沖裁模具的总装 274
7.2.5其他冷沖模具装配特点 281
7.3塑胶模的装配 282
7.3.1塑胶模具的装配基準 282
7.3.2组件装配 282
7.3.3塑胶模总装配程式 291
7.3.4塑胶模装配实例 292
7.3.5试模 296
第8章模具管理与检测 299
8.1模具标準化 299
8.1.1模具标準化的意义 299
8.1.2模具标準的种类、分级
和属性 300
8.1.3我国模具标準简介 301
8.1.4标準的贯彻和实施 302
8.2模具生产技术管理 302
8.2.1模具生产的组织形式 302
8.2.2模具生产计画管理 303
8.2.3模具计画网路图类型 306
8.2.4模具设计及工艺管理 306
8.2.5模具技术状态鉴定 307
8.3模具的保管和维护 308
8.3.1模具的保管 308
8.3.2模具使用现场要求 309
8.3.3模具的编号 310
8.3.4模具的标记 311
8.3.5模具报废的管理办法 312
8.3.6模具的维护与运输 312
8.4模具测量 314
8.4.1测量技术基础 314
8.4.2模具零件几何量的测量 316
8.4.3模具检测常用精密量仪
简介 322
主要参考文献 326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