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南武夷

(2020-05-07 17:29:06) 百科综合
南武夷

南武夷

南武夷位于邵武,属于东南季风型气候,占地面积1200公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南武夷
  • 位置:邵武
  • 气候:东南季风型气候
  • 面积:1200公顷
邵武――南武夷;南武夷――邵武。
天成奇峡景区方圆1200公顷,位于邵武市西南肖家坊镇,是福建省国家自然保护区之一。景区属东南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区内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景观独特,浑然天成,原始森林、奇山景观、古庄古庙、蜿蜒溪流,展示出朴拙的自然风貌和原始生态的神秘气息,是一个集植物种类、动物资源、昆虫世界的天然宝库,又一处不可多得的科研考察、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
景区内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呈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的丹霞地貌,拥有数以千计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鸡冠山雄伟挺拔、田螺峰独然挺立、天马峰腾云驾雾、狮子峰张嘴长啸、巨龟岩怡然自得、姐妹峰婷婷相偎,还有双狮恋、猴王峰、天榜、马鞍峰、巨舟峰、鸳鸯一线天、老鹰崖、古塔峰、寿星岩、天笋峰、双马峰、五钟山、五虎朝狮、圣人唇、海龟石、小天下第一关、仙人浴池等等,不胜枚举。在其中赏其峰涌瀑,观丹崖茂林,听松涛鸟语,游曲溪逐浪,攀登临绝顶,览千峰拥翠,秀丽的丹山碧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锦溪是横穿景区腹地的一条动态带状水景,蜿蜒穿行于群山之间流入金湖,形成九曲十八弯,集“雄、奇、险、秀、幽”之大成。溪流全长8公里,水面宽1.5-10米,深浅不一,浅则十几公分,最深处达6米,两岸山崖植物繁茂,郁郁葱葱。整条溪水辗转于岩体裂隙巷谷之间,河谷郁闭纵深,两岩多绝壁对峙,奇峰相间,峰迴溪转,河谷呈“u”型,急流浅滩与平静深潭交替相间,泛竹筏漂流,或穿梭谷底,或激流浅滩,时而游弋地缝,时而飘忽林间,鸟唱虫鸣,花草芳馨,空气清新、沁人肺腑,既能让人体味“小家碧玉”的温婉,又能让人感触惊涛裂岸的荡气迴肠。仙人台为九龙溪漂流的最佳景点之一,是临溪一座崖顶呈半弧状外倾约110°的巨大山体中部的天然崖穴,可容千余人。台面巨石数十块,似巨镜、元宝、桃、李等,根部的古墓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整个山体为暗褐色,崖壁上数百计壁穴,气势宏伟,极为壮观。
景区境内植被茂密複杂,林相保持较好,生物资源丰富,昆虫种类繁多。其中长叶榧、江南油杉、沉水樟、红豆树、香果树等8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具有欣赏和开发价值的观赏植物275种。区内还有数十种哺乳动物、百余种鸟类,728种昆虫,宛如一个天然的动物乐园。
邵武是镶嵌在八闽大地上的璀璨明珠,雄踞于遐迩闻名的武夷山南麓,自古为沟通福建与中原大地之走廊。早在西晋,“南武夷”和“邵武”这两个同指一个地方的名称就沉积在历史的卷帙中,只不过“邵武”在历史的浪涛中不断延伸,“南武夷”却在历史的浪涛中沉寂了,直至今日被淘砾而出,依然熠熠生辉。
邵武交通便捷,鹰厦铁路和316国道横贯全境,京福高速公路穿越乡镇,距武夷山机场仅71公里,使得邵武得区域地理位置之重与便,为闽北交通枢纽。
