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原理与实例解析》是2013年11月1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秋安、王明锋。
基本介绍
- 外文名:The Principle and Examples Analysis of Natural Products Organic Synthesis
- 书名: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原理与实例解析
- 作者:汪秋安、王明锋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品牌: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页数:485页
- 开本:16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天然产物的有机合成机理,并通过丰富的实例详细阐述了合成路线的设计技巧和艺术。全书共分8章,第1章为绪论;第2、3章分别介绍了天然产物有机合成的一些重要方法和基本策略;第4~6章根据有机反应类型分别对天然产物合成中常见的近400个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归纳和简要描述;第7、8章选取35个典型的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包括生物硷、萜类、植物酚类和甾体等)实例,分别对它们进行了逆合成分析和合成路线解析。书末附有“天然产物常用有机合成反应机理索引”。 本书可作为从事有机合成特别是天然产物合成和製药工业研究人员的案头工具书,也可供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和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套用化学等专业的师生使用。
最全面的天然产物有机合成机理,并通过丰富的实例意义讲解了合成路线的设计技巧和艺术。有机合成工作者案头必备!
图书目录
第1章绪论1
1.1天然产物与天然产物化学1
1.2天然产物化学与药物开发1
1.3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5
1.3.1一次代谢与二次代谢5
1.3.2二次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6
1.4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14
第2章天然产物有机合成的重要方法19
2.1逆合成分析法19
2.2不对称合成24
2.2.1对映异构体含量与构型的测定24
2.2.2不对称合成方法30
2.2.3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33
2.3官能团的保护38
2.3.1羟基的保护39
2.3.21,2和1,3二醇羟基的保护46
2.3.3醛酮羰基的保护49
2.3.4羧基的保护51
2.3.5氨基的保护52
2.3.6活泼碳氢键和碳碳三键的保护56
2.4周环反应57
2.4.1电环化反应57
2.4.2环加成反应58
2.4.3σ迁移反应62
2.5烯烃複分解反应65
2.5.1烯烃複分解反应主要类型66
2.5.2烯烃複分解反应的机理67
2.5.3烯烃複分解反应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套用68
2.6钯等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71
2.6.1钯催化偶联反应的基本原理71
2.6.2各种偶联反应72
2.6.3钯催化偶联反应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套用76
2.7生物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套用77
2.7.1生物催化概述77
2.7.2微生物发酵和酶法合成天然产物81
2.7.3生物催化水解反应83
2.7.4生物催化不对称还原反应84
2.7.5生物催化的酯化反应85
1.1天然产物与天然产物化学1
1.2天然产物化学与药物开发1
1.3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5
1.3.1一次代谢与二次代谢5
1.3.2二次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6
1.4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14
第2章天然产物有机合成的重要方法19
2.1逆合成分析法19
2.2不对称合成24
2.2.1对映异构体含量与构型的测定24
2.2.2不对称合成方法30
2.2.3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33
2.3官能团的保护38
2.3.1羟基的保护39
2.3.21,2和1,3二醇羟基的保护46
2.3.3醛酮羰基的保护49
2.3.4羧基的保护51
2.3.5氨基的保护52
2.3.6活泼碳氢键和碳碳三键的保护56
2.4周环反应57
2.4.1电环化反应57
2.4.2环加成反应58
2.4.3σ迁移反应62
2.5烯烃複分解反应65
2.5.1烯烃複分解反应主要类型66
2.5.2烯烃複分解反应的机理67
