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2020-01-18 18:52:19) 百科综合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我国高血压患病的人数众多,平均每5个成年人中至少有1个高血压患者,而且高血压对健康危害很大,超过1/3的脑卒中(中风)和冠心病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因此,高血压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疾病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家之所以提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是因为管理方法简便易行,通过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和合理使用疗效好、副作用小的降压药物治疗,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血压水平,控制高血压病情发展,减少併发症,通过生活质量,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社区常住居民中,无论户籍或非户籍,年龄在35岁以上(含3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都可以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 检查项目:血液、尿液、肾、心功能及眼底等
  • 注意禁项:饮食、饮酒、高盐,
  • 引发症状:中风、心脏病和肾功能衰竭等
  • 就诊科室:内科,心血管内科
  • 常见病因:遗传,环境,年龄,肥胖等

病因

高血压分原发性高血压(占90%-95%)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纳入健康管理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是患者自己不能控制的,比如年龄的增长和遗传因素(父母有高血压遗传给子女);但大部分原因和患者本人的生活方式有关,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超重或肥胖、食盐偏多、缺乏体力活动、大量吸菸、大量饮酒、长期的精神紧张或不良情绪等。

危害

患了高血压也许没什幺症状,但高血压是“无声杀手”,每时每刻都在损害着患者的健康。如果血压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损伤到大脑,会引起脑卒中(中风)偏瘫,造成半身不遂、痴呆等;损伤到心脏,回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损伤到眼睛,可引起眼底视网膜病变甚至可能导致失明;损伤到肾,可引起肾功能不全。

早期发现

凡年龄在35岁以上(包括35岁)的居民,原来没有高血压或者不知道是否患有高血压,每年第1次到医疗机构就诊时都应主动接受测量血压,也可以每年在家里至少测量1次血压,这样就能儘早发现高血压,早期治疗。当然,初次测量血压偏高并不能确诊,还应去除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如失眠、劳累、急性疾病、焦虑等)后,再预约複查。非同日测量3次,血压都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服务内容

高血压患者每年可以享受至少4次的面对面随访服务和每年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健康体检内容包括体温、脉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视力、听力和远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随访服务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机情况,如果血压很高,或有危机症状,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需要紧急转诊。
(2)对不需要紧急转诊的患者,要询问上次随访至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心率、体重,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以及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5)做针对性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患者收益

参加健康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得到基层医生主动的、连续的服务。患者会在医生的指导下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降压药物,长期降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给健康带来的危害。在管理过程中医生会及时发现其他健康问题,及时治疗。当出现危急症状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医生会指导患者紧急转院,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防治目标

基本目标

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追加目标

控制高血压的同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其它危险因素。

根本目标

儘快控制不断上升的高血压患病率。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併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机遇与挑战

国家将高血压患者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全面推进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政策和经费保障。
一方面促使那些以前没有开展或没有条件开展高血压防治的地区行动起来,普遍开展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另一方面对那些高血压防治工作已经较为深入的地区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要切实做好高血压防治工作,达到项目预期目标,仍需下大力气抓落实,促进高血压患者的规範化管理,有效遏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维护人民民众的身体健康。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