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设计与製造禁忌》是2016年5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石世铫。
基本介绍
- 书名:注塑模具设计与製造禁忌
- 作者:石世铫 编着
- ISBN:978-7-122-26175-5
- 页数:282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 装帧:平
- 开本:16K 787×1092 1/16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注塑模具设计与製造的经验的总结。作者根据模具设计到製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筛选了大量的案例和照片,用“不宜、不应、不许、不準”等形式,分析总结了注塑模具图样画法、塑件形状结构设计、模具结构和零件设计、金加工製造及工艺、模具零件製造、模具用钢和热处理、模具装配、模具产品质量、试模和模具质量验收、模具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禁忌问题。
本书旨在为从事注塑模具行业的设计、製造、管理人员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有关师生提供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指导书。
目录信息
第1章 注塑模具图样画法
1.1注塑模具零件图样画法1
禁忌 1违反注塑模具图样画法原则1
禁忌 2线型套用错误、CAD图层混乱1
禁忌 3标题栏格式和内容错误2
禁忌 4第一角与第三角画法混淆3
禁忌 5零件的主视图选择违反三个原则4
禁忌 6零件的主视图画法错误4
禁忌 7图样的技术要求内容和给出方式不规範6
禁忌 8没有真实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6
禁忌 9在虚线上标注尺寸6
禁忌 10折断画法的误区6
禁忌 11图样中剖视图的三要素标注误区6
禁忌 12局部视图的分界线画法误区7
禁忌 13过渡线画法错误8
1.2尺寸标注8
禁忌1尺寸标注没有达到设计要求8
禁忌2标注尺寸的基準错误8
禁忌3对尺寸标注的五种标注方法概念不清楚9
禁忌4尺寸标注不规範11
禁忌5半剖视的尺寸标注不规範14
禁忌6倾斜位置的尺寸标注没有用引线标注14
禁忌7小锥度尺寸标注没有採用斜标注15
禁忌8圆的直径尺寸採用了放射性标注15
禁忌9斜面冷却水的孔位标注没有採用直接标注16
禁忌10长槽尺寸标注採用了中心标注16
禁忌11特徵形状的零件的尺寸标注没有用符号16
禁忌12同心圆的孔位标注採用坐标标注17
禁忌13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错误标注17
禁忌14图样更改不规範18
1.3装配图的画法18
禁忌1模具契约和製品形状结构设计没有经过输入评审,就画装配图18
禁忌2设计人员不了解装配图的重要作用18
禁忌3所设计的装配图达不到要求19
禁忌4CAD的2D装配图和3D造型图的画法没有标準19
禁忌5装配图的明细表有误19
禁忌6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画法错误20
禁忌7装配图的比例、图幅、布局、配置不妥当20
禁忌8装配图的基準角画法错误21
禁忌9装配图中的剖视图没有标注剖视三要素21
禁忌10装配图中虚线太多21
禁忌11装配图的尺寸标注错误22
禁忌12装配图画法错误23
禁忌13装配图中没有书写必要的技术要求28
禁忌14装配图中尺寸标注错误28
第2章 塑件形状结构设计
2.1注塑製品形状结构设计违反基本原则29
2.2注塑製品的公差选用不当29
2.3製品的形状结构设计没有考虑影响製品质量的诸多因素30
禁忌1没有考虑到有关模具的因素30
禁忌2没有考虑到製品的成型设备与成型工艺条件31
禁忌3没有考虑到製品会产生哪些成型缺陷31
禁忌4没有考虑合适的装配间隙31
2.4製品的形状、结构设计不能妨碍脱模31
2.5塑件的脱模斜度的确定要正确33
2.6凸台设计不合理34
2.7塑件外形设计不合理35
2.8塑件壁厚设计不合理36
2.9塑件内、外形的圆角设计不合理38
2.10加强肋设计误区39
禁忌1忽视加强肋的重要作用,製品没有设定加强肋39
禁忌2加强肋的方向与脱模方向、熔料流动充模的方向不一致39
禁忌3加强肋的厚度超过製品外形的壁厚40
禁忌4加强肋的根部没有圆弧过渡40
禁忌5加强肋设计有会聚40
禁忌6加强肋的间距太小40
禁忌7加强肋没有足够的脱模斜度40
禁忌8加强肋的位置设定不当40
禁忌9加强肋的背面产生了凹陷没有採取措施40
2.11角撑设计不合理41
