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一只牲牛两只溜

(2019-10-02 22:25:49) 百科综合
一只牲牛两只溜

一只牲牛两只溜

介绍潮州传说典故,潮州湘子桥横贯宽阔的韩江江面,宛口苍龙卧波,十分雄伟。但东桥后一墩,有点欹斜,传说是李铁拐所造。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一只牲牛两只溜
  • 类型:麵条
  • 起源:潮州市湘子桥
  • 名字起源:潮州传说流传下来的一句话
“两只牲牛一只溜”是潮州传说流传下来的一句话。
潮州湘子桥横贯宽阔的韩江江面,宛口苍龙卧波,十分雄伟。但东桥后一墩,有点欹斜,传说是李铁拐所造。明人修桥时,于桥上建了二十四座不同形式的望楼,点缀花卉玉石,增添桥的姿采,以供游人欣赏江中胜景。清雍正二年(1724),潮州知府张自谦又铸了两头牲牛,牛背上镌“镇桥御水”四字,分置在东墩和西墩上,至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那东墩的牲牛,并未能起到“镇桥御水”的作用,而竟被洪水沖走无蹤。从此流传一首潮州民谣:“潮州八景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牲牛一只溜。”这只牲牛,究竟走往哪里?潮州尚流传着二个生动有趣的传说。
其一是:一个身体壮胖汉子,每天早上,到湘子桥望楼酒店沽酒一壶,然后来到十八梭船上边独酌,边欣赏江中景色。酒喝醉了,时常酣卧牲牛旁,并唱起歌来。一到中午,疯疯颠颠而去。月又一月,年复一年。有一天,湘桥水涨,这汉子在东墩牲牛旁,喝得醉醺醺地高声唱着歌道:“骑马不及骑牛好,陆马难追铁牛走,湘子桥上春水生,骑牛翻身朝北斗。”唱毕,他翻身便骑着牲牛沖向凤凰山顶而去。
其二是:湘子桥上的二头牲牛,长期厮守江边,吸了日月精华、山川灵气,渐渐成精。它们不愿早观水南下,晚看日西沉,于是在夜阑更深便活动起来,有时跑到韩江水里洗澡;有时跑到田野山林。铁蹄过处,免不了毁坏植物,践踏庄稼,使附近邻村农民受害不浅。牛精造成人们的祸害,村民怨气冲天,天上值日功曹上奏玉皇大帝,请降旨惩治牲牛凶顽之罪。玉皇準奏,即命雷神行事,于是狂风、暴雨、闪电、鸣雷一齐来,在韩江湘子桥上空施威,骤然电光一闪,雷声一响,把牛精劈落一个角,轰散其精灵,击毙于桥上(就是“文革”前存在缺一个角的那只牲牛)。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