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2020-04-22 20:29:41) 百科综合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成立于2014年1月15日,是由光学界科技工作者、工程套用工作者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会法人资格。

截至2018年1月,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下设3个专家委员会,4个产业联盟和1个地方分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 外文名:Chinese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 简称:CSOE
  • 创办人:金国藩等
  • 创办时间:2014年1月
  • 类别:社会团体
  • 属性: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现任领导:理事长:张广军
    秘书长:赵雪燕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海鹰路1号院6楼
  • 社会信用代码:51100000717840437E
  • 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1997年,在中国光学界王大珩院士的建议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将“光学工程”列为工学一级学科。
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春、上海、北京、合肥等地的科研单位就开始雷射技术的研究,70年代武汉开展了光通信技术的研究,90年代,雷射加工、光存储、光通信等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截止2013年,中国在光学工程领域己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属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中心数十个。
2014年,国家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强国梦想”的精神,打造科技强国需要大力推动和发展光学工程事业。

学会成立

2014年1月15日,金国藩院士、张履谦院士、杜祥琬院士、庄松林院士、姜文汉院士、龚惠兴院士、王家骐院士、许祖彦院士、姜景山院士等30位光学界院士联名倡议,由国家民政部提出申请,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3月12日,正式向民政部提交成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的申请档案;10月21日,民政部下发“关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筹备成立的批覆”【民函(2014)309号】;10月,“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一次筹备会议召开;11月29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同时“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召开。
2016年1月22日,中国科协八届十四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申请加入中国科协团体会员事项,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正式成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2月27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召开;12月24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加入中国科协智慧型製造学会联合体;12月底,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会党委会成立。
2017年2月18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召开;3月16日,工信部发布“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推荐名录”,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入选科技评估类名录。

组织体系

机构设定

  • 最高权力机构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 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 选举或者罢免理事;
(三) 制定和修改会费标準;
(四) 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五) 决定学会终止事宜;
(六) 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 执行机构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学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的职责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六)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注销和变更;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学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 分支机构
截至2018年1月,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下设3个专家委员会,4个产业联盟和1个地方分会。
1、专家委员会
微纳光电子集成技术专家委员会、光通信与信息网路专家工作委员会、雷射诱导击穿光谱(LIBS)专业委员会
2、产业联盟
光纤感测技术及产业创新联盟、红外与微光技术套用产业联盟、海洋信息网路技术及产业联盟、电磁环境效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地方分会
山东省光学工程学会

组织会员

  • 会员种类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员分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个人会员单位包括:学生会员、普通会员、高级会员、会士。
  • 入会和退会
1、基本条件
申请加入学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学会的章程;
(二)自愿加入学会,能够积极参加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三)在学会业务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
2、入会的程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颁发给会员证。
3、退会说明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学会,并交回会员证。会员超过1年不履行义务,可视为自动退会。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学会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 权利和义务
1、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学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学会的活动
(三)获得学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学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2、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学会的章程,执行学会决议;
(二)维护学会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学会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学会反映情况,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

业务资产

  • 业务範围:
(一)促进光学科技及光学工程研究,开展国际、中国国内学术交流;
(二)根据规定编辑、出版、发行科技期刊,以及有关光学工程及产业化方面的书籍、资料和音像製品;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技术及项目对接服务,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四)开展继续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以及职业规划培训等活动;
(五)接受委託,开展项目和技术评估,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开展成果鉴定等工作;
(六)促进光学产业发展,举办科技展览会、项目发布会等;
(七)利用网路平台、产品及项目资料库开展信息服务工作;
(八)与国际光学组织建立友好关係,开展国际间科学技术及产业交流与合作,为中国国内推荐和引入国际专家、技术人才,提升中国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範围内开展活动和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建设成就