2.12塑件的螺纹设计错误41
禁忌1塑件螺纹的入口处设计错误41
禁忌2塑件的螺纹设计没有脱模斜度41
禁忌3塑件的螺纹设计没有止转形状41
2.13塑件孔的设计注意事项41
2.14製品视窗的周围没有加强42
2.15塑件设计没有考虑塑件成型后的自由收缩42
2.16易变形的塑件,成型后冷却的过程中会产生变形42
2.17塑件设计要考虑减小投影面积42
2.18塑件形状及结构设计要防止塑件翅曲、变形、收缩43
禁忌1塑件形状较大又较薄的大平面,没有设计加强肋43
禁忌2盒形薄壁容器的侧壁发生内凹变形43
禁忌3容器底部的变形43
禁忌4塑件搭子的顶面有缩影或凹痕43
2.19高筒形塑件的顶部最好有通孔设计44
2.20塑件表面会产生凹痕,要採取措施掩饰44
2.21塑件的支承面设计不合理44
2.22塑件设计要避免表面熔接痕的产生44
2.23塑件的文字、图案、标记设计不合理45
2.24塑件外形设计没有考虑到模具分型面设计的合理性45
2.25注意外形尺寸有公差要求的塑件造型尺寸错误45
第3章 模具结构、零件设计
3.1模具设计没有最佳化47
禁忌1模具设计的理念不强47
禁忌2模具设计违背原则47
禁忌3模具设计随意,尺寸数字设计成小数48
禁忌4模具设计没有最佳化48
禁忌5模具设计没有考虑到加工成本49
禁忌6模具零件设计不美观49
禁忌7模具设计基準错误49
禁忌8模具设计没有考虑到模具失效的有关因素49
禁忌93D造型颜色没有规定和区别50
3.2浇注系统设计50
禁忌1浇注系统设计没有经过模流分析50
禁忌2浇注系统设计违反原则50
禁忌3没有根据製品的结构、形状全面考虑浇注系统的设计问题51
禁忌4成型塑件的熔接痕没有最佳化53
禁忌5浇口类型选用错误54
禁忌6浇口位置设定不当55
禁忌7浇口尺寸不能忽视58
禁忌8料道设计不合理59
禁忌9点浇口设计不规範60
禁忌10没有冷料穴61
禁忌11潜伏式浇口形式、尺寸选用不当61
禁忌12浇口套没有压住62
禁忌13包紧力较大的地方设定了浇口62
禁忌14倾斜主流道设计错误62
禁忌15三板模浇注系统设计误区63
3.3热流道模具设计65
禁忌1热流道设计没有经过模流分析65
禁忌2热流道的喷嘴形式选用不当65
禁忌3热流道的流道板绝热效果不好67
禁忌4流道板的料道有死角67
禁忌5热流道的喷嘴泄漏、流延或堵塞67
禁忌6喷嘴中心与型腔板的中心孔产生错位68
禁忌7热流道板与型腔板固定错误设计68
禁忌8热流道设计没有考虑塑胶性能69
禁忌9流道板的流道孔表面粗糙度较高70
禁忌10热流道电器元件设计误区70
3.4动、定模设计70
禁忌1多型腔模具设计错误70
禁忌2动、定模设计基準错误71
禁忌3模具强度和刚度的设计误区71
禁忌4没有防止动、定模错位的结构设计72
禁忌5模具分型面的错误设计75
禁忌6动、定模的封胶面设计不规範78
禁忌7动、定模设计为整体,没有採用镶块结构79
禁忌8动、定模结构设计没有考虑零件加工工艺的合理性79
禁忌9动、定模的脱模斜度设计误区80
禁忌10动、定模的加强肋设计误区80
禁忌11动、定模的正导柱设计误区80
禁忌12动、定模的平面接触块设计误区82
禁忌13耐磨块设计误区86
3.5模具镶块设计误区88
禁忌1镶块有尖角88
禁忌2镶块设计没有考虑零件加工工艺的合理性88
禁忌3过长的镶块模芯设计88
禁忌4镶块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综合因素和模具成本88
禁忌5複杂零件设计成整体89
禁忌6排气困难地方没有採用镶块结构89
禁忌7过大的动、定模镶芯,结构设计採用螺钉直接固定89
禁忌8动、定模镶芯的楔紧块的底部与模座底面接触89
禁忌9没有考虑到打光工艺,模具整体设计90
3.6冷却系统设计91
禁忌1设计人员对冷却系统的设计不重视91
禁忌2冷却水管设计在操作侧91
禁忌3冷却水路设计不是沿製品形状走向91
禁忌4冷却水道设计不合理91
禁忌5冷却水道串联设计,水道过长、通道弯路较多93
禁忌6冷却迴路的配置方法选用不当93
禁忌7形状複杂的塑件的冷却水迴路不是分区域设计94
禁忌8冷却水迴路有死水94
禁忌9冷却水道设定在制品产生熔接痕的部位94
禁忌10冷却效果不好的模具没有採用铍铜材料94
禁忌11主流道没有设定冷却水94
禁忌12模具冷却水道设计,不便于水孔加工和清理铁沫94
禁忌13两组以上的冷却水管没有水路分配器95
禁忌14冷却水道孔与其它孔发生干涉95
禁忌15冷却水道没有分组和进、出标记95
禁忌16水管接头高出或低于模板表面没有设计标準95
禁忌17冷却水管设定布局混乱95
禁忌18冷却水的O形密封圈与槽不匹配95
禁忌19移动零件的冷却水管要考虑是否会产生瘪形96
3.7斜导柱抽芯机构设计96
禁忌1斜导柱滑块设计误区96
禁忌2斜导柱设计误区103
禁忌3哈夫斜滑块的楔紧角度太小105
禁忌4动、定模抽芯机构设计局限性105
禁忌5用油缸代替楔紧机构,产生让模107
3.8斜顶桿机构设计107
禁忌1斜顶桿角度不符合要求107
