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
刑事法评论:刑法的工具论 | |||
书号: | 28021 | ISBN: | 978-7-301-28021-8 |
作者: | 陈兴良 | 版次: | 1 |
开本: | 16开 | 装订: | 平 |
字数: | 701 千字 页数:560 | 定价: | ¥98.00 |
浏览次数: | 34 | ||
出版日期: | 2017-03-10 |
内容简介
《刑事法评论》38卷以"刑法的工具论"为主题,共有21篇文章,其中包含4篇译文、17篇论文。这4篇译文的主题分别是"网路犯罪""故意论""构成要件论"与"刑事政策"。在17篇论文中收录了三篇刑事诉讼法学的文章,分别探讨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程式改造""瑕疵证据理论"以及"主观要件的证明问题"。在共犯论问题上,本书收录了三篇文章,具体分析了共犯论中三个争议较大的教义学难题,即"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过失共同正犯"与"共犯从属性理论"。在罪量要素理论领域,本书收录了两篇文章,分别从罪量要素的必要性和罪量要素的体系位置对该罪量要素理论进行了研究。在不作为犯教义学领域,本书收录了两篇论文,都旨在探讨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可罚性问题。在过失犯领域,本书收录了两篇文章,详细地阐述了交通领域的过失犯罪与医疗领域的过失犯罪。余下的五篇文章,分别研讨了"死刑的控制""刑法的工具化""刑法的社会学意义"以及"国际刑法中的故意内涵"等前沿问题。这些文章皆体现了各个作者对某一理论或者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
章节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
理论前沿工具化的刑法诠释/陈文昊
不作为犯研究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本质与归责——基于罪刑法定视角的展开/马永强
先前行为作为义务来源否定说批判/温登平
共犯研究共犯的客观构成要件从属性之提倡/秦雪娜
论过失共同正犯的共同性/谭堃
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以客观归责理论为路径的展开/白丽煊
刑法学人外国刑法学的开拓者何鹏的治学之路/陈兴良
域外传译构成要件论诸问题/(日)山口厚 文 王充 译
故意与事实错误/(日)山口厚 文 郑军男 译
针对网际网路上儿童色情的封锁义务/[德]乌尔里希·齐白 文 袁国何 译
域外视野日本的医疗过失犯罪研究/于佳佳
惩罚的社会维度:加兰刑事思想检讨——兼论社会理论下的刑法研究 /刘涛
为普适性的刑法体系而奋斗 ——品读乔治·弗莱彻之《刑法的语法》(第1卷)/陈世伟
专题研究我国犯罪定性定量立法模式检论/吴亚剋死刑适用的控制路径/张继钢
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责任认定与交通肇事罪之判断/王海涛
盗窃罪数额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的定位/张忆然
毒品犯罪防控中截利问题研究——以涉毒洗钱犯罪为视角/李春
论克服犯罪主观要件证明困难的特殊方法/王彪準
中止犯制度构建 /汪东升
论《罗马规约》第30条中的“故意“与“明知”/俞巧华
审判中心视野下刑事审前程式诉讼化改造/兰跃军
瑕疵证据理论的反思与重建/方旭
作者简介
陈兴良,着名刑法学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