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粒子(Maons),又译毛子,为美国物理学家谢尔登·格拉肖在1977年提议的一种粒子命名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毛粒子
- 外文名:Maons
- 提出时间:1977年
- 提出地点:世界第七届粒子物理学讨论会
- 提出者:格拉肖
简介
毛粒子(Maons),又译毛子,为美国物理学家谢尔登·格拉肖在1977年提议的一种粒子命名法。谢尔登·格拉肖和史蒂文·温伯格曾多次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接见,双方就基本粒子还能不能继续分割作讨论,格拉肖方的立场当时倾向于不能,毛泽东则认为对立统一的哲学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电子和更小的物质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直到无限。后来更小物质确实发现,中方科学界称为层子,美方科学界称为夸克。毛逝世后不久,在1977年的第七届夏威夷粒子物理学年会上,格拉肖提议将构成物质的所有这些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悼念毛泽东并致敬其哲学想法。
谢尔登·格拉肖
谢尔登·李·格拉肖(英语:Sheldon Lee Glashow,1932年12月5日-),生于麻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恩,美国物理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一个哲学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所有元素皆为相互对立。现代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是一个辩证法上的概念,有时可见于形上学或科学领域。
基本粒子
在粒子物理学中,基本粒子是组成物质最基本的单位。其内部结构未知,所以也无法确认是否由其它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随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物质构成的认知逐渐深入,因此基本粒子的定义随时间也有所变化。目前在标準模型理论的架构下,已知的基本粒子可以分为费米子(包含夸克和轻子)以及玻色子(包含规範玻色子和希格斯粒子)。由两个或更多基本粒子所组成的则称作複合粒子。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由原子所组成。过去原子被认为是基本粒子,原子(atom)这个词来自希腊语中“不可切分的”。直到约1910年以前,原子的存在与否仍存在争议,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物质是由能量所组成,而分子不过是数学上的一种猜想。之后,原子核被发现是由质子和中子所构成。20世纪前、中期的基本粒子是指质子、中子、电子、光子和各种介子,这是当时人类所能探测的最小粒子。随着实验和量子场论的进展,发现质子、中子、介子发现是由更基本的夸克和胶子所组成。同时人类也陆续发现了性质和电子类似的一系列轻子,还有性质和光子、胶子类似的一系列规範玻色子。这些是现代的物理学所理解的基本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