禁忌2斜顶桿机构设定未考虑便于维修107
禁忌3角度较大的斜顶机构未採用双导桿108
禁忌4斜顶桿顶出时动作有干涉108
禁忌5斜顶机构没有採用导向块108
禁忌6斜顶桿与动模芯的接触面没有避空108
禁忌7多斜顶桿的斜顶桿角度设计成一样108
禁忌8斜顶桿顶出塑件时,塑件跟着移动108
禁忌9斜顶桿的基準设计误区110
禁忌10斜顶桿油槽设计误区111
禁忌11斜顶顶部高于型芯表面113
禁忌12斜顶桿表面没有氮化113
禁忌13斜顶桿附近的固定板螺钉设定不当113
禁忌14斜顶块与顶桿连线结构不可靠113
禁忌15斜顶桿较多的模具仍用复位弹簧113
禁忌16面积较大的斜顶块未设定排气槽113
禁忌17双斜顶桿机构未考虑斜顶桿的间距合理性113
3.9顶出机构设计113
禁忌1推桿与动、定模芯没有避空113
禁忌2推桿布局不合理113
禁忌3头部不平的顶桿没有止转定位115
禁忌4开模后製品取出困难115
禁忌5顶桿板与顶桿无编号或编码混乱115
禁忌6推桿板的顶桿台阶沉孔没有标注公差116
禁忌7顶桿硬度未按要求116
禁忌8透明塑件有顶桿痕迹116
禁忌9一次顶出的製品有损伤116
禁忌10推管设计误区116
禁忌11顶板的导柱、导套设定不当117
禁忌12限位柱设定不当117
禁忌13垃圾钉设定不当117
禁忌14复位桿设定不当118
禁忌15复位弹簧选用不当119
禁忌16支承柱设计不当119
禁忌17碰到特殊塑件,没有採用二次顶出机构120
禁忌18推板结构设计不当121
禁忌19液压缸的行程限位开关没有设定121
禁忌20有两个以上的液压缸抽芯机构没有分配器121
禁忌21结构特殊的塑件有可能黏附在任一侧121
禁忌22外观要求较高的塑件没有採用倒装模结构123
3.10模具排气机构设计124
禁忌1没有考虑模具的排气的作用和后果124
禁忌2排气槽设计误区125
禁忌3模具的排气没有採用多种途径126
禁忌4导柱与导套没有开设排气槽128
3.11模具细节存在问题128
禁忌1模具设计没有重视细节128
禁忌2零件的名称不规範128
禁忌3非对称形状的塑件误认为是镜像128
禁忌4零件设计成非对称件,增加了件号128
禁忌5零件设计成大同小异,增加了件号128
禁忌6动、定模的圆角与清角搞错128
禁忌7零件没有刻字标识129
禁忌8忽视倒角129
禁忌9孔设计不当130
禁忌10螺钉与螺母设计不当131
禁忌11定位销设定不当132
禁忌12标準件套用不当133
禁忌13零件设计遗漏到装配时才发现133
禁忌14动、定模没有锁模条133
禁忌15模具没有启模槽134
禁忌16模具无铭牌设定135
禁忌17模具起吊和摆放困难135
禁忌18零件造型设计随意135
禁忌19模架设计与订购不当135
禁忌20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标注不当136
禁忌21模具零件的形状设计不当136
禁忌22提高对整个零件的要求137
禁忌23模具外形不美观137
禁忌24模具结构设计没有考虑装配、拆卸和维修137
禁忌25特殊製品没有考虑弹性变形137
禁忌26轴承结构设计不当138
禁忌27装配零件设计不当138
禁忌28电器元件设计不当140
禁忌29链传动机构设计不当140
禁忌30模具设计尺寸与注塑机的技术参数不匹配140
禁忌31对注塑件成型製品缺陷的起因和解决措施不熟悉140
禁忌32高筒形塑件的模具结构设计要点没有掌握140
禁忌33对汽车装饰条、格栅、车灯等模具设计製造难度不了解141
禁忌34对精密注塑模的概念不清楚142
第4章 金加工製造及工艺
4.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143
4.2零件结构的工艺分析内容有误143
4.3编制工艺规程的内容和步骤要正确144
4.4加工基準选择146
禁忌1粗加工基準选择不正确146
禁忌2定位基準选择违反原则146
4.5零件表面的加工顺序147
4.6工件装夹违反六点定位原理147
4.7工件的定位与装夹要正确148
禁忌1定位不稳定148
禁忌2使零件的加工精度降低148
禁忌3使工件或定位元件产生变形148
禁忌4装夹欠定位148
禁忌5複杂形状工件装夹时没有辅助定位148
禁忌6工件无法安装148
4.8定位和夹紧的概念混淆149
4.9确定夹紧力的五个原则149
4.10使用压板装夹工件的八项要求150
4.11加工零件时,没有试切削151
4.12高速切削要有效率151
4.13刀具使用须知151
4.14刀具角度对切削力的影响151
4.15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十不宜152
4.16忽视切削液对切削加工的影响152
4.17切削液使用四不宜153
4.18零件加工应力的产生因素及其存在的危害性153
4.19关于零件加工应力的产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53
