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诱因

(2020-01-15 05:32:50) 百科综合
诱因

诱因

诱因( incentive )是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与它相对应的概念是内驱力。内驱力和诱因都是形成动机的因素。存在于机体内部的动机因素是内驱力,存在于机体外部的动机因素是诱因。诱因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个体因趋向或取得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如食物)称为正诱因;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如电击)称为负诱因。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诱因
  • 外文名:incentive
  • 对应:内驱力
  • 正诱因:个体因趋向或取得它而得到满足
  • 负诱因: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
  • 诱因机制:直接导致事件发生的某种有机整体

诱因的机制

所谓诱因,就是指事件发生的直接诱发原因,这是区别于根本原因而言的。是说事件的发生条件已经成熟,只差一个导火索,这个很多历史事件分析都能看出来,都会分析根本原因和诱因。
机制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相互联繫。
综合起来,诱因机制,就是指直接导致事件发生的某种有机整体。

内驱力与诱因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有机体会产生各种需要,当需要没得到满足时,有机体会产生内驱力,内驱力引起反应,反应导致需要的满足。例如,当摄食需要出现时,内驱力会驱使有机体表现出摄食行为以满足这种生理需要,随着摄食需要的满足,内驱力降低,摄食行为也就停止了。内驱力和需要基本上是同义的,经常被替换使用。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需要指的是主体感受,而内驱力所表现的是作用于行为的刺激。内驱力的作用可以通过行为强度来测量,它本身也可以通过一些外界手段来操纵,因而动机的实验研究中一般都用内驱力的概念。
诱因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迴避的目标。满足有机体需要的诱因是后天通过个体经验而逐步形成的。例如,同样的摄食需要,有的人会去吃米饭,有的人会去吃麵点;同样为满足自尊的需要,有的学生通过取得很好的学习成绩来获得同学的尊重,有的学生则通过讲究穿戴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当有机体在个体活动中把自己的各种需要与能满足其需要的物体、情境联繫在一起,这些物体就成为行为的目标。诱因和目标是基本上是同义的。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由动机所引起的。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内驱力是个体内部推动行为的力量。诱因是行为目标对行为者的刺激。内驱力是给动机中“推”的力量;诱因是动机中“拉”的力量;人的动机行为正是在这一推一拉中实现的。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