2.5.3烯烃複分解反应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套用68
2.6钯等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71
2.6.1钯催化偶联反应的基本原理71
2.6.2各种偶联反应72
2.6.3钯催化偶联反应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套用76
2.7生物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套用77
2.7.1生物催化概述77
2.7.2微生物发酵和酶法合成天然产物81
2.7.3生物催化水解反应83
2.7.4生物催化不对称还原反应84
2.7.5生物催化的酯化反应85
第3章天然产物合成的基本策略88
31汇聚合成与一条线合成88
32合成问题简化89
321利用分子的对称性89
322模型化合物的运用90
33导向基91
34立体化学的控制92
341立体化学控制的一些反应92
342ZimmermanTraxler 反应过渡态模型94
343端基效应97
35极性转换100
36潜在官能团104
361烯烃作为潜在官能团105
362炔烃作为潜在官能团106
363苯酚醚作为潜在官能团106
364醇作为潜在官能团107
365杂环作为潜在官能团108
37邻基参与作用109
38Domino(多米诺)反应113
39天然产物的仿生合成120
310固相有机合成124
3101固相有机合成基本原理及特点124
3102固相合成载体125
3103固相合成方法126
311绿色有机合成127
第4章天然产物合成中碳碳键形成反应机理131
41碳碳键的形成——烃化、醯化和缩合反应131
411Acetoacetic ester(乙醯乙酸乙酯)合成131
412Acyloin缩合反应132
413Aldol(羟醛)缩合132
414Barbier反应134
415BaylisHillman反应134
416Benzoin(苯偶姻)缩合135
417Blaise反应136
418Bouveault醛合成137
419BuchnerCurtiusSchlotterbeck反应137
4110Claisen缩合138
4111CoreyFuchs反应139
4112Darzens α,β环氧酸酯缩合139
4113Duff醛基化反应140
4114Enders腙烷基化反应141
4115Ene反应141
4116ErlanmeyerPlchl反应142
4117Eschenmoser亚甲基化反应143
4118Evans烃基化反应143
4119Evans Aldol缩合反应144
4120FraterSeebach烷基化反应145
4121FriedelCrafts反应145
4122GattermannKoch合成147
4123GombergBachmann反应147
4124Henry硝醇反应148
4125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148
4126HoubenHoesch反应149
4127Huisgen亲核醯基化反应149
4128JappKlingemann反应150
4129JuliaLythgoe成烯反应151
4130KilaniFischer合成151
4131Knoevenagel缩合反应152
4132Kolbe电解偶联反应153
4133Malonic ester(丙二酸酯)合成153
4134Marschalk反应154
4135Meerwein芳基化反应155
4136Megers不对称烃基化反应155
4137Michael加成反应156
4138Minisd反应157
4139Nef炔醇合成158
4140Perkin反应158
4141ReimerTiemann反应159
4142Reissert醛合成反应159
4143Schpf反应160
4144Snieckus定向邻位金属化反应161
4145Stetter反应(MichaelStetter反应)161
4146Stobbe缩合反应162
4147Stork烯胺反应162
4148Tollens反应164
4149VilsmeierHaack反应164
4150Wurtz反应165
42碳碳键的形成——过渡金属和元素有机化合物介导的碳碳键形成
反应166
421CadiotChodkiewicz偶联反应166
422CoreyHouse合成166
423GlaserEglinton偶联167
424Grignard反应167
425Heck反应168
426Hiyama交叉偶联反应169
427KaganMolander二碘化钐介入的偶联反应169
428Keck立体选择性烯丙基化反应170
429Keck自由基烯丙基化反应171
4210Kumada 交叉偶联反应171
4211Liebeskind 偶联反应172
4212LombardoTakai烯基化反应173
4213MasamuneRoushfy反应174
4214MukaiyamaCarreira羟醛缩合反应175
4215MukaiyamaMichael 偶联反应175
4216Negishi交叉偶联反应176
4217Normant反应176
4218NozakiHiyamaKishi反应177
4219Olefin Metathesis 烯烃複分解反应177
4220Peterson成烯反应178
4221Reformatsky反应179
4222Roskamp反应180
4223Roush反应181
4224Sakurai 烯丙基化反应(HosomiSakurai反应)181
4225Schlosser对Wittig反应的修正182
4226Schwartz锆氢化反应183
4227SeyferthGilbert增碳法184