4.20不良的加工方法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154
4.21忽视加工工件的热变形154
4.22忽视加工环境的温度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154
4.23选择量具时不可忽视精度与工件精度的适应性154
4.24磨钻头刀刃的常见疵病155
4.25钻孔须知156
4.26扩孔须知157
4.27模具零件的铰孔须知157
4.28线切割须知158
禁忌1忽视工件安装位置对加工平面度的影响158
禁忌2忽视工件残余应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58
禁忌3忽视工件厚度对线切割加工精度的影响158
禁忌4初始加工时的参数过大158
禁忌5电极丝初始位置的确定不正确159
禁忌6忽视加工路线的选择159
禁忌7忽视“二次切割法”159
禁忌8等分孔的切割加工没有考虑到积累误差的产生159
禁忌9线切割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方法与措施不得力159
4.29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时应注意的问题161
禁忌1忽视脉冲间隔to对切割速度的影响161
禁忌2忽视供电部位的接触电阻对切割速度的影响161
禁忌3忽视线极丝振动过大对线切割加工速度的影响161
禁忌4忽视工作液压力对线切割速度的影响161
禁忌5忽视线电极张力对加工平面度的影响161
禁忌6工作液的压力过大161
禁忌7忽视工作液上、下喷嘴与工件之间距离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61
禁忌8忽视小余量、大工件的安装方法162
4.30电火花的加工须知162
禁忌1忽视放电间隙对电火花加工的影响162
禁忌2忽视工作液对电火花加工的影响162
禁忌3忽视电极材料对电火花加工精度的影响162
禁忌4忽视极性效应对电火花加工精度的影响162
禁忌5忽视“二次放电”对电火花加工精度的影响163
禁忌6电火花加工时,忽视预加工对加工效率的影响163
禁忌7忽视电火花加工速度对工具电极损耗速度的影响163
禁忌8加工清棱、清角的型腔採用“单电极平动法”163
禁忌9型腔加工时,工具电极的沖油孔开得过多、过大163
禁忌10忽视排气孔在型腔电火花加工中的重要性163
禁忌11忽视振动头在小孔电火花加工中的作用163
禁忌12深小孔电火花加工时,忽视导向装置的使用163
禁忌13电火花的加工件表面会产生白层深度164
禁忌14对电火花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能达到的精度不清楚164
禁忌15对电火花加工表面质量出现的问题不清楚164
4.31对如何控制电火花加工质量的技巧不了解164
禁忌1没有正确选用电极材料164
禁忌2电极的尺寸缩放没有控制好165
禁忌3电极装夹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有误差165
禁忌4没有正确选用加工工艺规準165
禁忌5平时不注意脉冲电源中电气元件是否正常165
禁忌6没有考虑到电极损耗引起的实际进给深度误差165
禁忌7平动量控制不正确165
禁忌8型腔在精加工时会产生波纹和黑斑166
禁忌9电极大小对放电间隙的影响166
禁忌10在型孔加工中产生“放炮”现象166
禁忌11热变形引起的电极与工件位移166
禁忌12主轴刚性和工作液对放电间隙的影响166
禁忌13产生电弧烧伤工件167
禁忌14工件在电火花加工前没有除锈去磁167
禁忌15热处理工序安排在电火花加工后面167
禁忌16电蚀产物没有及时排除167
4.32铣削加工须知167
禁忌1零件加工没有试切削167
禁忌2端面铣刀铣平面採用顺铣168
禁忌3铣削时随便使用冷却液168
禁忌4工件装夹不可靠168
禁忌5高速铣工具机没有套用高速刀具168
4.33数控铣加工流程168
禁忌1CNC没有规範的编程工作流程168
禁忌2数控机操机工操作步骤不对169
禁忌3数控机操机没有规範的操作流程169
4.34数控铣加工须知170
禁忌1单纯追求高精度数控加工170
禁忌2数控加工时随意选择夹具170
禁忌3数控加工中,忽视对刀点的确定170
禁忌4数控编程时,忽视工件原点的确定171
禁忌5编製程序时,忽视换刀点的确定171
禁忌6数控加工中,忽视加工路线的确定171
禁忌7忽视数控加工工序与普通加工工序的衔接171
禁忌8数控加工中,忽视孔系加工路线的确定171
禁忌9手工编程时,忽视顺序号的套用171
禁忌10数控加工时忽视跳步指令的正确171
禁忌11在同一工序中同时完成粗、精加工172
禁忌12忽视加工余量的确定172
禁忌13忽视自动换刀时重複定位误差对加工的影响172