沧海桑田换新颜,小城今日尽春风。邵武2836.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生机勃勃;城区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已建成城区面积9.8平方公里,处处欣欣向荣;人口近32万,人们安居乐业。古老而年轻的邵武正以前所未有的豪迈阔步前进。
邵武古――人文名胜耀千秋。
邵武历史悠久,撼人心魄。古闽越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即在此拓土生息,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点燃了文明之光;西汉始筑城邑,为福建古代最早设定的重要城邑之一;公元260年,三国吴永安三年,吴主孙罢尉府,置建安都,立昭武镇,后升为昭武县。据明朝嘉靖《邵武府志》记载:“邵者,高也,昭也;武者,以地在武夷山南,古以南为昭,故曰昭武” ,“晋避讳变昭为邵(晋惠帝司马衷避其祖司马昭之讳,改昭武为邵武)。”因此早在1700多年前,邵武即有南武夷之称;自宋以后,先后闢为军、路、府等,逐渐发展为古代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邵武这块沃土,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一位又一位令人景仰的先贤名士。仅在南宋就涌现了两位宰相、六位尚书、137名进士。其中,“出将入相,南渡第一名臣”的民族英雄李纲,以其大义凛然、严毅刚正而彪炳史册。斐声古今、名重中外的文宿严羽因一部《沧浪诗话》而承接、续写了中华文明,成为中国古代诗学一代宗师。后唐工部侍郎黄峭,晚年遣子传为佳谈,时至今日,其后裔遍及世界各地,达四千多万人,邵武成为他们认祖之地。此外,吏部尚书黄履、兵部尚书杜杲、元代田园诗人黄镇成、明代山水人物画家上官伯达等人杰英才,闻名遐迩。邵武还敞开襟怀吸纳先贤名士,理学大师朱熹曾在此放歌、传道、讲学;世界最早的法医家专着《洗冤录》的作者宋慈,明代显将袁崇焕曾在这里任职;明代杰出医学家李时珍的足迹深深地烙刻在这里,他在这里发现了使君子。
厚重的文化底蕴,积澱了邵武众多古香古色弥足珍贵的人文景观。古朴巍峨的宝严寺,是闽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历史悠久的南源寺,曾是福建佛经印刷发行中心,清光绪年间,这里印刷的《经刚经注讲》等佛经流传省内外,对佛教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始建于明初的清真寺,为闽北唯一的清真寺,至今仍是伊斯兰教徒顶礼膜拜的圣地。飞檐翘角的“沧浪阁”,为严羽纪念馆,走进“沧浪阁”令人幽怀遐思;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樵溪楼”,古典且雄伟地矗立在富屯溪畔,谯楼顶上,翻飞舒捲的仍是亘古不变的白云清风、沐浴的仍然是不老的朝晖夕阳;位于市西隅富屯溪畔的熙春园,古木苍天,六虚高啸、熙春朝阳、惠应祠、越王台等古建筑,在水光、修竹、碧树的映衬下,既古朴又典雅;享誉八闽的邵武民俗馆、博物馆,展示了邵武民情民风及世代劳动者的智慧;屹立在市东北羊角峰上的“灵杰塔”,建筑技艺精湛、浮雕精美,登高远望,美景令人应接不暇;120多处古文化遗址、300多处古建筑、30多处摩崖石刻,连缀成一册用实物写成的邵武人文史。在300多处古建筑中,和平古镇在建筑群中是其中的瑰宝。青砖琉瓦,雕樑画栋,有进有厅,气派非凡,明清时代中原地区屡见的豪华民宅如今已成稀世珍宝,而千年古镇和平却存留了近300栋这样的民居。这个全国罕见的城堡式的大村镇,保留完整的唐代青石板古街,风貌依然、古韵犹存;近百条卵石铺面的巷道,纵横交错;鳞次栉比的古民居,既有中原古风,又具地方特色,且不泛豪宅,仅建筑技艺精湛、雕饰精美、外观壮美的大夫第就有5座;两座古朴的谯楼,见证百年风雨,依然昂首挺立;始建于后唐的和平书院,书香绵延,造就了130多位进士……走进幽寂的古镇小巷,悠悠古韵扑面而来,令人眼界开朗,心生感叹,浮想联翩。