4228SmithTietze 多组分二噻烃揳入偶联184
4229Sonogashira反应185
4230StillGennari膦酸酯反应185
4231Stille偶联反应186
4232Suzuki偶联反应186
4233TakaiUtimoto烯化反应187
4234Tebbe烯烃化反应(Petasis烯基化反应)188
4235TsujiTrost 烯丙基化反应189
4236Ullmann反应189
4237Weinreb酮合成法190
4238Wittig反应190
4239WittigHorner反应192
43碳碳键的形成——分子重排反应192
431ArndtEister 反应192
432BakerVenkataraman重排193
433Benzidine(联苯胺)重排194
434Benzilic acid(二苯乙醇酸)重排194
435Carroll重排195
436Claisen重排195
437ClaisenEschenmoser重排,ClaisenJohnson重排,Claisen
Ireland重排196
438Cope重排197
439DemjanovTiffeneau重排197
4310Dienonephenol(二烯酮酚)重排198
4311diπ甲烷重排198
4312Favorskii 重排199
4313Fries重排200
4314FritschWiechell重排201
4315Hayashi 重排201
4316HofmannMartius重排202
4317Pinacol重排203
4318SommeletHauser铵叶立德重排204
4319Stevens重排205
4320Vinylcyclopropane(乙烯基环丙烷)重排反应206
4321Von Richter反应206
4322WagnerMeerwein重排207
4323Wittig重排207
4324Wolff重排208
第5章天然产物合成中官能团相互转化反应机理210
51官能团的相互转化——取代、加成和消除反应210
511Amadori重排反应210
512Appel反应210
513BamfordStevensShapiro反应211
514Barton反应212
515Barton去羰基反应213
516BartonMcCombie去氧反应213
517Beckmann 裂解反应214
518Benzynes(苯炔)反应215
519Blanc氯甲基化反应215
5110Boekelheide反应216
5111Boord烯烃合成216
5112Brown 硼氢化反应217
5113Bucherer反应218
5114Burgess脱水反应218
5115Chichibabin氨基化反应219
5116Chugaev消除220
5117Cope消除220
5118CoreyWinter olefin烯烃合成221
5119DakinWest反应221
5120DoeringLaFlamme丙二烯合成222
5121Eschenmoser偶联反应222
5122EschenmoserTanabe碎片化反应223
5123Finkelstein 反应224
5124Fukuyama胺合成224
5125FürstPlattner规则225
5126Gabriel合成225
5127Gorb碎裂化反应226
5128Grieco消除反应226
5129HallerBauer反应227
5130Haloform(卤仿)反应228
5131HellVolhardZelinsky反应229
5132Hofmann消除反应229
5133Hunsdiecker反应230
5134Jacobsen 水解动力学拆分230
5135Jocic反应231
5136Julia开裂反应232
5137KochHaaf反应232
5138KolbeSchmitt反应233
5139Krapcho脱羰反应233
5140Kucherov 反应234
5141LuTrostInoue反应234
5142Marshall硼化物碎片化反应235
5143Martin 硫化物脱水反应235
5144Meisenheimer络合物236
5145Meyers醛合成反应236
5146Mitsunobu反应237
5147Nagata氢氰化反应237
5148Neber 重排238
5149Nef反应238
5150Nicholes反应239
5151Norrish Ⅰ和Norrish Ⅱ型光化学反应239
5152Orton重排240
5153Oxymercurationdemercuration(羟汞化脱汞)反应241
5154Payne重排242
5155Perkow反应242
5156PetasisFerrier重排243
5157RambergBcklund烯烃合成反应243
5158Robinson 光重排反应244
5159Rupe重排244
5160Schmidt重排245
5161Smiles重排246
5162Pinner 合成247
5163Polonovski 反应247
5164PolonovskiPotier 反应248
5165Prevost tras二羟基化反应249
5166Prins 反应250
5167Pummerer 重排250
5168Regitz重氮盐合成251
5169Ruff递降反应252
5170Sharpless二羟基化反应252
5171Simonisni反应254
5172Sommelet醛合成254
5173Suarez裂解反应255
5174Thallation(铊化)反应255
5175Vicarious 亲核取代反应255
5176Willgerodt反应256
5177WohlZiegler反应257
5178Wohl递降反应257
5179Woodward cis二羟基化反应258
5180Zaitsev消除反应258
52官能团的相互转化——氧化和还原反应259