禁忌14加工具有拐角的轮廓件时,忽视其“超程”现象172
禁忌15忽视数控加工中的线上测量173
禁忌16使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时,忽视刀具的补偿173
4.35没有掌握CNC机加工精度控制的要点173
4.36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内容不清楚、概念模糊174
4.37产生加工误差的因素174
4.38数控铣出错的现象和原因及预防措施174
第5章 模具零件製造
5.1模具型腔零件切忌圆角与直线的交点不在切点位置177
5.2模具零件的粗糙度达不到图样要求177
5.3模具零件的製造尺寸精度没有按图样加工178
禁忌1动、定模零件的尺寸製造超差178
禁忌2未标注公差要求的零件,尺寸没有控制178
5.4动、定模的加工违反修整原则179
禁忌1加工动、定模时,修整余量不能放错179
禁忌2製造的製品的壁厚过厚180
禁忌3圆角半径修整值放错180
禁忌4脱模斜度没有考虑到塑件壁厚公差180
5.5冷却水水道没有按图样加工180
禁忌1冷却水孔径、孔位尺寸、水道数量与图样不一样180
禁忌2冷却水道钻孔歪斜产生破边、漏水180
禁忌3冷却水管接头螺纹没有达到图样要求180
禁忌4水管接头低于或高于模板尺寸181
5.6冷却水道堵头遗漏或堵头漏水181
5.7O形槽尺寸与橡胶圈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181
5.8冷却水管内径尺寸过小,装配后水管流量不足181
5.9零件加工出错,烧焊违规182
禁忌1零件任意烧焊,没有审批手续182
禁忌2焊件的图样上在焊件部位没有标注182
禁忌3模具零件烧焊方法及工艺不当182
禁忌4烧焊零件没有进行应力消除182
5.10任意改动标準件182
5.11吊环螺钉旋不到位182
5.12动模芯与动模板装配尺寸不正确182
5.13上道工序没有检查就进入下道工序182
5.14NPT的螺纹孔,攻螺纹产生尺寸超差182
5.15在斜面上直接钻孔183
5.16测量须知183
5.17模具结构同装配图的结构不一样184
5.18成型塑件壁厚过厚184
5.19零件的加工工艺错误184
5.20加工孔的轴心偏斜184
5.21成型孔的中心位移184
5.22螺纹的通孔过大过小185
5.23将1/2″英制螺纹与1/2″美制螺纹的牙距搞错185
5.24数控铣刀路较乱186
5.25抛光须知186
禁忌1模具抛光违反基本原则186
禁忌2模具抛光方法不妥当,抛光準备工作不充分187
禁忌3模具抛光方法不对187
禁忌4模具抛光工序不妥当187
第6章 模具用钢和热处理
6.1对有关钢材的性能不了解189
6.2模具钢材选用错误190
禁忌1模具材料的选用违反原则190
禁忌2没有按模具契约要求选用模具钢材190
禁忌3没有根据塑件生产批量的大小选用钢材190
禁忌4没有根据塑胶特性选用模具的动、定模芯及模板的钢材191
禁忌5没有根据製品外观要求选用钢材192
禁忌6形状複杂的模具没有选用预硬钢192
禁忌7模具的动、定模零件的钢材没有质保单192
6.3零件的热处理硬度值标注要正确192
6.4正确选用模具结构零件的钢材193
6.5相互运动的零件採用了相同的材料198
6.6支承柱材料与模具垫铁不相同198
6.7模具设计没有套用预硬钢198
6.8热处理工序名称概念模糊199
6.9零件氮化须知200
禁忌1氮化钢材选用错误200
禁忌2零件的氮化厚度和硬度,标注不合理200
禁忌3零件的表面未经磨削处理的工件,进行氮化200
禁忌4零件未经预先热处理(调质)的工件,进行氮化处理201
禁忌5形状複杂的工件,加工后未经消除应力工序就进行氮化201
禁忌6局部氮化部位,留有加工余量201
禁忌7含有尖角和锐边的工件,进行氮化处理201
禁忌8氮化结束时,不进行脆性检查201
禁忌9氮化零件放了加工余量202
禁忌10耐腐蚀钢进行氮化处理202
6.10零件进行整体淬火202
6.11碳素钢製造的零件,淬火后进行线切割203
6.12高碳钢製造的零件,热处理后进行线切割203
6.13零件的热处理工序安排不合理203
禁忌1热处理工序中的工艺路线顺序有误203
禁忌2零件进行整体淬火204
6.14零件的热处理硬度值标注过高204
禁忌1认为零件热处理的硬度值标注越高越好204
禁忌2调质零件的硬度值标注过高204
禁忌3没有标注合理的硬度值205
6.15高硬度的零件整体淬火处理尺寸太大205
6.16零件尖角或尺寸的突然改变205
6.17开口型零件淬火205
6.18淬火零件结构太複杂206
6.19零件刚度过低,产生淬火变形206
6.20热处理零件验收206
禁忌1对热处理外协单位没有认证206
禁忌2零件硬度验收违反检验规则206
禁忌3对热处理零件没有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就入库206