活动交流

  • 第三届前沿光学成像技术与套用学术研讨会
2015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其他相关单位在合肥举办“第三届前沿光学成像技术与套用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中国国内光学成像技术套用与发展在军用和民用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到会共同交流,探讨前沿光学成像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 光电防御技术学术研讨会
2015年7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在长春市举办“2015光电防御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研讨光电防御技术及装备的最新进展。
  • 空间目标与碎片监测、清理技术学术研讨会
2016年7月12日至14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其他相关单位在北京香山饭店举办“第三届空间目标与碎片监测、清理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中国国内外空间目标与碎片监测、预警、清理技术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到会共同交流,探讨该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 大气光学及自适应光学技术发展研讨会
2017年11月13日至15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国防科技大学、中科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在长沙市举办“第三届大气光学及自适应光学技术发展研讨会”,会议邀请中国国内大气光学特性及光传输物理在雷射技术、大气探测和光学遥感等领域院士、领军专家团队与会作权威技术报告。
  • 2018国际光电创新技术与套用研讨会
OTA大会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和SPIE联合主办,是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年会,每两年一届。OTA大会秉承搭建产学研平台,以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做好对接、促进科技服务和转化工作为目标。
2018国际光电创新技术与套用研讨会2018国际光电创新技术与套用研讨会
2018年5月22日至24日,“2018国际光电创新技术与套用研讨会”(OTA 2018)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和北京兴基铂尔曼饭店召开,与会专家、代表千余人,国际参会专家、代表70余人。

报刊资源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期刊有《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和《红外与雷射工程》。
《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于2012年3月29日创刊,2013年10月先后被国际着名检索系统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及文摘引文资料库Scopus收录。
《红外与雷射工程》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英国“科学文摘(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誌(AJ)”,荷兰“斯高帕斯(Scopus)”,日本“日本科学技术社资料库(JST)”等多种资料库收录。

成果转化

  • 科技成果评价
2016年8月,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联合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範平台,在北京先后组织了“光纤陀螺核心器件高精度测试技术”、“数控工具机用大推力直线电机及驱动装置”、“携带型雷射诱导击穿光谱钢铁元素分析仪”三项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2017年1月4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完成的“半导体光子晶体雷射器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
2017年1月18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谷奥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分散式微结构光纤感测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
分散式微结构光纤感测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分散式微结构光纤感测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
  • 战略合作签约暨姚建铨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
2018年4月21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与国网无锡供电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暨姚建铨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
学会与国网无锡供电公司战略合作签约暨姚建铨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学会与国网无锡供电公司战略合作签约暨姚建铨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

人才培养

  • 奖项设定
1、科技创新奖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作为“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简称:“科技创新奖”)的设奖单位,每年评选一次。“科技创新奖”评奖範围主要是表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员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工程套用、信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和成果。
2018年5月23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年会在开幕,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四届科技创新奖颁奖典礼。
第四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在各方的支持和参与下,经过10个月的徵集和多轮评审,最终评选出“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奖”7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2、全国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18年5月23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年会在开幕,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第三届全国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颁奖典礼。
2018年第三届全国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共收到65篇符合条件的博士论文,涉及单位50余家,经过学位授予单位推荐、学会理事会专家推荐,评奖办公室初评、同行专家通讯複评、院士专家委员会终评四个阶段,共评选出优秀博士论文3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7篇。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徽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徽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徽是由学会中英文名和英文名缩写字母组成的圆形,学会秉承“创新、协同、求真、务实”的精神。

精神文化

学会工作宗旨:学会通过学术交流、成果展示、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搭建一个产学研大平台,推动光学工程的技术创新、注重光学科技的成果转化、面向套用促进光学前沿的工程化。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参照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的发展模式,按照学会学术发展设立不同的议题方向,不设二级分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推荐年轻的领军专家作为学会核心力量,培养一批中国国内外新领军人物,为打造科技强国发挥光学工程的作用。

现任领导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领导
名誉理事长
金国藩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名誉副理事长
庄松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立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
理事长
张广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东南大学
副理事长
吕跃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立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王巍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刘文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机所
王恩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
范国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相里斌
副院长、中科院
苏建忠
所长、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马晶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健
董事长、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秘书长
赵雪燕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参考资料来源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