521Achmatowicz 重排259
522BaeyerVilliger 氧化259
523Birch还原260
524BouveaultBlanc酯还原261
525Breslow远程氧化脱氢法262
526Cannizzaro歧化反应262
527ClarkEschweiler胺的还原烷基化263
528Clemmensen还原264
529CoreyBakshiShibata(CBS)还原265
5210CoreyKim氧化266
5211Criegee邻二醇裂解266
5212Criegee臭氧化反应267
5213Dakin反应267
5214Davis手性氮氧环丙烷试剂268
5215DDQ脱氢反应268
5216DessMartin过碘酸酯氧化269
5217Etard反应270
5218Fukuyama还原反应271
5219Gribble吲哚还原271
5220Gribble二芳基酮还原271
5221Hooker氧化272
5222JacobsenKatsuki环氧化反应273
5223Jones氧化反应273
5224Kochi氧化脱羧反应274
5225Kornblum氧化反应274
5226LemieuxJohnson氧化反应275
5227LeyGriffith氧化反应276
5228LeuckartWallach反应276
5229Lindlar还原反应277
5230Luche还原反应277
5231Malaprade氧化278
5232McFadyenStevens还原反应279
5233McMurry偶联反应279
5234MeerweinPonndorfVerley还原279
5235Midland 还原反应280
5236Moffatt氧化反应281
5237Nicolaou脱氢反应281
5238Noyori不对称氢化反应282
5239Oppenauer 氧化283
5240Osmium tetroxide(四氧化锇)氧化283
5241ParikhDoering 氧化284
5242Pinnick氧化反应285
5243Prilezhaev环氧化反应286
5244Riley氧化(SeO2氧化)反应286
5245Rosenmund还原286
5246Rubottom氧化反应287
5247Saegusa氧化反应287
5248Sarett氧化反应288
5249Sharpless不对称环氧化289
5250Shi不对称环氧化反应289
5251SonnMüller醛合成290
5252Swern 氧化反应290
5253Tempo氧化291
5254Tischenko反应291
5255Vedejes羟基化反应292
5256Wacker氧化反应292
5257Wessely氧化反应293
5258Wharton氧迁移反应294
5259WolffKishner还原294
53碳杂键的形成反应295
531Arbuzov反应295
532AthertonTodd反应296
533Bamberger 重排296
534Beckmann重排297
535Brook重排298
536BuchawldHartwig交叉偶联反应298
537ChanLam偶联反应299
538CoreyChaykovsky反应299
539CoreyNicolaou大环内酯化反应300
5310Curtius重排301
5311Ferrier重排301
5312FischerHepp重排302
5313HochCampbell氮杂环丙烷合成302
5314Hofmann醯胺降解反应303
5315Kahne苷化反应303
5316KoenigKnorr苷化反应304
5317Lawesson硫羰基化反应304
5318Lossen重排305
5319Mannich反应305
5320Meisenheimer重排306
5321Merrifield固相肽合成307
5322MeyerSchuster重排308
5323MislowEvans重排309
5324Miyaura硼化反应309
5325Morin重排310
5326Mukaiyama酯化反应311
5327NewmanKwart反应311
5328Overman重排312
5329Passerini反应312
5330PaternoBüchi反应313
5331Povarov反应313
5332Ritter反应314
5333Sandmeyer反应314
5334Schiemann反应315
5335Schmidt三氯乙醯亚胺酯的糖苷化反应315
5336Sharpless不对称羟胺化反应316
5337Steglich酯化反应317
5338Stieglitz重排318
5339Strecker胺基酸合成319
5340SurzurTanner重排319
5341Ugi反应320
5342Van Leusen还原氰基化反应321
5343Vorbruggen糖基化反应322
5344WesselyMoser重排323
5345WillgerodtKindler反应323
5346Williamson醚合成法324
5347Yamada偶联试剂324
5348Yamaguchi酯化反应325
第6章天然产物合成中碳环和杂环形成反应机理327
61碳环形成的反应327
611Baldwin 环化327
612Buchner 扩环法328
613Coniaene 反应328
614Danheiser成环反应329
615Danishefsky 双烯环加成反应330
616De Mayo 反应330
617Dieckmann缩合331
618DielsAlder反应332
619Dtz苯环化反应333
6110Dowd自由基扩环反应334
6111Nazarov环化反应334
6112Ficini反应335
6113FujimotoBelleau 反应335
6114HajosWiechert反应336
6115Hauser 环化反应337
6116Haworth反应338