禁忌4热处理没有质保单207
6.21模具零件热处理外协没有图样207
6.22热处理工艺不合理207
6.23零件没有消除加工应力,就进行精加工207
6.24不宜淬火的零件进行淬火208
6.25热处理的淬火温度和冷却剂、淬火方向选用错误208
6.26製品表面要求很高的镜面,钢材选用不当208
6.27抛光零件热处理的硬度值标注不当208
6.28零件粗糙度较高,热处理后拐角处开裂209
第7章 模具装配
7.1模具装配的误区210
禁忌1模具装配前没有看懂装配图210
禁忌2模具的装配基準有误210
禁忌3模具装配达不到精度要求210
禁忌4模具的装配违反修整原则211
禁忌5模具的零件、标準件没有经过清洗、选配就进行装配211
禁忌6模具的装配零件、工具任意堆放211
7.2装配工艺不合理211
禁忌1模具零件工序安排违反原则211
禁忌2模具装配方法不规範212
7.3配合零件尺寸超差一律报废处理212
7.4装配好的零件维修困难212
7.5装配场地6S工作做得较差213
禁忌1对6S工作的定义不了解213
禁忌2对6S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213
禁忌36S工作做得不好213
7.6任意改动标準件的尺寸213
7.7动、定模的结合面配作不规範213
禁忌1动、定模分型面的配作方法不对213
禁忌2动、定模分型面的配作质量达不到要求214
7.8螺钉的装配质量有问题215
禁忌1装配螺钉时,拧紧顺序错误215
禁忌2装配螺钉时没有涂上润滑剂215
禁忌3拧紧内六角螺钉不能使用很长的加力桿215
禁忌4螺钉长度为非标216
禁忌5活络扳手没有正确使用216
禁忌6内六角螺钉的质量等级没有达标216
7.9顶桿装配达不到设计要求216
禁忌1顶桿装配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216
禁忌2头部不平的顶桿,还会转动216
禁忌3顶桿与顶桿孔配合间隙过大216
禁忌4顶桿与动(定)模芯没有避空216
禁忌5用角向机割断顶桿头部、打磨216
禁忌6任意打磨顶桿的台阶217
禁忌7顶桿与顶桿固定板没有相应编号217
7.10O形密封圈规格选错217
7.11冷却水管道製造达不到设计要求217
禁忌1冷却水管的进出水方向接错217
禁忌2冷却水管连线混乱,橡胶管相互干涉217
禁忌3冷却水管接头与模板外形尺寸深浅不一218
禁忌4绕上过多的生胶带218
禁忌5动、定模芯的冷却水道忘记堵上堵头,或堵头漏水218
禁忌6模具上没有动、定模的冷却水道走向和编组标记218
禁忌7动、定模的冷却水路迴路没有按图製造,冷却效果不好218
7.12排气钢装配方法不对218
禁忌1排气钢没有经过清洗,就拿来装配218
禁忌2排气钢在装配时被直接敲打表面218
7.13过盈配合零件装配错误218
7.14动、定模的成型面与顶桿配合的孔口有倒角现象存在218
7.15模具零件外表面有缺陷存在219
7.16给自润滑的导套、导轨涂上润滑剂219
7.17正定位外形与模板配合槽有间隙219
7.18热压配合时安装件产生偏移、轴心线歪斜220
7.19柔性套安装时没有引导部分220
7.20难以看到的相配零件没有引导部分220
7.21滚动轴承装配221
禁忌1滚动轴承装配工艺、方法不当221
禁忌2滚动轴承中加入过多的润滑脂221
7.22锥齿轮轴向单向固定221
7.23大小锥齿轮轴设计不能作轴向调整222
7.24链条卡簧装反222
7.25两零件用过盈配合装配后,没有考虑其它尺寸的变化222
7.26装配时两个面同时配合223
7.27两零件接触面转折处没有倒角223
7.28装配好的模具达不到图样要求223
禁忌1零件装配部位没有倒角或倒角大小不统一223
禁忌2模具镶块与母体装配有间隙223
禁忌3相互滑动的零部件有异常响声、停滞现象223
禁忌4动、定模和料道、浇口的粗糙度达不到图样要求223
禁忌5热流道喷嘴的装配尺寸达不到图样要求,喷嘴漏料或堵塞223
禁忌6装配零件有遗漏223
第8章 模具产品质量
8.1质量意识不强224
8.2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着问题224
禁忌1质量手册不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很好建立224
禁忌2企业的质量管理落后225
禁忌3模具质检工作没有执行三检制225
禁忌4对模具品质异常的预防与纠正措施不得力225
禁忌5质量部门作用不大,如同虚设225
8.3技术部门的设计工作没有做好,使模具质量出现问题225
禁忌1设计理念落后225
禁忌2企业没有设计标準225
禁忌3设计程式有问题225
禁忌4设计评审时,没有发现模具结构存在问题226
禁忌5模具的设计图样质量差226
禁忌6模具设计进度延后226
8.4企业没有实现零件化生产226
禁忌1模具零件的图样有问题,不能按图加工和验收226
