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中药名。为白蘑科真菌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 Sing.的子实体。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扶正补虚,健脾开胃,祛风透疹,化痰理气,解毒,抗癌之功效。用于正气衰弱,神倦乏力,纳呆,消化不良,贫血,佝偻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肝炎,盗汗,小便不禁,水肿,麻疹透发不畅,荨麻疹,毒菇中毒,肿瘤。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香菇
- 拉丁学名:Lentinus edodes (Berk.)sing
- 二名法:Lentinus edodes
- 界:植物界
- 门:真菌门
- 亚门:伞菌亚门 Agaricomycotina
- 纲:担子菌纲
- 目:伞菌目
- 科:白蘑科
- 属:香菇属
- 种:香菇
- 用量:内服:煎汤,6-9g,鲜品15-30g
- 毒性:无毒
别名
香蕈、合蕈、台蕈、台菌、雷惊蕈、戴沙、石蕈、椎蕈、香信、冬菇、菊花菇、香纹
贮藏
贮乾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乾燥处。防霉,防蛀
入药部位
子实体。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归肝、胃经。
功效
扶正补虚,健脾开胃,祛风透疹,化痰理气,解毒,抗癌。
主治
用于正气衰弱,神倦乏力,纳呆,消化不良,贫血,佝偻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肝炎,盗汗,小便不禁,水肿,麻疹透发不畅,荨麻疹,毒菇中毒,肿瘤。
相关配伍
1、治头痛,头晕,香菇煮酒,食之。
2、治胃肠不适的腹痛:鲜香菇90g,切片。水煎服。
3、治水肿:香菇(乾品)16g,鹿衔草,金樱子根各30g。水煎服,每日2次。(1-3方出自刘波《中国药用真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品15-30g。
使用注意
脾胃寒湿气滞者禁服。
炮製
一、炮製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泥土。
二、採集时间
子实体长到六七分成熟、边缘仍向内捲曲、菌盖尚未全展开,就应该及时採收,然后用火烤、电烤或日晒乾燥。野生者都于秋、冬及春季採收,晒乾备用。
形态特性
菌盖半肉质,宽5-12cm,扁半球形,后渐平展,菱色至深肉桂色,上有淡色鳞片。菌肉厚,白色,味美。菌褶白色,稠密,弯生。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内实,常弯曲,长3-5(-9)cm,粗5-9mm,菌环以下部分往往覆有鳞片,菌环窄而易消失。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4.5-5)μm×(2-2.5)μm。
生长环境
生于阔叶树倒木上。春季、冬季多人工栽培。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药材性状
菌盖半肉质,扁半球形,或平展,直径4-12cm。表面褐色或紫褐色,有淡褐色或褐色鳞片,具不规则裂纹。菌肉类白色或淡棕色。菌褶类白色或浅棕色。菌柄中生或偏生,近圆柱形或稍扁,弯生或直生,常有鳞片,上部白色,下部白至褐色,内实。柄基部较膨大。气微香,味淡。
药理作用
1、调节机体免疫。
2、抗肿瘤作用。
3、抗病毒作用。
4、抗肝炎作用。
5、对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6、抗氧化作用。
7、毒性,无毒。
製剂
香云乾泰片。
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用于佝偻病、贫血、小便失禁、痘疮、麻疹不透、高血压、扁桃体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