6117Kulinkovich 羟基丙烷化反应338
6118PausonKhand 环戊烯酮合成339
6119Pschorr闭环反应340
6120Robinson闭环反应341
6121SimmonsSmith反应342
6122Staudinger酮烯环加成342
6123Story 自由基扩环合成343
6124ThorpeZiegler环化反应343
62杂环形成的反应344
621AlgarFlynnOyamada反应344
622AllanRobinson 反应344
623Auwers反应345
624Bartoli吲哚合成346
625BartonZard反应346
626Biginelli嘧啶酮合成347
627BischlerMhlau 吲哚合成348
628BischlerNapieralski异喹啉合成348
629Boger吡啶合成349
6210Bougault 碘内酯化反应350
6211Chichibabin吡啶合成351
6212ClausonKass 反应352
6213Combes喹啉合成352
6214Conradlipach反应353
6215CookHeilbron噻唑合成354
6216Doebner 反应354
6217FeistBeniary呋喃合成355
6218Fischer吲哚合成355
6219Friedlnder合成356
6220Gassman吲哚合成357
6221GuareschiThorpe缩合358
6222Hantzsch吡啶合成358
6223Hantzsch吡咯合成359
6224Hegedus 吲哚合成360
6225Hinsberg 噻吩合成法360
6226HofmannLofflerFreytag反应361
6227Huisgen环加成反应(1,3偶极环加成反应)362
6228Keck大环内酯化反应363
6229Kinugasa 反应364
6230Knorr吡咯合成364
6231Knorr喹啉合成365
6232Krhnke吡啶合成365
6233Larock香豆素、喹啉酮合成366
6234Larock吲哚合成367
6235Madelung吲哚合成368
6236MoganWalls反应368
6237MoriBan 吲哚合成369
6238PaalKnorr合成法370
6239Parham环化反应371
6240Pechmann香豆素合成反应371
6241Pfitzinger喹啉合成372
6242PictetSpengler 异喹啉合成373
6243PomeranzFritsch 反应373
6244RobinsonSchpf反应374
6245Simonis色酮环化反应375
6246Skraup喹啉合成376
6247Venostork环化反应377
6248Wenker氮杂环丙烷合成378
6249Witkop光环反应378
第7章生物硷及其他含氮天然产物全合成实例解析380
71Camptothecin(喜树硷)380
72(-)Dendrobine(石斛硷)384
7311,11′Dideoxyverticillin A(11,11′二去氧沃替西林)386
74Epothilones(埃博霉素)388
75Halipeptin A395
76(+)Haplophytine(单枝夹竹桃硷)398
77Lyconadin A400
78Nakadomarin A403
79LN乙醯神经氨酸(LNeu5Ac)406
710Platencin (平板素)408
711(+)Polyoxin J [(+)多氧菌素]411
712Reserpine(利血平)413
713Tamiflu(达菲)415
714Taxol(紫杉醇)418
715Tropinone(托品酮)422
第8章萜类、植物酚类和甾体等天然产物全合成实例解析424
81(+)Absinthin(苦艾素)424
82Artemisinin426
83Calabricoside A428
84Calanolide A431
85Caryophyllene(石竹烯)434
86(+)transChrysanthemic acid(除虫菊酸)436
87Combretastatin A4438
88Juvabione(保幼冷杉酮)441
89Lithospermic acid B(紫草酸B)446
810Longifolene(长叶烯)448
811Oleanolic acid(齐墩果酸)450
812Progesterone(孕甾酮)454
813Prostaglandin (前列腺素)457
814Pseudolaric acid B (土槿皮乙酸)461
815Resveroctrol(白藜芦醇)463
816Salvileucalin B465
817Schindilactone A468
818Veticadinol471
819Vitamin A1(维生素A1 )473
8201α,25Dihydroxy Vitamin D3(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475
天然产物常用有机合成反应机理索引480
序言