禁忌2模具零件没有按图加工验收226
8.5浇注系统质量有问题227
8.6热流道系统方面质量有问题227
8.7冷却系统的质量问题227
禁忌1动模冷却效果不好,满足不了成型工艺需要227
禁忌2进出水管在操作侧,连线混乱227
禁忌3水管接头的装配质量有问题228
禁忌4动、定模漏水、渗水228
禁忌5冷却水孔内有铁屑或断丝攻堵住228
禁忌6模具的进出水路标识不清228
禁忌7两组以上冷却水没有水路分配器228
禁忌8动、定模有死水228
禁忌9冷却水没有通过水压试验检查228
禁忌10水管连线紊乱、不整齐228
8.8分型面质量有问题230
禁忌1模板表面或分型面有撞击、敲打凹痕痕迹,划伤,碰伤230
禁忌2模板表面、分型面、型腔、型芯有锈斑、麻点230
禁忌3动、定模分型面的封胶面配模没有达到要求231
禁忌4分型面无避空面231
8.9模具排气有问题231
8.10侧向抽芯机构质量有问题231
8.11斜顶机构质量有问题231
8.12顶出系统质量有问题233
8.13耐磨块和楔紧块质量有问题234
禁忌1动、定模的耐磨块(或楔紧块)正定位处接触点子不均234
禁忌2楔紧块下口和耐磨块上口没有倒角235
禁忌3楔紧块的底面动模配合面有间隙235
禁忌4耐磨块(楔紧块、平面接触块)的表面粗糙度差236
禁忌5耐磨块螺钉太多236
8.14常见导柱与导套的质量问题236
8.15支承柱质量有问题236
8.16标準件质量有问题236
8.17正定位机构形同虚设236
8.18零件、动模、定模粗糙度质量问题236
8.19螺纹孔与冷却水孔质量有问题237
禁忌1孔破边237
禁忌2管接头的沉孔有高有低238
禁忌3水管沉孔设计不规範239
禁忌4螺纹孔深度不够240
8.20图样有问题240
8.21模具结构设计有问题240
8.22装配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240
禁忌1装配零件的配合公差达不到设计要求240
禁忌2模具装配零件有油污241
禁忌3石墨导套、导轨用油脂来润滑241
禁忌4定位销定位不正确241
禁忌5导柱与定模板配合过松241
禁忌6模具入库前,没有採取防鏽措施241
禁忌7感测器的位置安装不正确241
禁忌8铭牌没有固定好241
8.23烧焊零件质量有问题241
禁忌1零件加工出错,随便烧焊241
禁忌2零件经烧焊后,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241
8.24吊装不安全242
8.25模具零件热处理质量不合格243
禁忌1工件整体淬火243
禁忌2钢材选用不当,热处理工艺不对243
禁忌3热处理零件没有经验收入库,也没有质保单243
禁忌4动定模和零件热处理硬度及质量没有达到客户要求243
8.26零件的工艺编制错误,影响模具质量243
禁忌1图样存在着问题,没有很好地审查、发现纠正,就着手编制工艺243
禁忌2工艺编制错误243
8.27抛光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243
8.28模具提前失效244
禁忌1不了解模具提前失效的形式和状况244
禁忌2模具的设计、製造质量有问题使模具提前失效244
8.29汽车门板模具喇叭窗肋折断244
8.30综合性的质量问题244
8.31塑件质量问题245
8.32模具没有合格证245
8.33模具没有使用说明书和维护保养手册245
8.34装箱问题245
第9章 试模和模具质量验收
9.1模具试模前没有对以下项目检查和确认246
禁忌1对模具的外观和精度没有进行检查246
禁忌2没有检查模具与注塑机的技术参数是否匹配,就进行试模246
禁忌3没有检查模具吊装是否平衡246
禁忌4没有检查模具的冷却水路是否完好246
禁忌5模具安装完成后,没有进行空运转、精度等检查246
禁忌6没有检查电器件和电路的配置是否正常247
禁忌7没有检查油缸元件是否正常247
禁忌8没有检查气路元件是否正常247
9.2没有做好试模的準备工作247
禁忌1对试模的模具结构和製品要求不了解247
禁忌2试模前没有做好準备工作247
9.3试模工作不规範247
禁忌1急着交出塑件样品,草率试模247
禁忌2试模没有试模工艺卡247
禁忌3试模要求按规範操作247
禁忌4试模时没有考虑到有关事项249
禁忌5试模的成型工艺有问题249
禁忌6试模没有工艺记录249
禁忌7没有控制好模温,冷却水管接法错误251
禁忌8试模结束没有把塑胶退回仓库251
禁忌9对试模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修整措施下错结论251
禁忌10试模后没有对模具抓紧验收和整修252
9.4对成型製品出现缺陷的原因分析错误252
禁忌1模具设计师对常见的製品缺陷没有充分了解252
禁忌2不懂注塑模试模缺陷原因及排除方法252
禁忌3注塑製品检查没有检测报告253
禁忌4对成型製品的项目检查遗漏,检测报告不规範253