这里的人们一代又一代传承发展着先辈遗留下的民间艺术和风俗。特色鲜明的三角戏,是全国地方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被史学界称为民间舞蹈活化石的“傩舞”,能够让人们穿越时光遂道,领略远古的风情。带有史诗性的“哭嫁”风俗,能引起你的好奇;质朴无华却感人至深的歌词,能使你心潮澎湃;摇肝动肺的哭嫁场面,能使你热泪盈眶。
旖旎的风光,厚重的人文,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到邵武吟咏诗词。“千山表里重围过,一水中间自在流”是南宋着名诗人戴复古为邵武这座园林之城留下的名句。元朝诗人黄镇成,独登熙春山,看到如画的美景,激情满怀,写下了:“会景亭西晓独登,晨曦一上万山清。满城桃李春如绣,人在金鏊顶上行。”“晨光海上来,云山生万壑。”这是元朝诗人黄清老描写邵武东南面福山庵的名句。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为邵武人文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丰富的人文景观,氤氲着浓郁的文气,是对邵武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好诠释。
邵武美――山如秀锦水如玉。
自古名山多雄秀,邵武山水秀中奇。
这里没有嵯峨磅礴、纵横捭阖的名山大川之宏魄,没有浩瀚千里、碧波万顷的名湖大江之气势,却有被誉为“动物的乐园,植物的博物馆”的将石自然保护区、“丹岩百态自成奇,幽谷暗峡蕴清流”的天成岩景区和被唐人誉为“五台仙境”的道峰山。奇山、秀水、绿韵,构成邵武玲珑剔透、神奇秀拔、如诗如画的山水长廊。
潇洒奇异中携裹着雄浑苍莽气概的天成岩景区,位于将石自然保护区内,犹如镶嵌于苍莽无涯的武夷山脉南端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它既璀璨又蕴涵着原始美,景区内山体纵横、沟壑深切,奇峰突兀,峭壁如削,得山水而活;水清碧沉影,得山而立。山临水立,游山可以观水,玩水可以看山。其间,嘉木四合,芳草萋萋,山因树而秀,因草而雅;树因山而傲,草因山而奇;水因绿而清,绿因水而明。蜿蜒于景区内的天成奇峡,集“雄、奇、险、幽、秀”之大成。泛竹筏漂流,时而穿过急流,时而跃过浅滩,时而游弋地缝,时而飘忽林间。沿途野花芳馨,空气清新,既能让人体味“小家碧玉”的温婉,又能让人感触惊涛拍岸的荡气迴肠。最壮观的天坑,位于天成岩峰东北面,峭壁如柱,气势恢宏。独特的山水群体英姿,展示一幅美妙的自然画卷。
“道山嶒峻千丈高,群山向下如波涛。岗峦云气互吞吐,岩崖瀑布相喧嘈。”位于邵武南部的道峰山,蓊郁嵯峨,洞幽地奇,为邵武山水景观增添了出神入化的章节。“龙风洞”一口串三洞,洞洞有奇观。“软池岗”是道峰山顶峰。峰顶平坦,中间独特形成一块直径约三米的圆圈地,双脚踏上去犹如踏海绵,令人感叹大自然之神奇。
邵武不仅有风景奇绝的天成岩、道峰山,全境内四季风景也绮丽。春天,满山遍野,绿绿葱葱,山花烂漫,奼紫嫣红,成片成片的桃林粉红玉砌,云蒸霞蔚。春雨过后,白雾锁峰,春水涨田畴。游赏竹林,竹笋遍地,驻足聆听,拔节之声清晰可闻,风拂竹林,竹梢藏雨如珠泻,春光蕩漾。原始森林,草木葳蕤,鸟鸣虫跃,空气清新,无不洋溢春之朝气。夏天,近山浓绿;远山如黛,微风中窥透着清爽;旷野间,荷叶田田,稻田如玉。皓月当空之夜,小憩于草坪,凭山风轻拂周身;泛舟于晶莹的富屯溪上,听溪水汩汩地东流,任鱼儿侵蚀脚底;远处月色、群山融为一体,近处华灯、高楼、垂柳倒映水中,极尽南国风情。秋天,秋高气爽,群山依然苍翠,一片片桔园点缀其间,桔红吐翠,果香弥空,令人陶醉。稻田金黄一片,风起浪翻,一派丰收的景象。冬天,花木依然葱茏,月季依然五彩缤纷。虽无严寒,却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初冬,红叶点缀山林,为青翠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的诗意;腊月山麓、庭院里的梅花,耐不住春的召唤,在猎猎寒风中欣然绽放。难得的一场雪,密密的树林上白下绿,景致特别,美不胜收。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