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主要领域之一,是推动化学、药学等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思想源泉。针对複杂性、多样性结构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不仅带动有机化学新反应和有机合成新方法的发现和发展,也促进有机合成设计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複杂天然产物合成的能力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或一个专业学术机构的有机化学整体水平的重要标誌。同时,天然产物骨架的複杂性和丰富的官能团化赋予了天然产物类化合物独有的生物活性,因此天然产物作为药物研究的先导化合物有其无法替代的独特性质。以往化学家们青睐天然产物,但仅仅以合成天然产物本身为最终目的。今天,化学家们不仅合成天然产物本身,并开始利用传统的合成方法来製备结构多样的类天然产物化合物。这种利用合成手段製备的小分子化合物在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和药物研究中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基于生理活性天然产物的研究已经成为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科学领域中具有特色的主题内容,并日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本书全面介绍了天然产物的有机合成机理,并通过丰富的实例详细阐述了合成路线的设计技巧和艺术。全书共分8章,第1章为绪论,重点介绍天然产物合成的意义和生物合成途径与化学合成。第2、3章分别介绍了天然产物有机合成的一些重要方法和基本策略,如逆合成分析法、重要合成方法和多步骤合成策略及技巧等;第4~6章根据有机反应类型分别对天然产物合成中常见的近400个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归纳和简要描述并附有参考文献。第7、8章选取35个典型的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包括生物硷、萜类、植物酚类和甾体等)实例,分别对它们进行了逆合成分析和合成路线解析。书末还特别附有“天然产物常用有机合成反应机理索引”,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可作为从事有机合成特别是天然产物合成和製药工业研究人员常备常用和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从中可以理解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看到有机合成反应的套用,体验合成路线的设计技巧和艺术,也可以看到有机合成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发展的。本书也可供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和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套用化学等专业的师生使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相关的教材、专着和国内外文献等,作者受益匪浅,参考文献已列入书中。本书的编写、绘图还得到汪钢强、吴峥、蔡双莲、娄定辉等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帮助,在此一併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和同行不吝赐教。
编着者
2013年9月
本书全面介绍了天然产物的有机合成机理,并通过丰富的实例详细阐述了合成路线的设计技巧和艺术。全书共分8章,第1章为绪论,重点介绍天然产物合成的意义和生物合成途径与化学合成。第2、3章分别介绍了天然产物有机合成的一些重要方法和基本策略,如逆合成分析法、重要合成方法和多步骤合成策略及技巧等;第4~6章根据有机反应类型分别对天然产物合成中常见的近400个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归纳和简要描述并附有参考文献。第7、8章选取35个典型的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包括生物硷、萜类、植物酚类和甾体等)实例,分别对它们进行了逆合成分析和合成路线解析。书末还特别附有“天然产物常用有机合成反应机理索引”,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可作为从事有机合成特别是天然产物合成和製药工业研究人员常备常用和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从中可以理解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看到有机合成反应的套用,体验合成路线的设计技巧和艺术,也可以看到有机合成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发展的。本书也可供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和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套用化学等专业的师生使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相关的教材、专着和国内外文献等,作者受益匪浅,参考文献已列入书中。本书的编写、绘图还得到汪钢强、吴峥、蔡双莲、娄定辉等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帮助,在此一併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和同行不吝赐教。
编着者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