禁忌5对模具最后试模的样件没有进行封样和双方签字认可253
禁忌6对塑件壁厚、製品重量没有检查254
9.5T0试模后的修整工作254
禁忌1对试模后存在的问题没有修整通知单254
禁忌2对试模后存在的问题修整措施下错结论254
禁忌3试模后对发现存在的问题没有修整到位,反覆试模255
禁忌4没有在契约规定时间内提交塑件255
禁忌5项目管理没有发现模具质量存在问题,质量部门同意入库255
9.6注塑製品验收条件255
禁忌1试模塑胶代用不是客户指定用的塑胶255
禁忌2被检查的製品不符成型製品的检测条件,就进行检测255
禁忌3注塑件的公差选用错误255
禁忌4质量部门对製品验收无标準255
9.7模具产品验收256
禁忌1模具产品没有验收标準256
禁忌2模具产品验收人员不称职257
禁忌3质检部门没有独立行使权力257
禁忌4模具产品验收不全面或漏检257
禁忌5质量有问题的模具入库、出厂257
禁忌6没有做好装箱工作257
第10章 模具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
10.1技术部门存在的问题258
禁忌1技术部门组织框架不适应企业的现状,制约了设计工作258
禁忌2技术管理工作不足258
禁忌3技术部门的设计流程不规範259
禁忌4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不畅通260
禁忌5技术部门没有培训制度和很好的工作平台260
禁忌6设计时间延误,影响模具生产周期260
禁忌7设计人员没有参加试模工作261
禁忌8客户的製品形状、结构设计没有经过输入评审261
禁忌9设计出错原因没有分析总结261
10.2设计部门标準化工作不规範261
禁忌1技术部门没有工作标準261
禁忌2工作标準不规範261
禁忌3企业没有设计标準261
禁忌4标準本身存在着问题261
禁忌5模具设计没有採用标準件或标準件的使用率较低261
禁忌6技术部门套用的软体有问题262
禁忌7设计资料和标準没有专人负责整理及做好技术沉澱工作262
禁忌8技术部门没有设计资料262
10.3模具结构设计输出评审程式不规範262
禁忌1设计评审流程不规範262
禁忌2评审没有发现模具设计存在的问题271
禁忌3评审没有达到最佳化模具结构设计的目的272
禁忌4对重新设计的模具结构没有再次评审272
禁忌5只依赖3D造型,没有2D图样提供评审272
10.4模具设计出错272
禁忌1模具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质保体系272
禁忌2对设计出错的概念不清楚272
禁忌3对设计出错的危害性不了解272
禁忌4设计人员对设计出错现象不了解,缺乏防範意识272
禁忌5对设计出错原因分析不透彻275
禁忌6对设计出错没有採取相应的有效措施275
禁忌7不重视培训275
禁忌8没有规範的设计流程和设计评审来防止设计出错276
禁忌9没有设计出错报告单276
禁忌10没有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276
禁忌11档案管理不规範276
禁忌12设计工作安排不合理276
禁忌13标準化工作没有做好277
禁忌14没有做好各部门的沟通工作277
10.5模具档案管理277
禁忌1图样档案管理混乱277
禁忌2图样更改不规範277
禁忌3技术部门没有套用信息化管理277
禁忌4模具企业没有技术沉澱277
禁忌5文控人员没有经过培训,不能胜任277
禁忌6模具档案没有建立,没有按要求建立一模一档277
10.6模具企业的信息化套用278
禁忌1套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不慎重278
禁忌2信息化管理软体随意选用278
禁忌3套用信息化管理的决心不强278
10.7模具项目管理278
禁忌1项目经理只会发号施令或者是个传令兵278
禁忌2项目经理没有具备应有的能力和相关知识278
禁忌3项目经理没有参加设计评审278
禁忌4项目经理同客户的信息沟通工作没有做好278
禁忌5模具项目经理管理不得力278
禁忌6项目经理没有深入现场279
禁忌7项目团队没有凝聚力279
禁忌8项目经理项目存在的问题处理不及时279
禁忌9项目经理对製品的外观质量和装配要求不清楚279
禁忌10项目经理对模具的质量验收的具体要求不清楚279
禁忌11模具项目牺牲了模具的成本和质量279
10.8模具企业文化和凝聚力279
禁忌1家族式企业文化的阴影存在279
禁忌2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279
禁忌3企业文化不佳,团队缺乏凝聚力279
禁忌4企业没有考虑员工发展平台279
禁忌5到处挖人,不立足于自己培养人才279
禁忌6企业没有质量体系、成本文化28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